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7日星期五

云之间会沟通交流



云之间会沟通交流
中秋节放假安排2010 写道 "FOXNEWS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像叽叽喳喳的蟋蟀或者夏天晚上闪亮的萤火虫一样,云确实会彼此"交流"。这一令人惊讶的研究结论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这一发现可能对我们理解地球气候有着重要意义。所以,下次,当你躺在地上仰望天上的云朵时,你就要想一下:它们是否在谈论我?该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研究科学家格雷厄姆·菲格尔德解释说:"云场以云彼此沟通并形成规则而周期性降雨事件的方式组织在一起。"换句话说,菲格尔德发现了云场以降雨和云反复膨胀的规则性模式进行自我组织的明确证据。菲格尔德说,1933年科学家格雷厄姆提出了最早的云模式报告。但是,他认为,云交流的理论可能追溯至更古老的时候。他说:"如果很早以前有古人仰望云研究它们的模式,我不觉得奇怪。"



25%的病毒是通过USB传播

25%的病毒是通过USB传播

matrix 发表于 2010年8月27日 10时52分 星期五   Printer-friendly   Email story
来自移动传播部门
根据PandaLabs的报告,2010年25%的新病毒是专门设计通过连接到电脑上的USB设备传播,而这种传播技术确实相当有效。 PandaLabs调查了全世界20个国家的10470多家公司,48%的中小企业(拥有电脑不超过1000台)承认过去一年被恶意软件感染。其中27% 证实感染源头是连接到电脑的USB存储设备。PandaLabs的技术主管Luis Corrons指出,现在能通过USB与电脑连接的设备层出不穷,如手机、数字照相机、MP3和MP4等等,它们多数都带有储存卡,因此手机在你不知道的 情况下携带病毒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播方式。

一切的起因,Windows是一个灾难

2010年8月25日星期三

[转载]美国大学的禁忌――转自FT中文网-马静远的博客-科学网




[תÔØ]ÓãÊDZ»ÑÍËÀµÄ£¿¡ª1988ÄêµÄËÄÀàË®¾ÊÇÎÒÃÇÏÖÔÚµÄÒ»ÀàË®±ê×¼-ÕÅÓî±öµÄ²©¿Í-¿ÆÑ网




再访德国-曹曼的博客-科学网




大陆书市四大杀手



大陆书市四大杀手

(刊于今日《人民日报》,见报标题为"读书勿被市场扰",有较多删节)


书和读者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阴险。

市场上充斥的许多烂书,不再是人类精神进步的阶梯,而是哄你一踏上去就摔一大跟头的朽木。哄弄读者的手段现在主要有这么几种:1、伪书。2、书腰。3、排行榜。4、书评。

今年2月,某地市委宣传部购买了百本"引进版图书"《没有任何借口》,并有作者杰伊·瑞芬博瑞签名,发送到各街道办基层干部手中。然而,此书在2005年即被国家欣闻出版总薯鉴定为伪书并查处。事隔5年,居然又借尸还魂。

所谓"引进版图书",乃是伪书重灾区,其作伪手段主要是杜撰作者、编者及书名、书评。只要捏造个外国人名字,再打上哈佛、华尔街、剑桥一类的字号,立刻就可畅销。去年底开始流行的一本编译图书《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就是本不折不折扣的伪书。书商以为哈佛图书馆也像咱们中小学的教室,要悬挂各种《读者》口味的格言吗?

伪书中的另一大类,是仿冒书。这类书由来已久,记得1980年代大陆流行武侠小说时,就有仿冒书出来了。一类是仿冒作者,比如署名金康、全庸、金童的,那是仿冒金庸;署名古尤、吉龙的,那是仿冒古龙,还有更缺德的直接署名古龙 巨,连着著字一看,就是古龙巨著了。如今的仿冒也大概如此,不久前我在新华书店亲眼看见署名金克水编的书,那是仿冒金克木老先生,还有署名当年日月的,那是仿冒当年明月了。另一类是仿冒书名,今年陕西师范大学引进出版了威尔·鲍温的励志书《不抱怨的世界》,卖得不错,结果一下子冒出了几十种"不抱怨"图书,《不抱怨的婚姻》、《不抱怨的生活》、《不抱怨的职场》……一片不抱怨,倒是很和谐。

几乎所有的伪书,都有书腰推荐,比如我就在某种"不抱怨"的书腰上看见了唐骏博士的大名。唐骏博士曾接受采访说,骗过所有人就是成功。难怪他老上书腰。

我对书腰推荐是深恶痛绝。那些熟悉的老脸,就像是沿街叫卖耗子药的小贩手中的录音机。他们嘴里的词儿大约不外乎力推,力荐,吐血推荐,人格推荐,信誉推 ……这帮家伙简直无所不能,"于学无所不窥",小说也推荐,散文也推荐,财经也推荐,文史也推荐,甚至有大老爷们儿推荐小女生写的护舒宝口味的青春日 记。我想,是时候收拾一下那些为书做虚假广告的"书腰脸"了。惩罚的办法比较人道,不罚款,不判刑,就罚他把自己推荐的几十本烂书都抄一遍,而且必须学古 代僧人,用自己的血做墨,还得是工笔小楷。

至于各种图书排行榜,同样有大忽悠嫌疑。别人爱看什么,其实跟你没关系,更何况这个"别人爱看的",没准还是"别人被爱看的"。我曾见过一个书店的榜单,充斥着吓死人的书名:《如何嫁给千万富翁?》、《贤妻良母手册》、《通往钻石王老五的班 车》、《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要是榜单的尺寸够长,我估计还会有《40岁出对墙》、《50岁更对年》、《60岁死对老公》、《70岁找对棒小 伙》、《80岁遗对产》、《90岁还对魂》……

再说书评(主要指纸质媒体刊登的书评,网络书评其实有不少好贴),在咱中国,那可是对阅 读这种顶美好的事儿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今的书评家,以诈骗罪将百分之九十关进监狱的话,估计也不太冤枉。剩下的百分之十,还得弄到超大型甩干机里烘烤 个几个月才行,因为他们写的东西,水分实在太多。

一棵树必须长到一定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读书人亦然,必须独立到一定程度, 才知道怎样的书籍最可珍贵。让伪书滚蛋吧,让书腰滚蛋吧,让榜单滚蛋吧,让书评也滚蛋吧。读书既是门艺术,也是门科学,不该沾满他人的口水,也不该沾满毛 主席像水印。在《文学讲稿》的前言里,纳博科夫曾说,书的作者始终在无路可循的山路上攀登,当他终于登顶,你猜他在那里遇见了谁?是气喘吁吁却又兴高采烈 的读者。两人自然而然地拥抱起来了。如果这本书永垂不朽,他们就永不分离。这是我读过的关于作者与读者关系的最动人的话,不知何年何月何日,那些无良出版商才能明白这种感情。

最后献上我的买书十一诫,个人管见,仅供参考:

1,  不要买自己永远不会读的;

2,  不要买自己要用钉锤敲头提神才能读下去的,哪怕他是康德;

3,  不要买带书腰的,尤其是有余秋雨老师站在书腰上呐喊的;

4,  不要买"某某心得",任何心得都不要买;

5,  不要买自己能写得出来的;

6,  不要买美女的书,买美女的人就行了;

7,  不要买图书排行榜上的,尤其是书店自己搞的图书排行榜上的。

8,  不要买附光盘的,附U盘的可以考虑;

9,  不要买各种媒体上书评家推荐的,我可以负责地告诉你,他们基本上没有读完过任何一本自己所评论的书;

10,不要买反面角色的,譬如郭敬明的。

11,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不要买你买过好几次但一见到仍然记不清自己究竟买还是没买结果又买回去一套的。

 




简・奥斯丁和艺术风格

最近看了几部电影,《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劝导》,发现是一个类型的,今天找到小说作者,简・奥斯丁。我没看过她的小说,只知道尼采相当蔑视简・奥斯丁这样的英国作家(他对英国人向来没有好感)。

应该承认这些电影都不错,比起很多好莱坞的电影可以说是非常好,至少相当的敏感和精致,很有感染力。也有一些我认为很难接受的东西:总是一个女人经过不幸、偏见、误解、贫困的状态到达幸福、理解和富裕的生活,"从此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所有的情况下,等级地位和财富都是决定性的因素,每个完美的爱情和婚姻都伴随了甚至是基于同样惊人的财富,同样的,每个完美的爱情也都以婚姻告终;情节都在需要的时候发展,巧合应运而生,人物呼之即来;人物对于艺术的理解无非是家庭妇女的绘画和钢琴演奏,相互的倾慕没有来由,激情也显得苍白。

如果看看简・奥斯丁的传记,上面的不满就可以得到解释。她的家族总体处于没落的过程中,与上流社会关系密切但地位不高,她敏感细致,也许达到神经质的程度,多才多艺,有不少罗曼史但一生未婚。

文学艺术的一大特质是超越,如果局限于家庭生活、个人际遇,那就只是寄托幻想,甚至只是自恋。尼采对于英国人的不满也源于此,他们虽然敏感,但太局限于当下的生活。在狄更斯的作品里也一样,甚至更突出,人物的性格显得非常夸张、突兀,因为基于一种幻想,没有经过细致的观察;太多的巧合,以至于我们怀疑作者只是一个工匠。尼采推崇的是司汤达、巴尔扎克,音乐方面则是比才、肖邦。

简・奥斯丁的所有作品的模式是经过挫折达到自己希望的生活,她从来没有也无法超越贫困、社会等级等外来的束缚,她的幸福只待一切方面得到满足才能达成。局限在自己的小小生活中,所有人物都是现实的临摹,当然是女人的艺术。就艺术领域的情况看,女人所以少有更高的成就,只是因为她们的领域一般出生时已经划定,男人的领域则一直在扩张。性别之间的根本不同就是这种侵略性――进攻或防守。生活的失意让女人疯狂,男人疯狂的原因则是不断的进攻,直到失去控制。

好的艺术都是冷酷、适度、充满想象的,是的,冷酷,在艺术里是一种美德,伟大风格的必须。如库布里克,一部《Barry Lyndon》,借着17世纪人物际遇拍出的伟大人性,不禁让人唏嘘不已、遐思无限;《2001: 太空漫游》,让科幻电影十年之内暗淡无光。他让人们想起形容匈奴王的语言,"他所到之处,青草全都枯死。"

话说回来,《傲慢与偏见》这类电影今天的中国可能没有人能拍好,小小的、女性化的精致也无法达到。没有大师,甚至好的工匠也很少。这当然是全面的崩溃。

雷・布莱伯利90岁,以及“Fuck Me,Ray Bradbury”

雷・布莱伯利90岁,以及“Fuck Me,Ray Bradbury”

matrix 发表于 2010年8月23日 23时00分 星期一   Printer-friendly   Email story
来自为老人家的心脏而祈祷部门
8月22日是著名幻想小说家雷・布莱伯利(Ray Douglas Bradbury)的90岁生日。 布莱伯利生于1920年8月22日,1938年自高中毕业后没有进入大学,而是在街旁卖报营生。他通过图书馆自学,在杂志上发表文章,逐渐崭露头角,成为著名的幻想小说家。其代表作包括《火星纪事》、《华氏451度》等。布莱伯利曾经明确表示他讨厌互联网,但也许他会喜欢上Youtube。在90岁生日前,作家兼喜剧演员Rachel Bloom用MV“上我吧,雷・布莱伯利(Fuck Me, Ray Bradbury)(Youtube)” 向他送出热情的生日祝福。23岁的Bloom是纽约大学艺术学院的学生,她最喜欢的小说是《火星纪事》,表示她被布莱伯利在小说中展现出的智慧所倾倒。作 家代表着智慧的高峰,虽然演员也很伟大,但作家是从零开始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她觉得作家比演员更有吸引力,但不知道为什么没多少人想和作家约会。 Bloom在Facebook上公布一幅照片,显示布莱伯利正在欣赏她的“Fuck Me, Ray Bradbury”。发表在Youtbue上视频浏览次数已经超过了63万,传闻布莱伯利连续看了两遍。

希特勒可能为犹太人后裔

希特勒可能为犹太人后裔

matrix 发表于 2010年8月25日 08时15分 星期三   Printer-friendly   Email story
来自都是某个非洲女性的后裔部门
百丽官网 写道 "纳粹头子希特勒是个极端的种族主义者和反犹太主义者。二战期间,他曾对犹太人实施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然而最新的DNA检测发现,希特勒很可能是犹太人或非洲人的后裔。 据英国《每日邮报》23日报道,比利时记者让・保罗・穆德斯和历史学家马克・维尔米伦对希特勒家族的39位亲属进行了DNA检测。结果显示,希特勒很可能 是犹太人或非洲人的后裔。显然,无论是哪个,都不是希特勒喜欢的。比利时媒体披露,39个人的DNA样本中都含有一种名叫“Haplopgroup E1b1b”的染色体,即父系遗传(Y-DNA)。这种染色体在德国和西欧很少见,在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突尼斯很常见。此外,在德系犹太人和西班牙系犹 太人中也比较常见。"

记者卧底拆迁公司 揭秘职业拆迁人如何让拆迁户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