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几部电影,《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劝导》,发现是一个类型的,今天找到小说作者,简・奥斯丁。我没看过她的小说,只知道尼采相当蔑视简・奥斯丁这样的英国作家(他对英国人向来没有好感)。
应该承认这些电影都不错,比起很多好莱坞的电影可以说是非常好,至少相当的敏感和精致,很有感染力。也有一些我认为很难接受的东西:总是一个女人经过不幸、偏见、误解、贫困的状态到达幸福、理解和富裕的生活,"从此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所有的情况下,等级地位和财富都是决定性的因素,每个完美的爱情和婚姻都伴随了甚至是基于同样惊人的财富,同样的,每个完美的爱情也都以婚姻告终;情节都在需要的时候发展,巧合应运而生,人物呼之即来;人物对于艺术的理解无非是家庭妇女的绘画和钢琴演奏,相互的倾慕没有来由,激情也显得苍白。
如果看看简・奥斯丁的传记,上面的不满就可以得到解释。她的家族总体处于没落的过程中,与上流社会关系密切但地位不高,她敏感细致,也许达到神经质的程度,多才多艺,有不少罗曼史但一生未婚。
文学艺术的一大特质是超越,如果局限于家庭生活、个人际遇,那就只是寄托幻想,甚至只是自恋。尼采对于英国人的不满也源于此,他们虽然敏感,但太局限于当下的生活。在狄更斯的作品里也一样,甚至更突出,人物的性格显得非常夸张、突兀,因为基于一种幻想,没有经过细致的观察;太多的巧合,以至于我们怀疑作者只是一个工匠。尼采推崇的是司汤达、巴尔扎克,音乐方面则是比才、肖邦。
简・奥斯丁的所有作品的模式是经过挫折达到自己希望的生活,她从来没有也无法超越贫困、社会等级等外来的束缚,她的幸福只待一切方面得到满足才能达成。局限在自己的小小生活中,所有人物都是现实的临摹,当然是女人的艺术。就艺术领域的情况看,女人所以少有更高的成就,只是因为她们的领域一般出生时已经划定,男人的领域则一直在扩张。性别之间的根本不同就是这种侵略性――进攻或防守。生活的失意让女人疯狂,男人疯狂的原因则是不断的进攻,直到失去控制。
好的艺术都是冷酷、适度、充满想象的,是的,冷酷,在艺术里是一种美德,伟大风格的必须。如库布里克,一部《Barry Lyndon》,借着17世纪人物际遇拍出的伟大人性,不禁让人唏嘘不已、遐思无限;《2001: 太空漫游》,让科幻电影十年之内暗淡无光。他让人们想起形容匈奴王的语言,"他所到之处,青草全都枯死。"
话说回来,《傲慢与偏见》这类电影今天的中国可能没有人能拍好,小小的、女性化的精致也无法达到。没有大师,甚至好的工匠也很少。这当然是全面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