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3日星期六

德国之声: 中共打开多元化大门?

中共打开多元化大门?

中共告别了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一脉相承的一人独裁体制。像二十世纪下半叶日本、韩国和台湾执政党所经历的那样,中共为党内派别多元化打开了大门。这是时代周报对中共“十七大”后中国政治形势的评估。

时代周报的文章说,谁也没有预见到,总书记胡锦涛会与其前任江泽民共同控制党代会的七天进程。文章分析了江与胡分别代表的党内不同两派:

“江敬 重美国,代表了改革的赢家,即富裕的沿海省份、上升的干部子弟和新富的企业家。用西方概念来说,江是右翼人士。而胡完全不同,他知道中国贫穷的一面。代表 了改革的输家,即贫困的内地和北方省份、没有清洁饮用水的三亿农民及经常领不到工资的民工。可以说,胡是左翼人士。

“但令 人吃惊的是,党的高层中,右翼和左翼找到了公开相处的方式。一些年前,共产党内的派系斗争还以输家的政治死亡告终,而今天则以妥协结局。党的核心领导层政 治局常委的新结构就显示了这一现实,也精确反映了党内派系的新算术。两大派系都遵循党的高层权力交替的三大规则:领导人在位不能超过十年,最高领导人上台 时必须小于六十岁,此前应作为政治局常委工作五年。”

时代周报认为,政治局新常委习近平和李克强都符合以上标准,他们的经历分别与江泽民和胡锦涛相似,习是右翼、李是左翼。时代周报最后写道:

“派系 的存在可以使共产党的政策更为透明。一派想为企业家减税,另一派要少征收农民的赋税;一派要降低工资,另一派要提高工资。江泽民的所谓上海派看重经济增长 和工业政策,胡锦涛一派则要从社会和生态上更严格地控制增长。这样,在共产党内部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看法。在今天大多数民主体制国家中,不同观点可以 由不同政党来代表。

“不 过,在日本、韩国和台湾,主要的执政党内部也长期存在不同的观点,尤其日本自民党早在六十年代就精心炮制了一种内部派系权力平衡的系统,它最大程度地照顾 了不同的社会和地方利益。不过,这与民主没有什么关系。今天,中共也走上了这条‘自由民主化’的道路。这既不是列宁、也不是杰弗逊的学说。尽管如此,这一 变化还是孕育着希望。”

2007年11月2日星期五

德国之声: 中国反垄断法将动真格?

中国反垄断法将动真格?

经过长期讨论,中国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周二通过反垄断法,新法定于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据说中国的方便面生产厂家私下商定价格、垄断市场,损害消费者利益,引发群众不满,最终促成了反垄断法的制定和通过。新苏黎世报认为,其实中国食品业总体竞争激烈,而中国国家操控的行业垄断问题最为严重:

“中国大部分经济领域都处于严重的垄断或寡头卖 主垄断状况。这些领域带有战略性国有企业的印记,与政府和无所不在的共产党紧密结合。尽管这些企业已登上股市,但它们多数仍然为国家所有,其业务活动受政 治考虑和欲望的左右。许多这样的大集团提供的服务没有什么竞争力,但却收取超高的费用,它们的工作不透明,是政界及其干部的重要收入来源。

这个国家资本主义的‘中国股份公司’控制了中国 股市的大多数资本。属于这个股份公司的有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整个电信和金融服务行业。国家保护银行,一再向银行提供大笔补贴,因为这些银行往往不是从经 济、而是从政治角度做出决定,经常资助不能赢利的面子工程。银行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很差,存款人获得的利息实际上是负数。”

正是由于国家控制的企业坚持垄断地位,反对自由竞争,中国的反垄断法经过千呼万唤才得以出台。那么,新出台的反垄断法将保持还是打破原有体制呢?新苏黎世报的文章最后写道:

“现在通过的法律版本给两者都留下了余地。法律 规定禁止有损竞争的行为,必须实行市场价格,国有企业也须遵守这一法律。但是,法律又包括一些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的例外规定,这样实际上可以随意巩固现 有状况。规定中表达不清的地方是,外资参与的企业是否违反国家利益的问题有待从新做出解释。另外,法律提出,要按照竞争法原则审查专利保护。这两条都有可 能被滥用,使外国竞争对手吃亏并把他们排挤出中国市场。

新的竞争法能否及如何改变中国的企业景观,取决 于新法的执行情况。由于国家及其干部在经济界依然存在,所以难以想象,目前结构并不强大的反垄断部门在没有强有力的政治影响的条件下能够有效执法。驻北京 的外国企业家联合会一致认为,中国的竞争环境带有至今仍不明确的政治意志烙印。但是,明年夏天毕竟有了竞争法和反垄断部门,外国投资者表示欢迎,不过他们 也异口同声地希望中国政府能遵循国际做法,明确统一地贯彻法律规定。”

德国之声: 文革一代认为30年前的社会更和谐

社会 | 2007.11.01

文革一代认为30年前的社会更和谐

成百上千人一起在公园高唱《东方红》真算得上是奇异一景了。这种社会现象背后又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社会变化呢?记者洪沙就这一现象采访了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研究中国社会转型问题专家黑伯勒(Thomas Heberer)教授。

德国之声:今年夏天您去北京的时候也亲眼看到过成百上千的人在公园里一起唱歌的情景,当时你会不会觉得很奇怪?

黑伯勒:我当时观察了一下,人们看起来都特别高兴,他们在一起聊天,开怀大笑,很热闹。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我很同情他们,如果我会唱这些歌,我也会加入进去。

德国之声:作为一个中国社会变迁问题的研究者,您认为这些年老的人一起唱革命歌曲的原因是什么?

黑伯 勒:文化大革命的歌是这代人人生的一部分,每一代人都有共同的感情和观念。另外我觉得是社会的原因,上岁数的人会感觉社会抛弃他们了,淘汰了他们。我自己 在中国社区考察的时候,有很多45岁以上下岗的妇女和50岁以上下岗的男人,他们没工作,也没事做,觉得生活非常无聊。再有,这和社会价值观的衰落也有关 系。很多人认为,文革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很密切的,人们之间互相帮助。1977年到1981年我在中国工作,那时候中国人很穷,但是差不多每个人 都有单位照管他们,给他们提供社会福利。可是现在大部分人都不关心社会,不关心弱势群体,觉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政府重视经济发展,但是在社会福利方面做 得很不够。退休金很低,一部分下岗的工人依赖社会低保。从政治学角度来分析,这是一种沉默的抗议。向政府表明我们还存在,别忘记我们。这是经历过文革的一 代人新的自信心的表现。

德国之声这一代人经历了文革、上山下乡,后来又经历了改革开放、下岗失业,他们可谓是中国最不幸最失意的一代人,但是现在却仍在唱红色歌曲,这难道不是他们对造成一代人命运悲剧的原因认识不清吗?

黑伯 勒:不能这样说。我觉得,虽然文革的时候人很穷,但是都很穷,所有的人都很穷。当时的社会是相对平等的,不存在什么贫富差异。我有一个朋友在德国教中文, 文革时他在黑龙江的一个农场工作。两个月前他来我家做客,一个晚上都说当时怎么幸福,怎么好,怎么和谐。距离那段时间三、四十年都过来了,但是他认为现在 的情况和那时候比,还是那时候好。

德国之声中国政府一向对群体性事件十分敏感。政府现在也知道老百姓聚在一起唱歌不仅是为了娱乐,同时也是对社会对政府不满的抱怨。现在中国政府不但不禁止这项活动,相反却大力推广,这是不是政府有意借这种形式疏导群众不满呢?

黑伯 勒:一方面他们唱革命歌曲,没有提出反对政府、反对党,所以这对政府来说不是很危险。另外不能说所有的人有同样的感觉。有的人没有别的事干,也没有参加别 的活动的机会,所以来唱歌;有的是对社会不满;有的人因为身体不好,把唱歌当作体育锻炼。每个人参加的原因可能不太一样。

德国之声如果把集体唱革命歌曲作为一种发泄手段,这种效果可以长期维持吗?

黑伯勒:如果你不允许他们唱歌,他们应该怎么办呢,他们更不满意。通过唱歌把内心的不满表现出来,之后感到很舒服,很满意。这对社会没有什么挑战,所以政府肯定不会干预,相反会很高兴,老百姓出去唱歌,不反对政府,也不游行,多好啊。

采访记者:洪沙

德国之声: 文革一代认为30年前的社会更和谐

社会 | 2007.11.01

文革一代认为30年前的社会更和谐

成百上千人一起在公园高唱《东方红》真算得上是奇异一景了。这种社会现象背后又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社会变化呢?记者洪沙就这一现象采访了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研究中国社会转型问题专家黑伯勒(Thomas Heberer)教授。

德国之声:今年夏天您去北京的时候也亲眼看到过成百上千的人在公园里一起唱歌的情景,当时你会不会觉得很奇怪?

黑伯勒:我当时观察了一下,人们看起来都特别高兴,他们在一起聊天,开怀大笑,很热闹。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我很同情他们,如果我会唱这些歌,我也会加入进去。

德国之声:作为一个中国社会变迁问题的研究者,您认为这些年老的人一起唱革命歌曲的原因是什么?

黑伯 勒:文化大革命的歌是这代人人生的一部分,每一代人都有共同的感情和观念。另外我觉得是社会的原因,上岁数的人会感觉社会抛弃他们了,淘汰了他们。我自己 在中国社区考察的时候,有很多45岁以上下岗的妇女和50岁以上下岗的男人,他们没工作,也没事做,觉得生活非常无聊。再有,这和社会价值观的衰落也有关 系。很多人认为,文革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很密切的,人们之间互相帮助。1977年到1981年我在中国工作,那时候中国人很穷,但是差不多每个人 都有单位照管他们,给他们提供社会福利。可是现在大部分人都不关心社会,不关心弱势群体,觉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政府重视经济发展,但是在社会福利方面做 得很不够。退休金很低,一部分下岗的工人依赖社会低保。从政治学角度来分析,这是一种沉默的抗议。向政府表明我们还存在,别忘记我们。这是经历过文革的一 代人新的自信心的表现。

德国之声这一代人经历了文革、上山下乡,后来又经历了改革开放、下岗失业,他们可谓是中国最不幸最失意的一代人,但是现在却仍在唱红色歌曲,这难道不是他们对造成一代人命运悲剧的原因认识不清吗?

黑伯 勒:不能这样说。我觉得,虽然文革的时候人很穷,但是都很穷,所有的人都很穷。当时的社会是相对平等的,不存在什么贫富差异。我有一个朋友在德国教中文, 文革时他在黑龙江的一个农场工作。两个月前他来我家做客,一个晚上都说当时怎么幸福,怎么好,怎么和谐。距离那段时间三、四十年都过来了,但是他认为现在 的情况和那时候比,还是那时候好。

德国之声中国政府一向对群体性事件十分敏感。政府现在也知道老百姓聚在一起唱歌不仅是为了娱乐,同时也是对社会对政府不满的抱怨。现在中国政府不但不禁止这项活动,相反却大力推广,这是不是政府有意借这种形式疏导群众不满呢?

黑伯 勒:一方面他们唱革命歌曲,没有提出反对政府、反对党,所以这对政府来说不是很危险。另外不能说所有的人有同样的感觉。有的人没有别的事干,也没有参加别 的活动的机会,所以来唱歌;有的是对社会不满;有的人因为身体不好,把唱歌当作体育锻炼。每个人参加的原因可能不太一样。

德国之声如果把集体唱革命歌曲作为一种发泄手段,这种效果可以长期维持吗?

黑伯勒:如果你不允许他们唱歌,他们应该怎么办呢,他们更不满意。通过唱歌把内心的不满表现出来,之后感到很舒服,很满意。这对社会没有什么挑战,所以政府肯定不会干预,相反会很高兴,老百姓出去唱歌,不反对政府,也不游行,多好啊。

采访记者:洪沙

德国之声: 北京公园流行合唱红色经典

社会 | 2007.11.01

北京公园流行合唱红色经典

近几年,北京新兴起一项群众性集会活动。许多市民一到星期天就自发地聚集在大大小小的公园举行群众合唱。规模有大有小,小到几个人,大到成百人上千人。合 唱曲目多为前苏联歌曲和文革时期的革命歌曲。中国媒体称赞这种活动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但是合唱参与者们唱歌只是为了“找乐”吗?

这是一 个普通的星期天早上,景山公园里像往常一样,来来往往的都是遛早健身的市民。他们当中以中老年人为主,有跳舞的、踢毽子的、打拳的,还有在灰砖地上写毛笔 字的。以前山上还有吊嗓子的,但是最近这几年一个人咿咿呀呀地喊几声似乎不流行了,取而代之的是成百上千人的大合唱。

以景山公园、陶然亭公园、紫竹院公园为代表,许多大大小小的公园特别是一到星期天就自发地聚集了很多参加群众合唱的市民。这当中又以景山公园的规模为最大。在那儿,小到几个人大到数百人上千人的合唱团体遍布公园的各个角落。

在中国 可谓家喻户晓的“东方红”是参与人数多达数百人的“景山激情广场星期天合唱团”每次必唱的曲目之一。这个合唱团成立于1992年初。最初参与的只有20多 人,后来规模逐渐发展扩大,到现在有时候甚至1000多人同时唱歌。参与者大多是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离退休人员。他们当中很多人自带着水、干粮、小马 扎,一唱就是大半天,甚至一整天。

用不少 老“歌手”们的话说,在景山唱歌就是为了“找乐”。63岁的退休会计贾女士参加合唱队已经有4、5年的时间了。她说,以前也和朋友们一起去过专门唱卡拉 Ok的钱柜几次,但是圈在一个小黑屋唱歌的感觉肯定不如在这儿唱舒坦。贾女士说:“为什么上这来啊,要是在家啊,或者附近公园一唱,人家以为你神经病呢。 这挺开心的。”

除了找 乐儿,还有不少人希望通过唱歌撒撒气。用以前在机电公司工作的老赵的话来说,就是积攒了一个星期的怨气就这么连唱带喊地全出去了。老赵抱怨说,现在这个社 会有太多的丑恶现象,吃喝嫖赌、贪污腐败、社会治安乱成一团。“防盗门,过去闻所未闻,现在家家都把自己锁在家里面。贪官污吏,哪个省都有。这是什么问 题?!现在大家为什么不满啊,就是因为现在这些少数人,把这个社会搞得很乱。现在这个社会不平等,不公平!” 老赵忿忿地说道。东方红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东方红

老赵和 他的老歌友们想通过吼几嗓子来发泄对社会分配不公的不满,但是他们唱的多是三、四十年前的“红色经典”。“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 祖国”、“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万岁,毛主席”等等歌曲在公园里不绝于耳。当下的流行歌曲在这里基本上听不到。担任手风琴伴奏的吴老先生提到流行歌 曲不禁皱起了眉头:“你看现在这流行音乐,都是男不男女不女,男的披头散发,摇头晃脑,唱起来就是‘我爱你’。我才不爱听呢,我接受不了。”

这些在 公园里唱着歌颂毛泽东赞歌的老人们,在歌声中回忆怀念着那个物质极大贫乏、社会却相对公平、人们心态趋向平和的年代。但是当他们现在聚集在一起歌唱“恩人 毛主席”的时候,心中同样激荡着那个年代的那份热情吗?答案就像退休工人老梁所说的:“30年前我们唱这些歌由于受到共产主义毛泽东教育,那时候对领袖的 热爱是发自内心的。现在就不是那样了,那种感觉已经不存在了。随着社会变革发展进步,有些个现象未必像歌词里唱的那样。”

景山山脚下,三五成群的人围在一起抱怨上学上不起,看病看不起,住房住不起,责骂着改革失利为百姓生活造成的诸多困难,远处山腰寿皇亭旁边几百人一起气吞山河地唱着“东方红”。

mindmeters: 香港就是中国的未来?

香港就是中国的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的流行文化慢慢透在中国各省各地,香港的流行文化不自觉地成为中国现在的一种High Art。
89 年以前文化热,中国的文化主要是马列主毛左派与自由派之争。中国的文化体制仍然有看一种权威格局与专严。八九以后,中国是向一种高增长经济之路,目的就是 淡化六四的政治危机,这种高速增长经济政策,不自觉地对中国的文化体制和现状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高速增长容易变成暴发,暴发文化就是一种反智投机的价 值观。一直以来完全由政府控制的文化体制,开始被异化。
文化艺术工作者和知识分子面对前所未有的身份危机,市场成为中国的新宗教,但中国对市 场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就好象老外透过唐人街认识中国,存在着极大的误解,由五十年代起一直是天之骄子的文艺工作者,在市场经济改革的格局下,成为了一种可 有可无的社群,文化体制不能维护中国传统High Art的专严,原因是文化艺术是精英主义,而市场下的流行文化是完全两回事,而官能主导香港的流行文化在「市场」的路向下,影响下变得愈来愈大,而在八十 年成长的中国年轻人,本身就是港台流行文化的信徒,对官方的八股文化一点兴趣也没有。

香港的文化基因在中国随处可见,夜总会、桑拿、 唱K、偶像、时装名牌等等,周星驰成为中国年轻知识分子的偶像,也完全是八九后逃避犬儒主义当道的现象。整个中国都追求一种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而近年的 毛泽东热其实只是一种民粹主义与眼红症的现象。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是不能改变,但文化发展是非常令人忧虑。维持经济政治稳定发展,必须建立于一个多元互动 的文化环境之上。

中国人现是享有着前所无有的自由。表面上是各百花齐放,但实质上来说,中国文化近几年是向下走,原因首先是大学「扩 招政策大学生人数几何级数向上;大学不再是精英培养的场所,而只是职业训练学校又或者是减低失业率的机器,人文艺术学科在大学没有了市场,中国社会再不需 要「曲高和寡」的精英了,而一些反智学科如工商管理便成为天之骄子,简单一点来说,有钱最主要,这就是暴发文化的源头。

中国近几年的 确是开放了,出版界百家争鸣,电视也是多姿多彩,但在质角度来说,中国现在是有点被香港化,文学创作也好,电影也好,都缺乏像八十年代精彩的作品,视学艺 术变成了一个老外和暴发市场,小听明是愈来愈利害,灵气和深度欠奉,表演艺术就把西方的二三流歌舞剧当成High Art经典,而且是最高那里,大家都不明白西方的表演艺术是有着一个生态现象,而West End和Boardway只是其中一部份,文学方面更是大空洞,这几十年可以说是甚么都没有发生,发生的只是一些麻甩性幻想文学,例如木美子只是一种 Susie Wong传统的后人,她们只能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文学成就,官方对高行健的处理手法就是没有大气,中国人习惯了批评就是批斗,对话就是等于一种认同, 而高行健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个案。反映西方在寻找中国的知识分子的过程,西方对高的肯定,本来是对中国文学的致意,但西方从来不明白,中国文化艺 术自古以来都是绝对的政治化,没有出现过西方的独立知识分子,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不容许独立.

未来几年,中国文化将会愈来愈像香港, 一种黎智英式和周星驰式的醒目犬儒文化仍然是主流,他们两位都是有点金庸先生笔下韦小宝的影子,当然中国从来就是岳不群和韦小宝的世界,而金庸先生对中国 文化的最大贡献就是创造了岳不群与韦小宝这两个人物,尤其是韦小宝,完全是中国所有男人男生的梦想人生,不学无术,好运气,泡女功夫了家,有财有势,好象 很正义很有义气,等等等等,总之就是没有理想和原则,有的是艳福,财气与运程。

金庸的小说不能达到《Lord of Ring》的境界,就是因为《Lord of Ring》是一种哲学理论的论述和追求,金庸小说就是一种美味的Junk Food,吃是很好吃,但之后就甚么都没有了。中国很多知识分子把金庸先生当作为一种大师,本身就是一种十分值得研究的现象,香港人都很聪明,反应快,但 总是缺乏了知慧和理想,所以金钱才会成为香港这个社会评估人和事的唯一指针.

2007年10月31日星期三

BBC中文网: 透视中国:"仰望星空"看太子党

透视中国:"仰望星空"看太子党
透视中国
BBC中文网记者 蒙克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中国总理温家宝追求真理的感慨,估计也反映了许多人对中国政治的困惑。观察 中共十七大,预测中国未来政局的难度不亚于所谓"克里姆林宫学",即冷战时西方研究苏联政治,在"铁幕"一边,在为数不多的公开材料上寻找蛛丝马迹。英国 《泰晤士报》记者评论说,中国政治和中国被污染的河流一样,浑浊不可测。

港媒:2012年十八大是"习李"体制。
港媒:2012年十八大是"习李"体制。

中共元老的儿子习近平在中共十七大中被提升到法定接班人的位置,有人说这下中国进入了"太子党"时代。在中共新政治局中,中共元老的后代占据的位置不下7个。显然胡锦涛没有将自己看中的接班人李克强安排到关键的位置。胡锦涛也没有像他前任那样被树成新一代领导核心。

满城尽是太子党

"太子党"指出身上层社会因为亲缘关系而占据重要职位者。因带有贬义,中国是否有"太子党"也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有人戏言,中国除了共产党,还有太子党,那中国不成了多党制的民主国家了?

论坛

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太子党不独中国有,其他国家也有。在台湾那些父辈是党政要人的政客也是太子党。香港也有太子党,只不过香港的太子党都在商界和娱乐业。日本的太子党现象也很严重,日本许多政治人物都有显赫的家族背景,而且日本政坛的政治联姻现象也很普遍。

美国作家也专门写过美国精英阶层的裙带关系,列举了肯尼迪、布什和戈尔等政治家族经久不衰的政治影响力。英国资深报人也写过英国的贵族阶层如何在英国民主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天然的竞争优势

显赫的家庭背景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精英教育,就像面对有钱人子女的昂贵私立学校一样,让精英阶层的子女比平常人更熟练掌握上流社会语言,即小到说话的口音,大到指点江山的口气和自信,以及编织强大的社会关系网。

外国的"太子"和中国的官宦子弟在这点上应该没有什么不同,在社会阶层流动上,这些人自然具有普通人不具备的优势。这就像 许多貌似公平的体育比赛,实际上是在比"药"(以防奥运人士读拙文,所以先声明一下,这是开玩笑)。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在美国总统大选中,小布什尽管天生 不足很多(略去11条),但还是成功地两次获选总统。

许多美国人说小布什上台是通过"舞弊"、"政变"等等,但不管怎么说,美国选民是到投票站自由地投了票的,就像看台上的观 众,听到号令枪,亲眼看着竞赛选手跑完全程,至少在程序上没什么可抱怨的。相比之下,中国政治中的太子们和他们在商界中暴发速度一样神奇,中国的政治观众 看不到太子和别人一起赛跑,只能看到他们上台领奖。

太子的合法性

其实中国政治之水比外国更混浊还是清澈,背后的政治经济学都一样。在中国,随着领导人换代,打江山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自然需要有自己人在新的政治董事会里面代表他们"坐江山",就像香港富豪霍英东身后坐董事会还得是姓霍的一样。

按理说,一个"无私"的革命政权没有必要靠血统来保证"红色江山万代传",但问题恰恰是,中共政权丢掉了意识形态,只剩下 赤裸裸的利益的时候,这些利益就必须要有干部保证、血统保证。"革命的后代"坐进政治局,占据重要军职后,真正董事会中的"革命后代"们才能坐得更踏实。

网络政论家芦笛说,中共领袖"权威逐代递减",意思是说,"打江山"的老一辈中共领导人的个人权威难以被后辈继承,中共领 导人越交替越平庸化。这里的权威,也相当于合法性。领导人的权威性,就是德国社会学者韦伯说的那种靠个人魅力树立的个人权威,有人把希特勒、斯大林和毛泽 东都归入此类。

个人魅力不能树立足够的权威时有什么办法呢?韦伯还提到另外一种政治合法性,那就是理性的、靠官僚制度维持的、结构性的合 法性。此种类型包括西方的代议民主制。扩大中共党内协商民主,加强制度化,或许也是这方面的尝试。不过十七大中太子党窜升引起负面议论,说明中共在制度化 合法性方面所为甚微。合法性不够的时候,要维持政治秩序和经济利益,就要撕下脸皮,靠赤裸裸的暴力了。

模糊是中国特色

面对政治上的两难,时髦之举就是开辟第三条道路,如克林顿改造民主党,布莱尔改造工党,中共似乎也在政治合法性上开辟第三 条道路,避免尽露狰狞(大棒要裹上棉花套)。于是各种似是而非的理论接连出笼:中共对老百姓说,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我非要代表你的根本利益不可("3个代 表");发展虽然是硬道理,但社会矛盾危及政权的时候,缓和矛盾就是当务之急(和谐社会)。

中国政治如果像英国报纸评论员说的,如被污染河流一样浑浊不透明,那"摸石头过河"就不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而且是救 命法宝。其实"三个代表"和"和谐社会"因为其模棱两可,和"摸石头过河"一样实用。强调通俗的经验或灵验,而不去刨根问底,就像老太太拔火罐,说不出什 么科学名堂,能去火就行。这也许算是中国特色的合法性理论。

"红旗还能打多久"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但"太子党能走多久"的问题还没有。满清帝国后的共和,前朝的王公太子党的私产和 爵位受袁世凯颁布条例的明文保护,他们面对革命不得已而全身而退。如今太子党并没有改朝换代的被动,虽然没有法律规定的待遇和特权,但他们似乎在"与时俱 进"地适应,甚至积极参与中共的转变,他们同中共政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007年10月28日星期日

Solidot: 弱肉强食之以小吃大

弱肉强食之以小吃大

kempson 发表于 2007年10月28日 12时28分 星期日 Printer-friendly Email story
来自伟大的吞食者部门
大鱼吃小鱼是自然界不变的法则,但是有种鱼就完全不遵守这条规则。 开曼群岛的一位当地渔夫McPherson ‘Dorson’Wright最近捡了一条死鱼,让他吃惊不已的是,这条鱼的胃里有另一条鱼,而且很明显比它还大得多,这条现在被科学家称为Great Swallower(吞食者)的鱼吞下了比它长4倍的蛇鲭(snake mackerel)。蛇鲭大约长34英寸,吞食者只有7.5英寸,科学家无法想象,吞食者没有成为很有侵略性的蛇鲭的腹中之肉,却反过来吃了对方。胃口真 好(我怀疑它是撑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