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7日星期五

中国表示将采取行动打击学术论文剽窃现象

 
 

Sent to you by monokeroz via Google Reader:

 
 

via Solidot by blackhat on 9/16/10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了两篇文章评论中国的论文剽窃现象。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编辑部主任张月红称,从2008年10月起,《浙江大学学报》接到的投稿当中31%有抄袭。浙江大学学报使用了一种由国际出版链接协会研发的防剽窃软件"CrossCheck"。两年来该编辑部用该软件对国内外2233份投稿论文在审稿和发表前进行检查,发现里面有31%的论文存在抄袭(PDF)。据统计,目前"中国制造"的论文约占全球研究出版物论文发表总量的8%,预计到2013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论文产出国。不过中国科技论文的单篇引用率,仅排名全球第42位。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承认中国的学术出版存在严重问题,在数量和质量之间有巨大的鸿沟,表示将对出版业进行大改革,将采取措施关闭质量低劣的杂志,集中力量于"5到10家互相竞争的大型学术出版机构"。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李开复称中国百年内不会出现Google和苹果

 
 

Sent to you by monokeroz via Google Reader:

 
 

via Solidot by blackhat on 9/16/10

前Google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在天津召开的达沃斯夏季论坛上发言,称中国在未来50年甚至100年也不可能出现苹果或Google这样的公司,中国公司很多都是仿照美国,十年来大部分都是"微创新",除非中国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教育体系。 他在Twitter重复了上述话:"1)中国公司(例如腾讯)微创新:关注用户,积少成多,最终也能耳目一新,2)美国大部分公司也是微创新(包括Facebook、微软),3)苹果和谷歌是真正的巨大革命性创新的公司,4)中国和亚洲很难出苹果谷歌,主要是因为教育体系,5)教育改革达到美国水平要50-100年。"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中国电视台拒绝播放《我的抗战》

中国电视台拒绝播放《我的抗战》

        2010-09-16 05:08:24

【多维新闻】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崔永元制作的32集纪录片《我的抗战》,日前在南京举行第三站巡映。该片总导演 大吐苦水:由于纪录片没有收视率,各大电视台均拒绝播出,只能在各地巡映。有分析人士指出,《人民日报》九三社论舆论风向转变,才是《我的抗战》播出受阻 的真正原因。

据《扬子晚报》报道,《我的抗战》的定位是“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崔永元公益基金的五六十名工作人员在过去8年共采访了3,500多人,最后 选用了300多人,直接参与抗战的有200多人,用普通人的个人视角来讲述那场战争。该片总导演曾海若表示,“我们只采访当事人,不采访学者和研究者,连 当事人的子女都很少,都是货真价实的东西。”

在这项与时间赛跑的采访中,“每年都有上百位亲历者去世,常常是节目组找到老人们时,他们往往已经重病在身甚至已经离世。我们资金有限,也不能组建更多的采访小组去各地,往往有人提出等身体好点再接受采访,最后就成为了永远的遗憾。”

纪录片《我的抗战》原本计划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因为“央视频道改版错过了”。无奈之下,崔永元便去地方电视台寻找买家,都被婉言谢绝。原因是“纪录 片的收视率太低,不能给电视台带来广告收益。”目前达成的协议是——不用钱买,以广告时间置换,放在零点以后,要自己拉广告把广告时段填满。如果一切顺 利,明年初《我的抗战》有可能登陆卫视频道,甚至重回央视频道。

《我的抗战》9月11日在抗战陪都重庆首映时,崔永元邀请8名抗战老兵与观众互动,而当年八百壮士唯一健在的96岁老兵杨养正,唱起八百壮士歌,让现场数 百观众动容。当被记者问及“是否想保存历史真相”时,崔永元反问,“你以为印在书上的就是真的吗?”并说“我们做的也只能是尽可能接近事实。”

有网友“信风”在博客中写道,央视作为国家台和崔永元的娘家,首先应该肩负起教化国人,勿忘历史的这份责任。在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这个绝好的时 段,宣传部门和广电主管部门更应该行使行业监管职责,哪怕用行政干预手段,也应该把《我的抗战》作为一种公益宣传,在全国所有电视台强制播出。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我的抗战》所揭示的抗战史观新视角,与官方定性不符。《人民日报》九三社论强调,中国战胜日本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共代表全中国人民领导和推动抗战,这种舆论风向的转变,才是《我的抗战》播出受阻的真正原因。【相关新闻:人民日报:抗战胜利源自中共领导  马英九:抗战民族圣战 历史不容篡改

据悉,《我的抗战》明年还将推出50集,聚焦驼峰航线、对日诉讼、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长沙会战等内容。

与《我的抗战》所受冷遇不同,由崔永元制作的另一部纪录片《我的长征》是中央电视台重点节目,2006年5月至2007年1月期间,每周在央视新闻频道与观众见面。



(方鸣 编辑)

这是历朝历代之始例行的修史活动,不管日本战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功绩gcd要当仁不让的篡夺。我们一直生活在控制中,也生活在控制的疏松地区和盲点。

“百年难有大发明” 中国教育待改革

“百年难有大发明” 中国教育待改革

作者:曹同庆         2010-09-16 08:07:59

【多维新闻】在天津举行的2010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9月15日表态称,下一个 苹果、下一个google可能会出现,大概不会在中国、不会在亚洲出现,更可能会在美国出现,因为美国的企业家教育背景突破思想框框。很久都不会出现中国 的苹果、中国的google,至少50年到100年不会这样,中国想要这样做的话需要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教育体系。
 

漫画:“捏泥人”式的中国教育

中国经济学家朱民也在论坛上表示,国家间的竞争主要取决于创新的速度和反应的速度。创新离不开中国人力资本的增值,而人力资本创新能力的提高,根本 是依靠教育。尽管中国面临农村、国企、金融体制、卫生医疗等诸多方面的改革,但重点在教育改革。中国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赋予人更多的价值。

近年来,中国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有学前教育机构不足而导致“入托难”、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择校热”、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城乡教育差距、教学理念陈旧导致创新教育匮乏等。

专家分析,以前的中国教育改革虽然不能说是已经失败,但出现问题之多也是有目共睹。而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病因”:过于功利。在今天的中国教 育领域,金钱味道是如此弥漫,以至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每谈教育必涉金钱,明的是各种收费,潜的是各种收礼,暗的则是各种腐败。教育的过度市场化 使教育成为一块特大蛋糕,要面对从各个方向伸出来的贪婪之手及利益链条。

至今,中国教育仍没能跳出三个范围:一是平民教育或义务教育,目的只在普及、识字,教大众会看简单的宣传文字;二是职业教育或技能教育,只教人学些 吃饭本领;三是所谓人才教育,只不过培养一些专家或文官。这三者都和做人之道“离得很远”……中国的教育仍停留在为“劳动力市场”培养人的阶段,而不是为 生活与社会培养人。

目前,中国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近期指出,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这标志着中国的教育发展和人才发展进入新阶段。

有国际媒体认为,中国必须改革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立足产业价值链高端的优秀人才,确保从低端制造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

世界经济论坛总监Jennifer Blanke表示,中国在教育方面仍然相对落后,要调动大家从事教育的积极性,加大刺激力度。经合发国家对好的教育体制进行了定义,在可比性研究方面做了 很多的工作,技术应用方面也有一些非常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鉴。中国可以借鉴,不管是大和小的国家,因为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比中国更大了,所以可以借鉴一些小 国的经验,看看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在中国得到应用。

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在我看来是教育完全被各种利益劫持和瓜分——和中国其他问题的原因一样。无力协调、控制群体和各种利益集团,无法改变生存、发展模式,以将一切事业维持在最低水平为代价换取最基本的稳定——这样的国家生存堪忧,更没有创造力、竞争力,与“强国”自然没有一点关系。

2010年9月16日星期四

网站直通中南海 数万留言给胡温

网站直通中南海 数万留言给胡温

        2010-09-16 04:00:07

【多维新闻】人民网子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9月8日发布消息称其推出了“直通中南海”给中央领导留言栏目,旨在让广 大网友对中央领导人倾诉心声,给中央机构提出意见建议。充满神秘感、代表着中国政治权力心脏的“中南海”,使得这一消息极具吸引力,迅即引发强烈关注。有 报道称,短短数天,登入该栏目,给中共领导者胡锦涛、温家宝留言的人便近5万。

多维记者进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后,在其首页右栏中共9常委照片下方,点击“中央领导人中央机构留言板”,跳转的网页威严肃穆。一片鲜亮的中国红背 景,一道推开的中南海新华门,呈现毛泽东手书的“为人民服务”五字,画面正中央赫然上书“直通中南海”。随后的网页,便是可给中共28位领导人和27家中 央机构留言的栏目。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直通中南海”栏目网页截图

网络问政,时尚的公关

人民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直通中南海、给中央领导人留言的功能,早已存在,此次只是在其基础上的重新整合包装而已。这要追溯至2008年。当年胡锦 涛造访人民网,同网友交流,开启中国“网络问政”元年,同年,人民网开设了这一功能,此次的整合便是网络问政的新包装,是中共的又一次公关。

长期给中共党政干部应对媒体做培训工作,担任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的李希光接受多维新闻采访时指出,此举与白宫开电子邮箱,普京开博客意义一样,都是一种执政者树立公众形象,争取民心的手段。

截至9月13日下午5点,记者查询给胡温的留言数总计约为47,000余条,内容集中于反腐败、房价和教育等焦点问题,其中尤以反腐为重。在9位政治局常委中,给主持中纪委的贺国强留言的数目,仅次于胡温。在给中央机构的建言中,最受关注的也是中纪委。

“直通中南海”参与人数众多,反映问题尖锐等特点,让北京学者们乐观以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莫纪宏对媒体表示,“直通中南海”已成为 中国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同时也为执政者打开了一个了解社情民意的崭新“窗口”——百姓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这些问题 都能在留言板上直接看到。更有学者指出,此举提高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也体现了中共领导与中央机构渴望了解民意的迫切心情。

然而在一些西方媒体看来,网络问政背后寓意的是中共的危机。最新的官方互联网报告显示,中国已有4亿网民,这代表着有更多的民意集中于互联网,英国 《金融时报》就称,由于网络的存在淡化了官方媒体传统的信息垄断地位,中共的这种努力已变得更为迫切。而腐败、滥用职权等种种一党执政的弊端,如今在网络 上每天都能看到。有基于此,中共建立一个民意宣泄的渠道,也算顺势而为。

另也有观察人士向多维新闻指出,拿“直通中南海”做政府公关是一大败笔,“直通中南海”的直观印象是“直通紫禁城”,是中国古代的“直达天听”,这 相当于代表了中国平民与最高执政者之间存在着鸿沟,意味着他们之间的沟通渠道存在弯路。相对于现代传播理念下白宫的邮箱与普京的博客的名字,“直通中南 海”代表着一股腐朽的中国皇权专制之气。

等待回复,渺茫的希望

在媒体狂欢于对“今日落一笔,或能影响国家大计方针”的期许下,网友们普遍对数万留言能否获胡温回复开始关注,但结果近乎渺茫。显而易见的是,数万 留言,中共领导人不可能一一查看或回复。人民网工作人员就向媒体透露,阅读、筛选留言和呈报民意的工作将由中央办公厅的舆情监测部门完成。

而在《华盛顿邮报》曾经工作、熟悉西方传播理念的李希光直接指出,回复的任务关键在于直通中南海的开设者——人民网。他说,白宫和奥巴马的邮箱,采 用的是一套迅捷的个性化邮件回复技术,因此,人民网也应该要有一个能干的团队回复每一封来信,让每一个人都感觉到胡温在回复千百万网民的来信。

没有回复,实效渺茫,质疑为形式主义的声音纷至沓来。在留言内容中,大赞中共的声音充斥其间。而留言板栏目首页显著位置摘取的网友留言,叫好之声居多,有说“我为直通中南海叫好!”也有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因此,难怪有网友指责该栏目在自弹自唱,只是形象工程。

加之,留言板设有26条的发言规定,每发一言,须等待30分钟要审核。更有网友反应,试图指责中国共产党缺乏民主的留言无法发出,进行过此类尝试的计算机用户,可能无法再向胡锦涛的留言板发信。

在质疑声中,留言板的悄然调整加剧了猜测。从14日起,在各领导人的照片下,不再有“查看留言”的标签,仅仅只剩下“点击留言”的标签,这意味 着,13日还可以查看给胡锦涛留言的内容及数目,已经不能;对于留言给胡温的上访者们而言,他们自己的留言,将不知所综,更不用提及回复。记者就此致电人 民网工作人员,得到的回复是,栏目正在调整,而是否还会有此功能,也不得而知。

同时,在同属网络问政的“地方领导留言板”取得44位省委书记、省长,近160位地市级“一把手”回复留言的成绩下,是平均回复率的低下,如最高回 复量为662的河南某市,留言量却有1,929个,回复率不到4成。还有,近期被广为诟病的地方政府网站成为摆设,也均使中共推行的网络问政饱受指责。对 于直通中南海而言,一旦问题未能得到及时的反馈,民众反而会怀疑这种沟通的效果,民意沟通中南海,如李希光所言,政府树立公众形象,拉拢民心的目的,很可 能会适得其反。
 



(秦风 编辑)

中国粉煤灰和二氧化硫污染严重

 
 

Sent to you by monokeroz via Google Reader:

 
 

via Solidot by blackhat on 9/15/10

绿色和平9月15号在北京发布了2010年中国粉煤灰调查报告(PDF)。报告称,中国过度依赖煤炭,造成粉煤灰排放量巨幅增加,2009年,中国粉煤灰排放达到3.75亿吨,相当于每两分钟就填满一个标准游泳池,每天填满一个水立方游泳馆。报告发现,中国每年有2.5万吨镉、汞和铅等有害重金属包含在粉煤灰中散落到自然环境中,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但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美国国家环保局清洁空气市场部资深分析员施赖菲尔斯(Jeremy Schreifels)同一天在华盛顿说,仅家庭烧煤做饭取暖一项,2009年所排放的二氧化硫就达到350万吨,远远超过2003年100万吨的水平,工业排放量更为惊人。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现在是世界第一,是美国、俄罗斯和印度排放量的三到四倍。他说:"二氧化硫一般通过很高的烟囱排放,这意味者污染物会漂移很长的距离,很多会从二氧化硫变成硫酸物,也叫四氧化硫,是一种细微颗粒,通常被称为PM2.5。研究这些很重要,因为它们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种细微颗粒经常悬浮在大气中,是中国大城市空气混浊、能见度低的主要原因。此外,二氧化硫还会形成酸雨,以中国西南、东南和东北部分地区最为严重,直接危害当地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壤环境。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被宝马碾压的不仅是生命更是社会

被宝马碾压的不仅是生命更是社会

作者:李煜         2010-09-15 09:16:17

【多 维新闻】9月7日11时许,江苏省新沂市青年路良辰花苑小区,三岁半男童乐乐(化名)正在小区内玩耍,一辆宝马X6突然倒车撞倒他,车左后轮从乐乐上半身 碾过,令人惊愕的是,宝马车紧接着又反复四次碾轧乐乐,导致其惨死。而司机在确认孩子死亡后离开,未报警及抢救。该案件一经曝光便引起了舆论广泛关注。

交通肇事也有潜规则

为何事故发生后,会出现“反复四次碾压”这种令人发指的事情呢?有报道称,一直以来,“碾伤不如碾死”这一交通肇事的潜规则就在民间流传。这一冷血 规则的逻辑正在于:倘若只是将人碾伤,肇事司机将承受一辈子的赔偿负担;而若是将人碾死,那么司机只需要负担一次性的赔偿及刑罚。正是基于这样的潜规则逻 辑,一些本只是将人撞伤撞残的司机,事后却不惜触犯法律及道德的底线,反复将人碾轧致死。

就拿此次事件来说,轧死就是一次性赔偿最多不超过20万人民币。但是如果轧伤,不仅要赔偿,更要治疗,再如果小男孩留下终生残疾,那对肇事司机来说这就是一个无底洞。

道德与法则之间难取舍

这就是一个道德和法则的权衡关系,更近一步说也就是一个经济价值的问题。在交通法规中,交通肇事的处理主要就是体现在经济上,即便是现在有些肇事也 要负刑事责任,但这种刑事责任还是要看经济的能力和态度。在这样一种大前提下,当道德和这种法则的狭路相逢时候,道德的约束就明显的苍白无力。当司机面临 这样一种选择时,还会有更多的司机选择轧伤不如轧死。

长江网有评论指出,车祸在所难免,但关键是出了车祸后肇事司机要勇于承担责任,对受伤者进行及时的救助,这是情与法对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监管部门执法模糊

据《南方日报》报道,事后,受害者家属认为司机的行为属故意杀人,但办案交警以涉嫌交通肇事罪刑拘了当事人,理由是:司机与受害者家人无过节。

舆论的矛头从肇事者转向了办案交警,认为无故意杀人动机的判断过于草率。肇事司机有没有故意杀人动机,既要看当事人自己表态,更要看具体情景。四次反复碾轧,有粗心的成分,也有慌张的成分,不过,一切都应以充分的技术鉴定为准,交警不必匆忙下结论。

而且,没有过节宿怨并不意味不会动杀机。此前中国发生过多起故意碾轧致人死亡的案例,那些人之所以如此丧心病狂,主要是为了减少或逃避赔偿责任,出于“宁可碾死不要碾伤”的自私心理。正因为有先例,才会令公众质疑新沂交警的匆忙结论。

杭州飙车致死案之后,“70码”成为交警为肇事者开脱的代名词,现在又出现“无故意杀人动机”的开脱理由,使案件更加扑朔迷离。当然,真相的还原,既不能听当事人的一面之辞,也不能由交警匆忙下结论,而应由权威部门作出技术鉴定。如此,才能释公众之感。



(李煜 撰稿)


全面的道德危机,不敢相信任何人。结果是实际生活成本高得离谱,除了“生活”什么都失去了。

教师腐败谁之过

教师腐败谁之过

作者:謇言         2010-09-09 01:49:12

【多 维新闻】9月10日是教师节,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近日无疑成了社会热议关注的对象。“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是大众对教师的中肯赞誉。但 怒斥教师谋取座位费(学生教室座位论钱排位,黄金座位是一至三排);打听家长职业以有所图;绞尽脑汁向家长索要红包;推销学习资料赚取差价等腐败言辞也是 此起彼伏。的确,当下教师腐败已不是个案,但教师的腐败究竟是谁之过,笔者认为教育投入不足以及中国传统式教育观念难脱干系。

先说教育投入。因为教育不是直接创造GDP的事业,因此很多地方政府常不假思索地动用教育的“奶酪”补其他之不足,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肯让教育富裕一点。 据2009年数据统计,中国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42美元。如果按照教育经费占GDP总量来看,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 家为4.1%,中国还未及4%。

正是教育投入不足,各级政府拨给学校的教育经费也屈指可数,远远少于学校的正常开支。教师工资水平原地踏步的局面早已司空见惯,虽然近年教师工资有所调 整,但相当一部分是一定幅度的微调。相比当地的平均收入以及消费水平,教师的工资依旧显得捉襟见肘。收入不高,让他们在物价高企的现实下为生计所困扰,最 终为五斗米折了腰,开始公开收受来自家长们的钱财礼包。也许有些教师刚开始会感脸红心跳,但放眼四周的同事均不以为意,也就变得心安理得了。倘使自己有所 忌惮,反倒会被扣上“不合群”的帽子,亦不如欣欣然变相地索要并接受这一切。笔者就曾听说,有些教师会特意轮流让学生给其父母传话到他家而非办公室“谈 话”。孩子在人家门下求学,家长总不能空手拜访吧,长此以往,教师赚的盆满钵盈那是自然。

而中国传统式教育观念则更助长了教师的腐败。中国家长自古重视后代教育,或为了后代“学而优则仕”,或为了后代“腹有诗书气自华”,无论家长出于何种目的和原因,他们对子女教育上的重视真可谓殚精竭虑,“昔孟母,择邻处”无疑是最好的明证。

当下,中国家长对子女教育更是不遗余力,不论穷人还是富人、官员还是百姓、农村还是城市,在教育投资上家长都毫不含糊。宁可自己任劳任怨、节衣缩食,也会 将钱毫不吝啬地投入子女学业上。真正能帮助家长们实现愿望的就是教师。为了能让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恩宠有加,为了能够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家 长们寒暑易节、你去我返、前赴后继地送礼宴请、施恩布惠,最终催生助长了教师的贪念。

教师腐败之风日趋严重,社会上对此的口诛笔伐也频见媒体。但这种风气依旧呈燎原之势,部分教师仍不以为耻,继续在腐败之路上奋勇向前。教师的腐败,已使其与医生、警察一起被网络上戏称为三大流氓职业。

《荀子•大略》有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helli
评论此篇文章:
p;… 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一语道出教师对国家兴衰的决定性作用。但倘使是失德丧礼的教师,纵使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终究是误人子弟,祸国殃民。正所谓学高为 师,德高为范,只有二者有效统一,才能为之师。教育,关乎千秋大业,教师腐败绝不能任其滋生蔓延。地方政府应责无旁贷地在提高教师待遇上下功夫。而家长 呢,也该就此给教师“断奶”,同时教育机构再施以有效监督。如此这般,才能对教师腐败标本兼治,而中国才能在教育强国的道路上健步如飞。

2010年9月14日星期二

《茨威格传记系列》

《茨威格传记系列》((奥)斯蒂芬·茨威格)扫描版[PDF]

状态: 精华资源
摘要:
图书分类文学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发行时间2000年01月
语言简体中文
时间: 9月7日 发布 | 9月11日 更新
分类: 资料   电子图书  
统计:4328次 浏览 | 132次 收藏
fav 分享到新浪微博 
相关: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  订阅本资源RSS更新  美味书签  subtitle
收藏资源后,一旦有新更新(字幕、文件)我们
将会用站内消息和电子邮件通知你。
中文名茨威格传记系列
图书分类文学
资源格式PDF
版本扫描版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书号7539618949
发行时间2000年01月
地区大陆
语言简体中文
简介

三作家(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
IPB Image

《三作家》介绍和评论了三个作家: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

罗曼·罗兰:
IPB Image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是一位传记高手。而茨威格本人与罗曼·罗兰熟识,私交甚笃。本文介绍和评论了罗曼·罗兰的一生及其主要作品。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文学大师,思想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著有十卷本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等作品,并获得了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精神疗法(梅斯默尔、玛丽.贝克-艾迪、弗洛伊德):
IPB Image

   茨威格的不朽名著《精神疗法》出版于 1931年,分别为精神疗法的先驱者梅斯默尔、玛丽•贝克-艾迪和弗洛伊德三人作传。梅斯默尔是德国医生,是催眠术的发明者,他采用神奇的磁铁疗法治愈了 无数病人,使他一鸣惊人,名声很快传到了国外,但他的磁疗后来遭到了非议,在他去世多年后巴黎科学院终于恢复了他的名誉。玛丽•贝克-艾迪是"基督教科学 派"创始人,这个女人以令人难以想像的力量创立了自己的学说,自己的著作成了美国人的圣经,她创办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至今仍在发行海内外。弗洛伊德是奥地 利心理学家、著名的精神病学学者,其所创立的精神病学学说风行一时,至今仍在世界各地流传。他们对人类的精神现象进行探索,以朴素的实验对患者进行实际而 朴素的治疗,以科学的态度揭示人类精神的奥秘和丰富性,他们的工作打开了人类关照自我的一面窗户。这三位驰名世界的精神心理学先驱分别在极度保守的年代里 展开了对人的内心状态的追寻,试图从人难以理解的心灵现象、不明所以的疾病的起因中找出可以被理解和治愈的方法。诚如茨威格在该书序言中所说的那样:
  他们每个人在各自的甚至相反的道路上在成千上万人身上实现着精神疗法的同一准则:梅斯默尔通过内心暗示增强人的健康意志,玛丽•贝克-艾迪通过氯仿麻醉使信仰达到极大兴奋,弗洛伊德则是通过自我认识并进而由此来自我消除被无意识困扰的内心冲突。
  尽管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被当时代的人所认可,甚至遭到打压和排斥,然而在今天,更多的学者纷纷投入"精神疗法"的研究,并在高度专业化和科学化的应用下继续致力于为人类健康的心灵生活做出贡献。

大探险家(麦哲伦、哥伦布):
IPB Image

  本书收入奥地利名作家茨威格(1881-1942)的两种重要传记:《麦哲伦》和《亚美利戈》。
  
   《麦哲伦》以饱蘸激情的文字描述了麦哲伦进行环球探险的千难万险以及他最终的悲惨遭遇。从其中有关与奸人周旋、与暴风雪搏斗以及出奇制胜平定叛乱的章 节,我们既能感受到麦哲伦伟大的人格魅力,又能获得很多的人生启示,麦哲伦完成环球探险,可是当时财富和荣誉却归了别人,历史有时候的不公正实在叫人不是 滋味。
  
  《亚美利戈》以史实和文献为依据解答了美洲的命名之迷。美洲的发现者本来是哥伦布,可是由于历史的谬误,美洲却以另一个人亚美利戈的名字命名,这再一次叫人不是滋味。

人文之光(托尔斯泰、伊拉斯谟):
IPB Image

  奥地利作家斯苔芬・茨威格(1881-1942)的传记作品闻名遐迩,独具特色。本书收入了他的两篇作品:《伊拉斯谟的成功与悲剧》和《托尔斯泰》。
  
  伊拉斯谟(1466-153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他博览群书,把希腊文《新约全书》译成拉丁文,写了富有哲理的长篇讽刺作品《愚人颂》,蜚声全欧洲。书中介绍了伊拉斯谟和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运动中的分歧与冲突。
  
  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罗斯文学大师,其作品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书中着重描述了托尔斯泰晚年激烈的思想斗争,以及他弃家出走、客死异乡的悲剧结局。

文武之道(司汤达、福歇):
IPB Image

  斯苔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 ,以心理分析小说和传记创作在全世界享有盛誉,本书收入了其重要传记作品《司汤达》和《约瑟夫・福歇》。
  
  司汤达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文学巨著《红与黑》的作者;福歇是十九世纪法国最有争议的政治权谋大师,法国警察组织的创始人。他们都是与拿破仑同时代的人,都曾在拿破仑军队、政府里任职。
  
  茨威格忠实地记录了他们曲折多变的人生,并从性格研究入手,深刻地分析了这两位旷世奇才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 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 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 说和人物传记见长。

内容截图:

IPB Image
IPB Image
IPB Image
IPB Image
IPB Image
IPB Image



目录

三作家(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

德译英原序
英译汉新序

卡萨诺瓦
其人其书
青年卡萨诺瓦素描
冒险家
素养与才具
肤浅的人生哲学
好色之徒
默默无闻的岁月
晚年卡萨诺瓦素描
善于自我写照的天才

司汤达
既钟情虚假,又喜欢真实
肖像素描
人生画卷
自我与世界
艺术家
心理放纵
自我写照
司汤达的现代属性

托尔斯泰
引子
肖像素描
生命的活力与死亡的恐怖
艺术家
自我写照
危机与转机
冒充的基督徒
教义
为实现理想而斗争
托尔斯泰的一天
决断与改观
投奔上帝


罗曼·罗兰:

译序
第一章 生平
1、绪言
2、童年
3、中学时代
4、高等师范学校
5、远方来信
6、罗马
7、圣化
8、学徒
9、拼搏
10、十年隐居
11、画像
12、成名
13、罗兰,欧洲精神的化身
第二章 戏剧家的早期作品
1、作品与时代
2、伟人的意志
3、创作系列
4、无人问津的系列剧(1890~1895)
5、信仰悲剧:《圣路易斯》和《埃尔特》(1895~1898)
6、《圣路易斯》(1894)
7、《埃尔特》(1898)
8、革新法国舞台的尝试
9、向人民呼吁
10、剧目
11、独创的艺术家
12、革命戏剧(1898~1902)
13、《七月十四日》(1902)
14、《丹东》(1900)
15、《理性的胜利》(1899)
16、《群狼》(1898)
17、落人太虚的呼唤
18、《总有一天》(1902)
19、剧作家
第三章 英雄传记
1、深远的思考
2、苦难的英雄
3、《贝多芬传》
4、《米开朗琪罗传》
5、《托尔斯泰传》
6、未完稿的传记
第四章《约翰·克利斯朵夫》
1、圣克里斯托弗
2、复活
3、作品的由来
4、无定规的作品
5、角色解析
6、英雄交响曲
7、创作之谜
8、约翰·克利斯朵夫
9、奥利维尔
10、格拉齐亚
11、约翰·克利斯朵夫同他的伙伴
12、克利斯朵夫同各民族
13、法国的形象
14、德国的形象
15、意大利的形象
16、犹太人
17、世代交替
18、离别
第五章 幕间谐谑曲
1、意外之作
2、勃艮第兄长
3、高卢人的风格
4、徒劳的启示
第六章 欧洲的良心
1、遗产的保护人
2、预作准备
3、避难之地
4、为人类服务
5、精神法庭
6、与豪普特曼的争论
7、与维尔哈伦的通信
8、欧洲的良心
9、篇篇宣言
10、《超乎混战之上》
11、向仇恨开战
12、敌手
13、朋友
14、信件
15、顾问
16、孤独者
17、日记
18、《先驱》与《恩培多克勒与世仇》
19、《利吕里》
20、《克莱朗博》
21、最后的恳求
22、思想独立宣言
23、后记
附录一:书中的人物、地点和事件
附录二:I、罗曼·罗兰作品目录
II、罗曼·罗兰作品译文
III、介绍罗曼·罗兰的作品

精神疗法(梅斯默尔、玛丽.贝克-艾迪、弗洛伊德):

前言

弗兰茨·安东·梅斯默尔
先行者和他的时代
肖像
点燃的星星之火
最初的试验
预感和认识
帕拉蒂斯小姐的传奇故事
巴黎
梅斯默尔躁狂症
科学院出面干涉
报告之争
没有梅斯默尔的催眠术
回归遗忘
后继者

玛丽·贝克-艾迪
生平与学说
四十年似水年华
昆比
奇迹心理学
异教徒中的保罗
肖像
最初阶段
玛丽·贝克-艾迪的学说
启示的转化
最后的危机
救世主与美金
退居幕后
钉在十字架上
后继者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世纪转折时期的态势
性格肖像
出发点
潜意识世界
释梦
精神分析学的技巧
性欲世界
迟暮之人的目光伸向远方
时代地位

大探险家(麦哲伦、哥伦布):

麦哲伦
引言
必须到东方航行
麦哲伦在印度
麦哲伦自由了
理想实现了
一人独对千人阻挠
出航
徒劳的寻觅
哗变
伟大的时刻
麦哲伦发现了他的王国
在凯旋之前辞世
归乡,失去领袖的归乡
死者蒙冤

亚美利戈——一个历史谬误的故事
亚美利戈
历史境况
献给三十二页的不朽
一个世界得到它的名宇
大规模的争吵开始
文献互相干涉
谁是韦斯普奇?

人文之光(托尔斯泰、伊拉斯谟):

伊拉斯谟的成功与悲剧
使命与人生意义
时代一瞥
惨淡的早年
肖像
大师的年代
人文主义的伟大与局限
劲敌
为独立而战
鏖战
结局
伊拉斯漠的遗嘱

托尔斯泰
序曲
肖像
生命力与其对立面
艺术家
自我描述
危机与转变
做作的基督徒
教义及其荒谬
为了实现而斗争
托尔斯泰生命中的一天
抉择与神化
逃往上帝
尾声

文武之道(司汤达、福歇):

司汤达
肖像
谎言的乐趣与真理的欢欣
生平镜头
一个自我与世界
艺术家
享乐心理学
自我描述
形象的今天

约瑟夫・福歇
前言
上升时期(1759-1793)
"里昂刽子手"(1793)
与罗伯斯比尔的斗争(1794)
五人执政内阁和最高执政官的部长(1799-1802)
皇帝的大臣(1804-1811)
对皇帝的斗争(1810)
非自愿的幕间插曲(1810-1815)
与拿破仑的最后决战(1815,百日政权)
跌落与消逝(1815-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