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6日星期六

美国为南海摊牌作准备:痛舍乌克兰


美国为南海摊牌作准备:痛舍乌克兰

势不可挡的中国南海填海造陆行动让美国大感意外,华府的南海政策正在就此微调。自一年前对中国在南海的"填海造陆"表达关切后,美国已经开始将工作重心由外交施压逐渐转向军事强硬,积极筹划介入和干预南海争端。美国在南海"不选边站"的中立立场已经发生变化,转向实际性质的"选边站"。这也是奥巴马政府乃至历届美国政府南海政策最大的变化。而事实上在南海问题上战略调整的同时美国也通过调整在全球的战略重点支撑南海策略的变化。奥巴马政府的军事战略显示五角大楼放弃为同时参加和打赢两场战争而保持军力的目标。军事部署集中在南海的同时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已经全面后退。【相关阅读:奥巴马改变南海不选边站立场

美国国务卿克里(John Kerry)即将访华之际,参院外委会美东时间13日就中国南海和东海局势举行了听证会,美国亚太事务助卿拉塞尔(Daniel Russel)明确表示克里周日(5月17日)会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时会当面提及南海岛礁一事。在访问北京之前,5月12日他刚刚出访了俄罗斯。

作为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克里的首访,俄罗斯最重要的官方媒体俄新社在报道克里的访问时使用了相当古怪的措辞。在题为《克里访俄:俄罗斯和美国试图恢复正常关系》的专题报道当中,俄新社表示,这次访问"具有里程碑意义,尽管双方都承认会谈没有产生什么可预期的突破"。

在没有产生实际进展的情况下,谈"里程碑意义"不免显得过于夸张。既然"没有产生什么可预期的突破",又谈何"里程碑意义"和"试图恢复正常关系"呢?

原因很简单:这次访问尽管没有在双方共识方面取得突破,但俄罗斯取得了美国的重要让步——极有可能,这将是乌克兰危机中西方决定性的让步。


克里在俄罗斯表现得相当低姿态

全线后撤的华盛顿

美国的后退态势仅仅在克里访俄的姿态上就已经摆得相当明显。四个月前,华盛顿一度用"克里访俄"这件事摆了莫斯科一道。俄罗斯曾在1月29日通过各大官方媒体"非正式地"宣布过克里即将于2月4日访问俄罗斯,然而就在各方"俄美解冻"、"美国低头"、"乌克兰变局"等分析纷纷出炉之际,华盛顿却宣布克里真正的访问目的地不是莫斯科而是基辅。当时当地,美国的举动指向性十分明确,解冻之说归于无稽,而莫斯科无疑又一次感受到了来自西方世界的恶意。

如今一报还一报,曾经因华盛顿变卦而统统落空的预测与分析,在四个月后克里终于来访之际尽数实现——访问与否、目标何地等细节,可以是刻意为之的外交手腕,可以是不得不为的强弱对比,但也完全可能仅仅是观察者上纲上线的过度解读。克里此访的意义,已经不需要依靠外交姿态上的蛛丝马迹来挖掘,更绝非俄罗斯媒体所强调的所谓"首访"或是"破冰"所能概括,美国的全面退让当中外交姿态的改变不过是一个小小细节,在长达八个小时的双边会谈当中,克里本身的表态才是局势即将发生决定性变化的真正可靠讯息。

克里在与俄罗斯方面的会谈当中说了什么? 俄罗斯的一些媒体大肆渲染了克里关于取消制裁的许诺。诚然困顿的经济形势和已经开始爬坡的贫困率把"取消制裁"放大成了当前俄罗斯最有看点的新闻,但事实上克里对此的表态与此前美国的多次相关表述毫无区别,美国从未排除过取消对俄制裁的可能性,而其前提也从未变过。要求俄罗斯"完全落实明斯克协议",换言之,全面停火——至少从2014年9月以后,第一次明斯克协议达成起,美国方面就已经在不断重复这句话,而如今,又是大半年过去了,乌克兰恶化的安全形势与俄罗斯恶化的经济形势都没有看到任何转机,事实上已经证明了所谓的取消制裁承诺既非新鲜事,甚至最好也只应被当做一张空头支票来对待。 真正重要的是一些似乎不太起眼的言论细节——在会谈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提及了乌克兰方面希望夺回顿涅茨克机场控制权的计划,而克里回答说:"如果波罗申科总统真的支持任何武力行动,我们将呼吁他在采取任何实际行动之前三思而后行,因为届时明斯克协议将会受到严重威胁,而我们也非常关切类似行动可能导致的后果。到那时,这将是具有毁灭性的一步。" 问题不仅在于克里在俄罗斯对乌克兰总统的计划表示不认同,这固然是重要的态度变化,但这句话的爆炸性效果更多地体现在现实战略上。顿涅茨克机场是乌克兰政府军与"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武装分子争夺最为激烈的标志性据点之一,除了直接写进第二次明斯克协议的德巴尔切夫镇,顿涅茨克机场几乎是东乌战局最重要的标志,这个位于顿涅茨克市西北部的新建机场在前后长达七个月的拉锯战当中已经化为废墟,但它既是俄罗斯空中援助抵达顿涅茨克的最重要据点,同时也是双方交火(停火)线划定的一个关键依据,更在长期的争夺战中获得了远超过地点本身的象征性意义。今年2月,第二次明斯克协议签订之前,顿涅茨克机场在五个月的鏖战后曾宣布失守,但事实上,在第二次明斯克协议的短暂停火期结束之后,顿涅茨克机场就再一次成了双方战场焦点,近期战斗更是激烈非常。克里于此时出言警告波罗申科"三思而后行",无异于用美国的支持要挟乌克兰,迫使基辅放弃已经为此付出无数血的代价换来的标志性据点。这既是对乌军士气与波罗申科国内支持的无法避免的打击,同时更是对乌克兰领土主权的公开威胁,毕竟,以此前西方在乌克兰危机上的处理模式,第三份明斯克协议极有可能仍将以当前实际交火线作为划分控制区的依据。 要求乌军将东乌领土拱手让人,这甜头显然不是喂给东乌武装分子们的,而是喂给莫斯科的,须知如今所谓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其实际控制范围远达不到乌克兰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州的规模,而不过是这两个州邻近俄罗斯边境的最多30%的面积而已。克里对乌东战局的出人意料的表态意味着,美国如今很有可能将会迫使基辅放弃乌东两州的部分领土——甚至不仅限于当前俄控区,以此来换取莫斯科方面的合作。 而这甚至也还不是全部。除了意外出言干预乌东战局,克里还表露了美国对另一个问题的真实态度:现场记者透露,克里在整场会谈中完全没有提及克里米亚问题。这当然不是第一次,早在2月第二次明斯克协议对克里米亚只字不提以后,西方对克里米亚归属的态度就已经昭然若揭。不管表述如何冠冕堂皇,因克里米亚问题而起的美国制裁最终在讨论解除之际却对克里米亚避而不谈,无论如何也难以掩饰这其中的讽刺意味。而如果没有其他大国的干预,乌克兰在克里米亚问题上必然只能被动接受生米煮成熟饭的现实。 考虑到美国如今已经少有人提起军援乌克兰计划,以及曾经宣布停火实现前不再见普京的默克尔几天前对莫斯科的正式访问,很显然西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为什么?四面楚歌的基辅

应当说,这转折来得相当地令人错愕,因为事实上近期乌东局势相关方并没有发生任何足以迫使西方改变立场的突发事件,如果说有,也大多是有利于西方进一步介入的变化——包括"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领导人的再一次更换,"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失宠于莫斯科的诸多传闻,以及在克里访俄当天公布的涅姆佐夫遗留下来的有关俄军在乌东死伤人数的长篇报告。然而,就是在这样似乎平静安稳的情况下,西方却几乎在同一时间同时选择了让步。 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相信克里以及默克尔的访问真有多少纪念二战回顾共同历史的用意,而另一方面,似乎美欧各有自身考虑乃至无心再理乌克兰的推测也算不上十分充分。毕竟乌克兰危机爆发已十五个月有余,此前美欧的内部问题一直存在,也从未影响到它们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持续表态,而近期显然找不到能够承担变局导火索角色的重大事件。自基辅动乱、克里米亚遭吞并起,西方就已经公开指出乌克兰危机的严重性在于今天的俄罗斯极有可能会将整个欧洲拖入战争当中,而乌克兰对欧洲主要国家来说已经是最后一块战略缓冲区,如今这一基本局势并未改变,如果排除某些水面下外界无法获知的变数的可能性,美欧没有任何在此时突然转向的理由。 然而克里以及默克尔的出访的确打破了既有的某些"潜规则",原因何在?对此,真正的答案或许在于:所谓的"美欧转向"很有可能并不存在,今天克里与默克尔的前后访俄,只不过是西方一直以来对乌俄问题的长期态度的一种更加明确的反映。今年2月,作为吞并克里米亚后欧洲领导人第一次与俄罗斯就相关问题进行的正式谈判成果,第二次明斯克协议对克里米亚等敏感问题的绝口不提已经让人感觉到了西方在这个"烫手山芋"上避而远之的基本方针,而既然从历史、战略和象征意味上都具有无可取代地位的克里米亚也可以让步,那么俄乌之间本就模糊的边境线是否进行一些小小的改动,对于华盛顿与布鲁塞尔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 毫不意外,对于乌克兰来说美欧从来不是慈善家。今年2月11日,第二次明斯克协议签署之前一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刚刚许诺对乌克兰给予175亿美元的贷款,作为援助其财政困难以及帮助乌克兰推动经济改革的启动资金。这笔钱尽管对乌克兰度过困境具有无可取代的意义,然而它同时也变成了胁迫基辅在第二次明斯克协议上签字的筹码。对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笔意味深长的贷款,如今一面与俄罗斯仍然谈不拢,一面又警告波罗申科不得破坏明斯克协议的克里的表态也就不难理解了。对于美欧而言,最重要的始终只有保障欧洲的安全,其他一切大概都只能算是"无关紧要的细节"。 那么,美欧放弃基辅了吗?这种反向的猜测如今看来似乎也为时过早。近几个月以来,尽管东部小规模交火仍然不断,但基辅的注意力焦点已经无可避免地离开了东部两州。乌克兰正在西方帮助下推进欧盟所要求的经济以及政治改革,这既是它加入欧盟前的必经之途,同时也是乌克兰彻底与俄罗斯分道扬镳的第一步。今天的乌克兰积弊重重,而本就满目疮痍的经济又持续遭到东部战局的拖累和破坏,让改革之路显得更加艰难。在这种情况下,放弃东部两州的声音即使在基辅也从未平息,对美欧来说更谈不上是什么艰难抉择。再加上基辅必须考虑到,无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抑或未来的北约成员国身份,前提条件都是国家不能处于战争状态,这也使本就处处掣肘的乌克兰政府居于更加被动的地位。美欧需要一个西方化的、不会变卦的乌克兰来挡在俄罗斯与自己之间,但俄乌战局的胜负得失,对它们来说并不具有什么特别意义。 如前所述,乌克兰危机导致的欧洲安全基本格局并未产生任何变化,乌克兰对美欧而言仍然具有核心利益地位,然而美欧的核心利益与乌克兰的国家利益却并不完全重合,甚至可以说有极大出入。一年多以来的经济制裁与外交孤立已经如愿将俄罗斯逼进了墙角,谈判桌上的优势已经显而易见,而近期的无数例子表明,对于西方、特别是美国来说,长期制裁后的外交示好正是它最为熟练的政治手腕。无论外界对克里的意外示弱给出怎样的解读,乌克兰僵局的解决是美国所想要的,或许也是欧盟所想要的,只不过最终的解决方案很可能不会是乌克兰所想要的。

(霍娜 撰写)


2015年5月15日星期五

科学家发现第一种温血的鱼

科学家发现第一种温血的鱼

科学
WinterIsComing (31822)发表于 2015年05月15日 13时31分 星期五      
来自教科书又要改了部门
我们在学校里被告知,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是温血的,而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是冷血的。最新研究推翻了这一定论:科学家发现了第一种温血的鱼——月鱼。研究报告发表在《科学》期刊上。NOAA的研究人员描述了这种生活在深海的食肉鱼类如何保持体温的机制。秘密隐藏在鱼鳃的一套专门设计的血管内,它让温暖的血液能循环流经整个身体。

2015年5月13日星期三

Liu Mono shared an article with you from Pocket

 
 
 
Liu Mono shared with you:
 
 
 
 
  龙应台:对30万平民大屠杀的长春围城  
 
  m.dwnews.com  
     
 
  1948年5月23日,解放军对防守长春之国军完成包围,并切断国军空中运输开始,直至10月19日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倒戈、新七军投降,解放军进驻长春结束,共计150余天的军事围困和经济封锁。围困战初期守军严禁居民出城,后期守城方因粮食不足需优先供给军队将长春居民疏散驱离至城外,由于大量难民出城之前早已粮食断绝,得到救助为时过晚,最终导致十余万至数十万难民饿毙。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中针对这场国共内战期间,辽沈战役的重要一战指出,在这场战役"伟大胜利"的叙述中,长春围城的惨烈死难,完全不被提及。"胜利"走进新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代代传授,被称为"兵不血刃"的"光荣解放"。 1948年9月12日,《东北日报》关于国民党军大量官兵投诚的报道 决定去一趟长春,因为长春藏着一个我不太明白的秘密。 最晚的班机,到达长春已经是五月十三日凌晨一时。即使是深夜,即使昏暗的街灯照在空旷无人的广场上,看起来有点辽阔、冷落,你还是看得出长春与众不同。宽阔的大道从市中心四面八方辐射出去,广场特别多,公园特别大;如果你曾经走过莫斯科,走过柏林,走过布达佩斯,长春给你的第一印象就会是,嗯,这个城市有首都的架势、京城的气派。 长春的五月,风还带着点凉意,抱着孩子的母亲,把围巾绕在孩子脖子上,孩子迎风露出来的小脸,像北方的苹果。我站在人民广场的边上,仰头看着广场中心那个高耸的碑。 一九四五年八月,在接受日本人统治十四年之后,当苏联红军以"解放者"的姿态进城,并且在长春和渖阳中心建起那些高大的战机、坦克纪念碑时,长春和渖阳的人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在那纪念碑上落款,说"长春各界人士"共同纪念?事实上,在纪念碑落成,"长春各界人士"在向红军致敬的同时,红军正在城里头烧杀掳掠。 那一年冬天,二十一岁的台北人许长卿到渖阳火车站送别朋友,一转身就看到了这一幕: 渖阳车站前一个很大的广场,和我们现在的(台北)总统府前面的广场差不多。我要回去时,看见广场上有一个妇女,手牵两个孩子,背上再背一个,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拿一件草蓆,共五个人。有七、八个苏联兵把他们围起来,不顾众目睽睽之下,先将母亲强暴,然后再对小孩施暴。那妇女背上的小孩被解下来,正在嚎啕大哭。 苏联兵把他们欺负完后,叫他们躺整列,用机关枪扫射打死他们。许长卿所碰见的,很可能是当时在东北的日本妇孺的遭遇,但是中国人自己,同样生活在恐惧中。 一九四五年的冬天,于衡也在长春,他看见的是,"
 
     
 
 
 
Don't have time to view this now?
Sign up for Pocket and view this page later.
     
  Get Pocket  
     
 
 

2015年5月11日星期一

中国论文中介产业走向国际

amerika807
shared this article with you from Inoreader
Via Solidot
今年初工程索引数据库EI宣布不再收录印度生物工程学术期刊Biotechnology: an Indian Journal(《生物技术:印度杂志》,简称BIJ)。EI母公司爱思唯尔表示,取消收录BIJ的主要原因,是其2014年收录文章的质量大幅下降,部分被收录的文章内容甚至与生物技术无关,而这些文章大部分源于中国。统计发现,2014年之前,中国作者每年在BIJ上发表的文章只占全年发表文章总数的54%左右。2014年,这一比例忽然上升到95%,而且多为单一作者。部分文章与生物技术毫不相关,其中甚至有中国文学内容的论文。爱思唯尔产品管理总监Cameron Ross说:"我们与个别作者取得了联系。有人反应,他们是通过所谓'论文中介机构',交纳了1000~2000美金的费用。对方承诺可不通过同行评议或保证在几天之内通过同行评议,发表在被E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其实这个� �题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论文中介在中国已经形成规模,近些年来愈演愈烈——随着部分单位对论文要求的提升,这一买卖甚至"走出国门"。mf.gif


rc.img
rc.img
rc.img

a2.imga2t.img
Inoreader is a light and fast RSS Reader. Follow us on Twitter and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