2010年10月9日星期六

北京学者:对中国国内影响不大

北京学者:对中国国内影响不大

(2010-10-09)

● 于泽远

北京

  中国异议人士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让一些中国学者感到意外,但他们相信这奖项的颁发对中国政治和社会影响不大。

  北京大学一名学者指出,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刘晓波显然是一种政治考虑,但诺贝尔和平奖本身就和政治以及价值观关系密切,因此这个奖项掺入政治因素并不奇怪。

   他说,刘晓波获奖,中国官方不大可能有过激的反应。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刘晓波和一些知名海外民运人士对中国国内的影响呈减弱趋势,如果官方反应过激, 反而可能引起国内民众对刘晓波的好奇甚至同情。同时,如果官方因刘晓波获奖而向挪威方面"讨说法",引发一起比较大的外交纠纷,不仅不能以挪威官方作为对 手,还可能越辩越黑,让自己更被动。

  中国人民大学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学者对本报说,获诺贝尔和平奖对刘晓波和他的家属肯定是个巨大鼓舞,但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影响不会很大。毕竟,经过20多年的封杀和遗忘,了解刘晓波的中国人并不多,年轻人就更少。

  他指出,更重要的是,言论自由等政治权利并不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主要诉求。中国公众目前更注重维护自己的经济、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实际利益。

  作为政治异见人士,刘晓波的事业还难以获得大范围的认同,即使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也不大可能改变大多数民众对政治不感兴趣的现状。

  中国外交部昨天抨击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刘晓波"是对和平奖的亵渎",并指刘晓波获奖会给中国和挪威的关系带来损害。

  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在评论诺贝尔委员会将和平奖授予刘晓波时说,诺贝尔和平奖应授予"为促进民族和睦,增进各国友谊,推动裁军以及为召开和宣传和平会议而努力的人",这是诺贝尔的遗愿。


他们唯一的要求是像蝗虫一样活下去。

中国烟草重金属超标元凶是土壤污染

 
 

Sent to you by monokeroz via Google Reader:

 
 

via Solidot by blackhat on 10/8/10

国际烟草控制政策评估项目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产的13个牌子卷烟检测出含有铅、砷和镉等重金属成分,其含量与加拿大产香烟相比,最高超出三倍以上。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重金属既不是劣质香烟的添加剂,也不是低劣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实际上,罪魁祸首是中国土壤。研究人员表示,烟草像其他作物一样,从土地里吸收矿物和其他东西,所以如果土壤里含有镉、铅或砷,就会被烟草吸收。过度摄取重金属会导致大量健康问题,其中包括脑损伤和癌症。文章表示,中国高达3.01亿的烟民确实有选择:万宝路(Marlboro)和骆驼(Camel)等进口品牌香烟随处可见,不过价格稍贵;戒烟则是另一个选择。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授予刘晓波和平奖是对该奖的亵渎

 
 

Sent to you by monokeroz via Google Reader:

 
 

via Solidot by blackhat on 10/8/10

bonnae1982 写道 "据新华网报道(CCTV截屏),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8日表示,诺贝尔委员会把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刘晓波,完全违背该奖项的宗旨,也是对和平奖的亵渎。 诺贝尔委员会8日把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中国"异见人士"刘晓波。马朝旭在回答有关提问时说,诺贝尔和平奖应授予"为促进民族和睦,增进各国友谊,推动裁军以及为召开和宣传和平会议而努力的人",这是诺贝尔的遗愿。刘晓波是因触犯中国法律而被中国司法机关判处徒刑的罪犯,其所作所为与诺贝尔和平奖的宗旨背道而驰。诺委会把和平奖授予这样一个人,完全违背了该奖项的宗旨,也是对和平奖的亵渎。   马朝旭在回答刘晓波获奖是否会影响中挪关系的提问时说,近年来,中挪关系一直保持良好发展,这有利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诺委会授奖刘晓波与诺贝尔和平奖宗旨背道而驰,也会给中挪关系带来损害。"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2010年10月8日星期五

[图]20款未来派概念交通工具:甜甜圈形飞行器

 
 

Sent to you by monokeroz via Google Reader:

 
 

via cnBeta.COM on 10/7/10

感谢减肥产品排行榜的投递
新闻来源:新浪科技
北京时间10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富有传奇色彩的概念艺术家赛得·米德参与创作了一系列最值得纪念的科幻影片,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当属 《电子世界争霸战》、《异形》以及《银翼杀手》,所有这些影片均开创了科幻电影的一个又一个先例。现在,新一代概念艺术家正以最为引人注目的方式向这位前 辈致敬,那就是提出一系列有关未来交通的新想法,并设计出具有未来派风格的交通工具。"电脑绘图学会"最近组织了一次设计大赛,按照比赛要求,数字艺术家 设想了人类在未来如何从一个点到达另一个点,并设计出灵感来自于米德的未来交通工具,以下是他们创作的20款最有趣的参赛作品。

 1.飞行器Sydpelin

飞行器Sydpelin
飞行器Sydpelin

Sydpelin是一款外观靓丽的飞行器,设计灵感来自于经典的齐柏林硬式飞艇以及富有传奇色彩的概念艺术家米德。与最初的齐柏林硬式飞艇设计 有所不同的是,Sydpelin在设计上采用等离子束驱动发动机运转,除此之外,等离子束还负责为内部供暖。从某种程度上说,使用氢气填充一艘巨大的飞船 几乎就等于将自己置身险地。

  2.巨型概念车NOMAD
巨型概念车NOMAD
巨型概念车NOMAD

NOMAD是一款灵感来自于米德的巨型概念车,设计者为其打造了一个高容量移动桥以及停机坪。它采用核动力驱动,可连续运行相当长时间,让长时间连续工作成为一种可能。NOMAD可用于修建公路,在陌生的地方侦察并为有需要的地方运送车辆、飞机和补给。

 3.甜甜圈形飞行器
甜甜圈形飞行器
甜甜圈形飞行器

未来的公共交通系统将呈现出怎样的变化?是否是一个充满幻想色彩的世界,人们都搭乘金属打造的甜甜圈形飞行器在住处和公司之间通勤?图片呈现的 这款概念交通工具绝对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缩短通勤距离的愿望,由类似这样的飞行器构成的交通系统将最终允许我们在眨眼之间就从一个点前往距离遥远的另一个 点。

 4.汽车编队
汽车编队
汽车编队

将汽车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车队并由头车控制,如此一来,后车的驾驶者便可舒舒服服地坐在座位上休息,或者在前往公司途中浏览其感兴趣的新闻。如 此编队出行听起来是不是非常具有未来派色彩?目前,欧洲正在研发和测试一个类似系统。可惜的是,接受测试的汽车并不像图片中的概念车队一样酷劲十足。

 5.自治数据库运输工具
自治数据库运输工具
自治数据库运输工具

  为2137年设计的自治数据库运输工具(ADT)是一个具有独创性的想法,可以节省大量资金和人力并确保数据安全,防止遭到令人深恶痛绝的黑客 攻击。为了做到这一点,ADT采取了一种令人吃惊的方式,即亲自"运输"重要数据并交到政府和私人客户手上。使用实体工具运输数据看似一种退步,实际上却 是一种进步。

  6.Halo 49单人交通工具
Halo 49单人交通工具
Halo 49单人交通工具

Halo 49单人交通工具让人马上联想到米德的一款设计,但它同时也是独一无二的新概念交通工具。Halo 49采用吃豆人造型,坐在里面的驾驶者可利用两个无线盘进行导航,前往他们想去的任何地方。

  7.Trakker全地形车
Trakker全地形车
Trakker全地形车

未来的执法人员可能要应对复杂和差异程度远远超过现在的地形,他们的执法范围也将不仅限于地球,同时也会在其他行星上主持正义。对于他们来说, 能够拥有一款可以让自己前往任何有需要地点的交通工具便显得至关重要。Trakker全地形车能够征服任何地形,即使前往最为偏远的地带也不在话下。

  8.航天器Spacetime Runner
航天器Spacetime Runner
航天器Spacetime Runner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便无需依靠陈旧的航天器航行数千年时间,前往异常遥远的目的地。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只需登上类似Spacetime Runner这样将虫洞用作"捷径"的先进航天器,便可前往地球以外的世界。

 9.垃圾收集卡车
垃圾收集卡车
垃圾收集卡车

如果无法在未来培育出用于降解垃圾的"可编程"细菌,我们仍需借助车辆这种传统的垃圾回收方式。图片呈现的这款简单设计无疑是在告诉我们,在未来世界,即使是一辆普普通通的垃圾收集卡车也能给我们一种令人敬畏的感觉。

  10.移动城市
移动城市
移动城市

如果地球资源耗尽或者这颗星球陷入危险之中,人类便可能生活在可以移动的城市。借助于地球上的树木和其他植物,每一座移动城市都可在壳内拥有一个可供居民呼吸空气的大气层。利用居民产生的废物,移动城市可以让地球土壤走向肥沃。

  11.激光驱动城市列车
激光驱动城市列车
激光驱动城市列车

2112年,人类在月球上发现一种新矿物。这种矿物让研发新型高能激光成为一种可能。这种激光能量巨大,足以驱动图片中这款"绿色"城市列车。未来城市将遍布可以发射激光的特殊建筑,必要的时候,激光还可以改变路线。

 12.Vimana 2
Vimana 2
Vimana 2

Vimana 2由固态光打造,可用于揭示此前几代人无法理解的大量谜团。这种交通工具造价低并且重量轻,但在穿越时空过程中,光反射也会造成令人头疼的影响。20世纪和21世纪,天空中出现的类似光点被一些人误认为不明飞行物(UFO)。

  13.MD 400概念列车
MD 400概念列车
MD 400概念列车

MD 400概念列车的灵感显然来自于米德的一款设计,是未来交通运输的一个酷酷的例子。这种列车主打"薄字牌",搭载乘客数量不及传统地铁,但凭借磁悬浮技术,它却可以快速而安静地穿过隧道。

  14.零排放穿梭机
零排放穿梭机
零排放穿梭机

这款概念交通工具是针对一个被称之为"Praetoria"的文明设计的。此时的星球已沦为一个反乌托邦世界,生活在地面已经毫无安全可言。由 于污染极为严重加之匪徒充斥各个角落,有钱一族被迫移居到飘浮在高空的岛屿。图片呈现的零排放穿梭机是来往于地面与岛屿的唯一方式。

  15.ATV概念车
ATV概念车
ATV概念车

ATV概念车不单借助轮子行进,同时也可借助类似动物的腿移动,征服难以应对的地形。它的驾驶舱距地面很高,易于驾驶员观察前方动向,如有麻烦,可及时做出反应。

 16.Acinonyx概念车
Acinonyx概念车
Acinonyx概念车

Acinonyx概念车融合了动物与机器的诸多特征,是一种全地形车,即使遭遇最恶劣的地形也能轻松应对。这款概念车在设计上受动物影响更多而不是机器,令人着迷的动物造型便足以说明这一点。

  17.沙漠螳螂
沙漠螳螂
沙漠螳螂

在沙漠中寻找适于建立人类殖民地的所在无疑是一项艰巨任务,但如果有"沙漠螳螂"帮助,情况便大不一样。这款交通工具外表怪异而粗旷,利用其独特的运动系统征服任何类型的地形。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拖拉装载原料的货车和乘客,从一个居住地前往另一个居住地。

 18.漂浮酒店亚特兰蒂斯II
漂浮酒店亚特兰蒂斯II
漂浮酒店亚特兰蒂斯II

在未来世界,固定酒店将成为过去,而类似游轮的漂浮酒店将变得越发流行开来。漂浮酒店亚特兰蒂斯II的面积以及绝大多数特征都与一座小城市类似。生活在这样一个巨大的"流浪者"里面,宾客们可能永远都不愿离开。

  19.Urb-01两轮城市车
Urb-01两轮城市车
Urb-01两轮城市车

四轮汽车占据了公路上的大量空间,在充斥着高科技的未来世界,面临诸多机械方面局限性的四轮车显然无法满足我们的需要,继续使用变得不切实际。Urb-01是一款两轮回转仪城市车,让通勤变得更简单、更时尚。这款双座椅汽车的一大标志性特征便是采用滑动设计的车门。

20.水下交通工具"章鱼"
水下交通工具"章鱼"

当人类文明移居水下,我们将需要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穿梭于被水包围的城市。"章鱼(Octopus)"在有机元素与机械之间形成一种美妙的平衡,允许驾驶者在行进的同时受到有机材料制成的触角保护,保证出行安全。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外刊IT评论:远离.net

 
 

Sent to you by monokeroz via Google Reader:

 
 

via cnBeta.COM on 10/7/10

我们,作为软件开发人员,都自我处在各种不同的状态中。我曾经工作过的一家公司,在多年的运营中,一直认为软件几个月集成一次或部署一次没有什么问题;他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持续集成。他们认为每两年把软 件从头再开发一次再正常不过了;他们从未听说过测试驱动开发(TTD)或迭代开发。尽管这些技术已经被证明能十分显著的提高软件的质量,降低开发成本、维 护成本和提高团队士气。事实证明,就在今时今日,你仍然能找到从未听说过这些术语的软件从业者。

我还看到了很多时候,一些软件开发人员,用一些极其恐怖的方式,自己开发类库和框架来解决世人已熟知的问题。这一遍又一遍的重新开发数据映射工具 (data mappers),日志工具,对象转换机制,消息传输系统和web框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耐心。我并不是在谈论公共协作活动,我说的是团体内部的 "非我勿用"通病。当一个社区跟外界隔离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这样的社区里人们不相互往来,不相互合作。.net社区就是这样的一个社区。

去年微软发布了一个新的web框架,叫做MVC。对于web标准来说这不是新框架,甚至对于已经拥有Monorail项目多年的.net标准来说也 不算新。然而人们仍然在等待它的到来。人们在等着微软把它提供给他们。虽然开源的MVC web框架也有,而且这么多的.net开发人员有能力把它们开发的很好,可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有在微软的一小撮开发人员在做着他们自己的框架,于是MVC 今天还是一种新颖的框架。

这种情形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严重的错误。

这个新的web框架比之前的那个要并迅速的被人们接受。微软公布了源码。有人在github网站上为它搭建了开发代码库。这个代码库目前只有30个人关注、5次提交。5次提交!为什么这个数会这样出奇的少?因为微软不维护它。他们发布了一个没有任何人参与奉献的新版本的MVC。更糟糕的是,人们只用这些新的版本,每次github代码库都会从新搭建一次。

Paul Cowan和他的horn项目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他们试图解决.net中的依赖管理问题。这真是个很难的问题,但也许最大的困难是来自于目前情况下的现实社会的合作问题。他们在这个项目上没有得到什么帮助。如果我要是不离开,我会把我的所有精力放在上面。

.net社区是在一个没有合作的真空中运营。

这是一个病态的,被那些提供非开源软件"解决方案"的软件厂商毒化了的社区,是被微软那种软件的进化速度刚好能满足解决自己问题的需要的聪明做法束缚了的社区。

第三方厂商的支持论坛里到处充斥着"我把GridView放在了我们CallBack控制器里,可是报了一个ViewState错误"之类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真正的解答不是提供"下一版将会修复这个问题"。真正的答案基本上是"不要使用这么多有问题的抽象做法,从你的同事那里问问如何 使#@$#@%正常工作!"。

同样微软的codeplex项目平台网站也不能用,它不是真正开源的!真正的开源是不需要在提交了一个补丁程序后还需要等待/期望有朝一日能被主分支版本接受和合并。

抱怨的够多了,反正我走了!我投入了时间,尽了最大努力,但今天是最后一天,如果你真的对开发软件感兴趣,你应该让自己处在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之中。

tumblr_l96hroX0z81qb48c6

明天我要用Ruby开发一个新项目。我将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有才能的、热情的人们,他们由衷的希望相互合作,为大家把软件改进的更好。我工作空间的每一部分,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框架,web服务器,甚至语言本身都是开源的,这是一大群共同努力的人们的见证。

对于.net社区里这些年给我鼓励的人们:OrenEini, Jeremy Miller, Hamilton Verissimo, Rob Conery, Scott Bellware,
Scott Hanselman,以及所有试图建立一个真正社区的人们,我想对他们的努力表示我最大的谢意,我希望你们成功!

对于那些想成为一个由热情的具有创新和奉献精神的开发人员组成的充满活力的社区里的一员的人们,行动起来吧,不要局限于某一种框架和语言。找到你自己的群体。全部找出来。在github建立自己的帐号,干起来吧。

[英文出处]:Leaving .net
翻译/aqee.net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科技界众多潜规则曝光:科研经费分配存四大怪状

 
 

Sent to you by monokeroz via Google Reader:

 
 

via cnBeta.COM on 10/7/10

新闻来源:中国青年报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曾对媒体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参加某项目评审会,周六下午刚接到通知,周日上午手机里就收到6个陌生人发来的短信: "请多关照","欢迎来我校做学术报告、考察交流"……"我当时很纳闷:这些人是怎么知道我当评审的,我的手机号码是谁透露给他们的?"
事实上,施一公的这种遭遇,只是我国科技界众多"潜规则"中常见的一例。

咨询组专家塞项目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江特聘教授陈良尧在申请"973计划"项目时,曾意外地收到过一封电子邮件。

生于1950年的陈良尧1987年毕业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1990年回国,先后在复旦大学物理系和光科学与工程系任教授,后又担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来信人是"973计划"项目咨询组专家。按规定,这些专家不能参与项目申报。陈良尧说,这个仅在某次会议上与他有过一面之交的专家,不知从何处获知他正在组织某一课题的申请,来信直言不讳地提出:"我很希望能安排教师在您领导下接受一个子课题",并称, "本人因进入咨询组,不能承担或参与973课题,故而愿意安排教师能在您领导下开展科研工作"。

多次申请"973计划"项目未果的陈良尧接受了这一提议,他说,接下来,费了很大劲儿和很多时间,经多次修改,才终于将该"咨询组"专家安排的老师揉进了不同的子课题。课题组的其他成员不理解,他也不便作出解释。

进入中评的答辩阶段,陈良尧很惊讶地发现该专家也在座,此人竟然是这次答辩专家组成员。"彼此都只能装作互不相识的样子,他也不痛不痒问了几个问题"。

陈良尧自以为有出线的希望,不料煮得半熟的鸭子飞了。

第二年,陈良尧惊讶地发现,这位专家竟然从另一课题组成功地拿到了一个完整的子课题。

然而,更让他惊讶的事情在于,在其后的某次会议上,他碰到了这位专家,这位专家扔过来一句话:"老陈,到处都是黑匣子"。

"我禁不住想,您不也就是其中的那个黑匣子么!我也理解他的无奈和解释,他是看到了还有其他'大鳄'所布设更多黑匣子陷阱的阴暗面。"陈良尧说。

自"973计划"诞生以来,陈良尧年年申请,年年遭遇滑铁卢。他自认为自己的项目组很有实力,且每年都花三四个月时间精心准备申报,却每每败于一些在他看来并没多少竞争力的团队,这让他感到非常愤懑,也让他禁不住反思起科研经费分配体制中的问题来。目前,他已在《科学网》的实名博客中,撰写了多篇讲述科研经费分配黑幕的文章。

比如有些年份,从申请指南公布到项目申请日期截止,只有很短一段时间,让大多数人来不及准备,却见有的课题组交上去的是经过了充分准备的申请书。

再比如,有一年他过了第一轮书面评审,进入第二轮答辩后发现,他面对的评审来自于生物、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网络、通信、软件等诸多领域,这其中,许多专家显然缺少某一领域的基础专业知识,也无充裕时间在现场对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仔细核实和审议。

至于像专家给他写信往课题组里"塞人"、跑项目拉关系等科技界的"潜规则",也随处可见。他认为,这些不正之风正吞噬着中国宝贵的科技资源,腐蚀着科技机体,败坏了学术道德和风气。

专家评审组沦为"分钱组"

对于饶毅和施一公在《科学》上发表的社论中提及的"'专家意见'不过反映了很小部分官员及其赏识的科学家之间的相互理解"这一观点,很多人都表示赞同。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一位教授曾参与举报该校长江学者李连生的学术不端问题。在他看来,李连生也不过是当前虚浮学风中的小小一例而已。官员和少数教授成为利益共同体的问题,在科研界早已见怪不怪,"只要一看指南,就知道什么项目会被列进去"。

他说,所谓"跑部钱进",就是说教育部、科技部等,要多跑动,多拉关系就可能有钱进。巨额科研经费掌握在少数行政主管部门官员手里,这是造成权力寻租、"跑部钱进"的根本原因。

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汪品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现在国家实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有很多百亿元级的科研项目。一些上亿元的大项目都让司长、处长们管着,一个处长就可以操持上亿资金。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教授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些争取来的科研经费还有可能成为向官员、专家行贿的来源。这包括:第一,送回扣。有的项目经费至少拿10%%打点关节。一般一个专家的回扣为项目申请费用的2%%~5%%。其次,送项目。专家评审通过了总课题,科研人员就拿子课题贿赂对方。

事实上,陈良尧所遭遇的,正是"咨询组"专家像索要贿赂一样直接索要子课题。

这样的结果是,科研经费的分配,不是基于学术水平的优劣,而是靠关系,专家评审组也因此沦为了"分钱组"。这必然使一些优秀的科研团队被排斥在外,相反,一些二三流甚至不入流的队伍,却攫取了巨大的利益。

广州某高校一位长江学者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在国外呆了很多年,回来后发现吃大亏了,因为我不认识人啊,没有关系,拿项目很难。"他也亲眼见到:"很多我们认识的教授,做得不怎么样,但是会忽悠、会喝酒,他就总能拿到各种各样的基金,至于他拿了钱干什么去了,谁也不知道!"

上述西安交通大学的教授表示,现在高校有一批这样的人,学术不怎么做,但成天去跑项目、拉关系,项目跑回来以后,再拉扯出来一批人层层分包。"由于评审制度也很差劲,最后项目完成了,不是国际领先就是国际先进,实际上啥东西都没弄出来,纯粹就是瞎糊弄、大忽悠。我们有时候也笑谈,这是在中国捞钱最没风险的事了,像官员贪污受贿,说不定哪天还进去了,在中国,谁听说过有几个通过申请科技经费捞钱进去了的?"

评审者、申请者、评估者可能是同一人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表示,政府的科研基金分配中,一部分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年增长较多,被用于基础研究。对于自身有想法的科研人员,可以提交申请,通过同行评议和学科分析审议后,即可获得。"这一部分的基金分配,是较为规范的"。

正如施一公和饶毅教授说的,问题就出在大型项目上,例如"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等。

薛澜说,这种项目的经费分配,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用于基础研究、企业用于应用研究的基金不同,一方面对于研究领域有特定的指向,另一方面又要靠申请者自己有想法来申请。中间涉及到的专家机制,往往是最惹争议的。

对于专业大型国家项目,政府人员必然需要科学前沿的专家来制定项目指南、进行专业的分析,但这也给了专家们一个机会,即在起草时,为自己的申请提供方便。虽然在分配机制中有相应的监督条例,例如限制重大科研项目首席专家的担任年限等,但在一些非常前沿的领域,高水平的专家人数有限,这样一来,无论是评审者、申请者还是评估者,很有可能身份重合。

"就好比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有可能是同一个人。"薛澜说。因此在基金申请的过程中,运用私人关系、甚至出现权钱交易,都是有可能的。虽然引进了国外同行的评审制度,但薛澜认为,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里,很难摆脱私人关系的束缚,何况很多机构把 "申请项目"当作有利于自己和单位的手段,费劲心思去经营关系,超出了研究本身的意义。

在他看来,中国现在需要建立公开、透明的重大项目择选机制,需要建立学术共同体,"对于哪些是最前沿的,学者和专家们应该有一个共识"。除此之外,还需要出于公心的、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来综合前沿专家的意见,做出战略性的科研方向判断。

小钱大审,大钱小审

在饶毅等人看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经验表明,即使在当前的背景下,科技界仍然有可能建立比较公正合理的科研经费分配方式。在与鲁白、邹承鲁合写的一篇文章中,他们甚至表示,"比较科技部和自然科学基金,不难得出结论:科学经费从科技部转给自然科学基金会就是一个可以较快地改善科学体制的方法"。

他们在该文中还表示:"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只评审小规模的课题,大课题由部委管理而缺乏严格评审。这造成了中国熟知的问题:小钱大审,大钱小审。事实上,比较合理的是自然科学基金会接管科技部的科学经费……即使完全用目前的自然科学基金会机制,也可以比科技部更合理而有效地管理科学经费,管理成本将低于科技部。也就是说,现有的、行之有效的机制可以立即替代科技部的科学经费分配功能。"

上述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教授也认为,当前我国这种科研经费分配方式亟待改变,最重要的是要打破行政主导科研经费分配的方式,让行政人员退出科技的决策,而让科技界各行业的专家来决定项目的优秀程度及项目经费分配方式。"只有真正回归到了科研本位,人才本位,中国的科技才会有大发展。"

本报北京10月7日电 记者 叶铁桥 实习生 蒋雪婕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中国开始实施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

 
 

Sent to you by monokeroz via Google Reader:

 
 

via Solidot by blackhat on 10/7/10

中国从2010年10月7日开始正式实施新颁布的《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规定》要求"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每月带班下井不得少于5个","对发生事故而没有煤矿领导带班下井的煤矿,对其主要负责人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安全资格证和矿长资格证....",中国希望此举能改善煤矿安全状况。中国去年共有2500多人死于矿难。不过官方媒体报道称,某些地方的煤矿领导为绕过这一规定,突击提拔助理替代矿领导下井带班。官方表示,将严打严查这种现象。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2010年10月7日星期四

绿色和平创始人指责环保组织煽动核恐惧

十四船员今何在 写道 "绿色和平创始人之一Patrick Moore在接受德国媒体ZEIT Online的采访中指责包括绿色和平在内的环保组织煽动人们对核能的恐惧感,并称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根本不可能替代火电厂及核电站。 Moore认为切尔诺贝利事件反映的不是核电站不安全,而是当时共产主义体制下对人命的漠视和不堪的安全管理体系。他比较了近年核电站和常规能源产业的事故死亡人数,认为核能是目前最安全的能源技术,并且是一种低碳能源。Moore还指出"核废料"是一种误导性的说法。 Moore于1971年参与创建绿色和平,1986年离开该组织。他指责绿色和平工作者为科学盲。"








《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美)李欧梵)扫描版[PDF]

状态: 精华资源
摘要:
图书分类人文社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发行时间2001年
语言简体中文
时间: 2009/12/6 发布 | 2009/12/6 更新
分类: 资料   电子图书  
统计:5707次 浏览 | 76次 收藏
fav 分享到新浪微博 
相关: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  订阅本资源RSS更新  美味书签  subtitle
中文名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译者毛尖
图书分类人文社科
资源格式PDF
版本扫描版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书号9787301047781
发行时间2001年
地区大陆
语言简体中文
简介

IPB Image

◎类  别 海派文化
◎书  号 9787301047781
◎出版机构 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  码 353页
◎作  者 (美)李欧梵
◎译  者 毛尖

内容简介
此 书前半部由上海都市的建筑物和场景,逐渐描绘至这个风华绝代的都市在大时代中的生活——汽车、洋房、雪茄、回力球馆等物质及各色娱乐形式的长驱直入,由这 些物质所象征的现代性再引申至现代意识如何存在于上海城的微妙过程;慢慢的它把一个城市所能提供的声、像和商品囤集起来,然后将之转换为艺术、上海遂正式 成为联络中国与世界其他文化的斡旋者,形成一个国际化的文化空间。李欧梵重塑的上海肖像绝非一片怀旧声浪中的上海,他带领读者看见都市文化与现代文学标志 出的文化地理,本书也预示了新世纪的文化评论风格。
  这是著名学者李欧梵的一本关于上海的“颓废加放荡”小说、一本“鸳鸯蝴蝶”笔法写就的散文、一本时空错落,充斥着声光魅影华丽的文化地形图。另外,它还是一部极其严肃的批评专著,本雅明就在书的背后。

IPB Image

IPB Image

作者简介
李欧梵:美国哈佛大学中国文学教授,曾任芝加歌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文学教授。著述包括:《铁屋中的呐喊:鲁迅研究》(中英文版)、《中国现代作家中浪漫的一代》(英文)、《狐狸洞话语》、《现代性的追求》、《范柳原忏情录》(小说)。



目录

“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
中文版序
第一部分 都市文化的背景
第一章 重绘上海
第二章 印刷文化与现代性建构
第三章 上海电影的都会语境
第四章 文本置换:书刊里发现的文学现代主义
第二部分 现代文学的想像:作家和文本
第五章 色、幻、摩:施蛰存的实验小说
第六章 脸、身体和城市:刘呐鸥和穆时英的小说
第七章 颓废和浮纫:邵洵美和叶灵凤
第八章 张爱玲:沦陷都会的传奇
第三部分 重新思考
第九章 上海世界主义
第十章 双城记(后记)

2010年10月6日星期三

将维基百科“伊拉克战争”条目历史编辑成书

stranger ( @wmrofficial ) 写道 "Iraq War是几乎是维基百科最受争议的条目,这个条目的受人关注、前所未有的争议性看似也推动了中立方针政策的发展。除此之外,这个条目还经常被人破坏,比如用自己观点的句子替换整个条目。所以,这个条目的历史记录尤为精彩。 James Bridle创建了12册图书,记录2004年12月到2009年11月这个条目的更改。由于维基百科反破坏的方法越来越多,有以后事件条目的有趣的破坏历史的可能不大。"








360声称QQ全程监控用户电脑 ‎

360安全卫士的开发商曾经参与过国家互联网安全工程,现在它力图去保护中国最广大网民的隐私。它推出了360隐私保护器,声称监测出QQ查看用户文件,虽然它没有直接指责QQ是流氓软件,但在新闻稿中引用了中国互联网协会的流氓软件定义:"未提示用户或未经许可,恶意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目前第一版360隐私保护器只支持检测QQ。之前有用户报告,360曾将匿名隐私工具Vidalia设置为可疑开机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