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1日星期四

庐峰:中国经济急插水,政局不稳怎麽办?

庐峰:中国经济急插水,政局不稳怎麽办?
DWNEWS.COM-- 2008年12月11日5:50:55(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网

苹果日报/只要看到最新公佈的各项经济数据就不难明白中国政府为甚麽豪掷四万亿人民币救市,就不难明白中国政府为何不断推出拯救股市楼市的奇招,就不难明白中国政府为何要如临大敌般收紧对传媒及异见分子的控制。

事实上最新的经济数据真的糟透了,比绝大部份市场人士的预测差得多。以进出口为例,十一月份中国的出口总值按年下跌百分之二点二,这不但是七年来首次下跌,也是自一九九九年四月以来最大的跌幅。表面上看,下跌百分之二点二不算大;可是去年十一月份中国出口有超过百分之二十二的增长,即使到上个月中国出口总值仍有百分之十九以上的增长。从一年前的增长超过百分之二十二,从一个月前的增长百分之十九到倒跌百分之二,这个跌势不可谓不大,不可说不惊人。

入口的数据同样人憷目惊心。十一月份的进口货总值只有七百四十九亿美元,按年下跌接近百分之十八。在十月份,中国的入口额则有百分之十五点六的增长。一年前,中国的入口有百分之二十五点三的增长,跟今次下跌百分之十八相比,经济逆转的势头更是明显。谁都知道,中国的入口货中有不少其实是用作出口加工的原料及半製成品,当入口的跌幅比出口更大更快时,意味接的几个月的出口接单情况不理想,意味出口跌势还会持续。

除了出入口的情况急剧恶化外,其他新公佈的经济数据同样非常恶劣。使用外资金额下跌百分之三十六,新设外资企业数目下跌百分之三十八,工业品出厂价只上升百分之二等。

经济放缓是任何政府都要小心处理的问题。但对中国政府来说,对中共政权来说,经济放缓或衰退却是个生死存亡的问题,却是个必须倾尽全力处理的问题。

为甚麽说经济放缓对中国政府是个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呢?因为这个一党专政政府的唯一合法性就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因为中国政府实施高压政策的唯一依据就是经济可以高速增长。一旦中国经济放缓,一旦中国经济出现困难或倒退,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及质疑固然会大增,政府内部以至中共内部也将涌现不同声音,令政局不稳。过往多次政治动盪如八十年代几次群众运动及政治动盪都是在经济困难或通胀肆虐的背景下出现的。今次经济逆境可能比八十年代时更严重,中国政府怎能不尽全力希望可以扭转坤呢?

从社会稳定来看,快速经济增长是避免失业人口大增,掩盖贫富悬殊情况恶化的独步单方。但在经济放缓及出入口不振的情况下,挤在大都市的民工及贫困人口再也找不到工作,甚至可能被拖欠薪金。一些原来被掩盖了的社会矛盾如收地纠纷、劳资纠纷将会加快浮现。换言之,不同城市及地区将充斥大量心怀不满的人,随时会出现官民冲突及动乱。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样的危机,中国政府不仅大洒四万亿救市,不仅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明来年大幅增加公共开支,同时大幅收紧对传媒及异议人士的监控,务求把社会上不满的声音在萌芽阶段就消灭。但是,中国社会经过多年改革已变得更多元化,利益更难协调,经济宽,政治紧的两面手法未必能克服今次危机。更好的做法是在大洒金钱救市之馀开放言论渠道,让受委屈的民众、让在经济逆境中受困的民众抒发不满,让社会的怨气可以及时纾解。若果不让民间的怨气怒气有抒发的机会,即使再大规模的救市方桉也应付不了因金融海啸引发的经济政治危机!

白祯才:日本人守规矩值得中国人一学

白祯才:日本人守规矩值得中国人一学
DWNEWS.COM-- 2008年12月11日4:8:37(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网


联合早报/记得在2004年秋季,有一个日本人香田証生,不听政府劝告,执意要去战火中的伊拉克,结果被恐怖分子绑架。虽然政府多次派人营救,香田最终还是被斩首。消息传到日本后,日本人并不谴责恐怖分子,反而纷纷给香田的家人打电话,指责香田不听话,不守规矩,给政府添了麻烦。在舆论压力下,香田的家人也被迫出来,向政府与公众道歉。

  从这一事可以看出,日本人是严于律己的。在他们心目中行事是有个尺度的,那就是规矩。香田事件之后,再没有日本人去伊拉克“做蠢事”。如果香田证生的事发生在中国人身上,国内的舆论会怎么样呢?除了对恐怖分子一片讨伐之声外,估计就是对当事人“义举”的赞美与肯定,对家属的慰藉与同情,从而让更多的国人到伊拉克去冒险,让更多的人成为恐怖分子斩首的材料。最近,在苏丹,在巴基斯坦等地频频发生国人被绑事件就是明证。

  日本人很守规矩,不让做的事,就坚决不做,比如马路上设有交通信号灯的,即使当时一辆车都没有,人们都总是耐心地等来绿灯才过。在国人看来,日本人讲规矩甚至还闹出笑话:有一次,在日本京都,一个小偷跑进附近一所民宅,三个警察追到屋门口后,为了守“土足严禁”的规矩,竟然脱下鞋,再进屋追,结果耽误了时间,让小偷跑掉了。这在中国人看来是典型的办事太死板。然而在日本人看来,这是值得的,因为你不能为了维护一个规矩而坏了另一个规矩,那样做会让整个社会没了规矩。

  守规矩、照章办事已渗透到了日本人的骨子里,成为了他们的下意识。记得当年日本警视厅在逮捕奥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时,就让我们看到他们守规矩的严肃性。当时各路记者已在“上九一色村”(奥姆真理教的老窝)等候数日了,熬红了眼也伤透了神,只待目睹擒拿麻原彰晃的精彩瞬间,没想到警视厅怕出意外,竟把囚车一直开到了楼跟前并和大墙贴上,再在墙上开出个洞,直接把麻原彰晃押上了车,当执法车队经过高速公路收费站时,开道的摩托、警车、囚车在收费站口依次缓缓停下,次第办理交费手续……执行国家公务都不可破坏“规矩”,那么在生活中“百姓的规矩”更是随处可见。

  正因为这样,日本社会安定,人们安居乐业,受到世人的羡慕与尊敬。

  今天的中国人和日本人相比实在是无法无天。国人往往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国人把它叫做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永远都是属我特殊,要国人循规蹈矩做好一件事简直比登天都难。传统的礼仪与守法思想通过近百年的批判否定与实例强化,几乎已经和普通中国人的灵魂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于是当代各行各业都出现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现象:公务员图利职权而肥;警察图利罪犯而肥;医生图利病人而肥;甚至有关系的靠“拉皮条”而肥;有蛮力的靠杀人越货而肥;善言辞的靠坑蒙拐骗而肥……于是就有了中国人的仇富心理。1998年10月29日早上7时10 分,在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镇经商的千万富翁李少波,开吉普车送两个孩子上幼儿园时,被一名摩托车手开枪射杀。北京祖豹毛皮辅料综合市场董事长周祖豹2003 年2月12日在其老家家门口被刺14刀身亡。2003年8月17日,甘肃兰州市亿万富豪刘恩谦被人枪杀于自己的寓所。2006年8月29日,浙江临海41 岁的亿万富豪严宝龙被枪击身亡……

  整个社会是富人难做、穷人难过,让人感觉到做一个中国人真难。这就是不讲规矩的后果!

  其实,中国人本来也是守纪律讲规矩的。夏商周三代,我们讲究“礼仪”,秦汉以降,我们有了法制,几千年以来,“礼仪”与法制规范了我们的社会秩序。而同时代的日本列岛是蛮荒之地,要求进步的日本人常常派人到我们老祖宗那儿来学习。这一事实就连当代的中国人都还引以为豪。只是一个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矫枉过正,把中国传统文化一概否定了。传统的规矩全被打破了,而新的规范却迟迟建立不起来。才导致了今天的状况。

  现在的日本人确实很守规矩,一是一二是二,在中国人看来是有些傻冒,但就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日本傻冒才有了现代日本在世界上的名誉,而中国就是因为有了太多的“聪明人”才出现了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声誉不佳。

  所以我认为,日本人的守规矩值得中国人一学。中国人还是学一学日本人守一守规矩吧,那只是重新找回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008年12月10日星期三

盘点12种活化石动物

盘点12种活化石动物

美国《连线》杂志网站最近对自然界中的12种堪称活化石的动物进行了盘点。这些物种历经数百万年进化,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也许,在幸运之神的眷顾下,纵然人类灭亡了,这些活化石仍会存在下去。以下就是这12种活化石动物。

  1.紫蛙

盘点12种活化石动物:金色火星蚁入选(图)

紫蛙

紫蛙5年前在西印度被发现,专家认为,紫蛙之所以迟迟没被人发现,是因为它们生活于地下,只会在雨季的时候现身两周,其它时间一直过着隐身的生活。紫蛙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尖尖的口鼻部,它属于一个仅存于塞舌尔群岛的蛙类。塞舌尔群岛大约在一亿年前同印度分离。

2.皱鳃鲨

12种活化石动物:迄今只发现2条的皱鳃鲨

皱鳃鲨

这种鲨鱼究竟在地球上存在了3.8亿年,还是9500万年,科学家仍存在分歧。迄今,人类只发现过两条皱鳃鲨,全部是在日本海岸附近发现的,分别是19世纪末期和2007年。这两条史前鲨鱼都是由深海渔网在无意中捕到的。

3.侏罗纪虾

12种活化石动物:侏罗纪虾

侏罗纪虾

在史密森学会科学家1975年发现侏罗纪虾(Jurassic shrimp)之前,人们认为有10条腿、状似龙虾的史前虾类早在5000万年前就已灭绝了。在此之后,活侏罗纪虾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4.三眼甲虫

12种活化石动物:三眼甲虫可能为昆虫祖先

三眼甲虫

西伯利亚Sikhotealinia甲虫以其独特性填补了一个空缺已久的命名法的空白:它是一种三眼甲虫。有些科学家认为它是几乎所有的有翼昆虫的祖先。

5.天鹅绒虫

12种活化石动物:天鹅绒虫

天鹅绒虫

天鹅绒虫(Velvet Worm)多是在南半球雨林地区发现的,它们有腿,但与其他蠕虫不同,天鹅绒虫还担负着养活幼虫的重任。天鹅绒虫是缓步动物门(tardigrade)的 近亲,腿是中空的,由液体压力支撑。在适应了陆地生活之后,天鹅绒虫在3.6亿年几乎就没有改变过这种生活习性。

6.鳄鱼

12种活化石动物:鳄鱼

鳄鱼

鳄鱼作为分布最广的活化石动物,自恐龙统治地球以来,它们在随后的2.3亿年里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7.鸭嘴兽

12种活化石动物:有毒刺的鸭嘴兽

鸭嘴兽

作为相对罕见的哺乳动物活化石之一,鸭嘴兽在1.1亿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披上了神秘面纱:除了独特的嘴部外,它们还孵卵,后足有毒刺,可刺伤攻击者,毒液与蛇毒相近。早期博物学家将鸭嘴兽当作一种“恶作剧”也就不足为奇了。

8.鹦鹉螺

12种活化石动物:鹦鹉螺

鹦鹉螺

鹦鹉螺(Nautilus)螺旋形的外壳在古希腊被认为是完美的象征,在5亿年的进化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9.鲎

12种活化石动物:与三叶虫一样古老的鲎

鲎属于节肢动物,常见于大西洋海滩,俗称三刺鲎、海怪,因其长相既像虾又像蟹,因此人们又称之为“马蹄蟹”。它们的祖先最早在古生代浅水区生活。鲎在过去4.45亿年同样变化很小,是一类与三叶虫一样古老的动物。

10.火星蚂蚁

12种活化石动物:火星蚂蚁

火星蚂蚁

Martialis heureka蚁被称为“火星蚂蚁”,是所有蚂蚁最后一个共同祖先——一种地下觅食者(subterranean forager)——的直系后代,它们的这个祖先一直在地下生活,直至1.2亿年前开花植物进化,才开始到地面上活动。

11.腔棘鱼

12种活化石动物:腔棘鱼

腔棘鱼

腔棘鱼4.1亿年前从化石记录上消失——1938年有人在南非海岸抓到了一条。1999年,第二条腔棘鱼在印度尼西亚水域被发现。

12.螳螂虾

12种活化石动物:炫彩的螳螂虾

螳螂虾

螳螂虾(mantis shrimp)既非虾,也非螳螂,在长达4亿年的进化中没有任何改变。螳螂虾具有世界上结构最复杂的眼睛,其双钳猎杀猎物时的活动是动物世界中第二快的活 动。研究人员汤姆·克罗宁(Tom Cronin)以螳螂虾的眼睛为例说明了这种动物的独特性:“无论什么时候,遭遇什么情况,它们总能击败对手。螳螂虾确实是世界上一种了不起的动物。 ”(孝文)

少年弱智则国弱智


少年弱智则国弱智



老新闻了,但还是想说说。
杨师群的讲义《大学语文第一课的漫谈》提到了犹太作家赫斯的名言:中国人与犹太人是两个不幸民族的典型例子,前者只有躯体没有灵魂,后者只有灵魂没有躯体。
这句话似乎在杨老师的课上和课后被无情的应验了。
在课堂上,杨老师兴致勃勃的给新生讲解诸如“灵魂、信仰、理智”等作为人与猪的不同之处的时候,相当多数学生表现为“呆若木鸡”。
这还算是好的,很多时候“似乎每一堂课都可能引发事端”,是来自red*卫*兵们的“质疑和不解”以及课后的“告密和控诉”。

在论坛上,说法更加多种多样。
有的说“告密,也是公民的基本言论权”。的确,对于奴隶主来说奴隶的告密权应该维护。
也有人义正演辞的说“有些问题只能在小范围内讨论;大是大非面前决不能糊涂”。只是不知谈论“民主自由”怎么就触及到了“大是大非”。
有学生“对此事可能对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的结果构成不良影响而忧心忡忡”,这会影响什么?影响出国还是就业?出现不同的思想和声音难道就会降低大学的教学评估?这是谁定的标准?如果大学不能出现不同的声音和思想,那不是大学,是劳教所。

但也有的评论耐人寻味,“大一新生,社会知识是一张白纸,一旦新生接受了老师们宣扬的自由民主理念后,很自然就会用这套理论来思考社会问题,这是非常危险的”。
这么看来,“自由民主”是个非常危险的东西,不能说、不能碰、更不能用来毒害小朋友。
那么,中学教材里那个呼喝着“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为自由战死的裴多菲,是个什么东西?

但是,彻底挖掉这块“危险”东西的结果是什么呢?
是“集体无意识”,集体失去思考能力,集体丧失灵魂。
一群丧失灵魂的人,他们的行为是这样的:
1)遇到“异样的声音”,不愿“独立思考”,而是转而告密;
2)对于涉及灵魂的东西,“呆若木鸡”;
3)绝对的实用主义,面对这样的事件最关心的居然是“教学评估”,担心“学校排名”,因为这会影响的出国、就业,影响现实的生计。

尤其是少年时代就成为“失去灵魂的人”更加可怕。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同样,少年弱智则国弱智。

zt芦笛:国父毕业文凭的含金量

zt芦笛:国父毕业文凭的含金量

90 年代初,我在《中央日报国际版》副刊上看到一篇文章,嘲笑党国的宣传。作者说,他小时后接受我党(伟大光荣正确的国民党)的教育,看到介绍伟人生平事迹, 在景仰崇拜之余常常自惭得无地自容。据说先总统蒋公在儿时便胸怀救国救民大志,常指挥小伙伴们举行军事演习;而先国父孙文中山樵先生(注:“中山樵”是日 本右派为孙文取的日本名字,此后简化为孙中山,以此传世,致使他的本名和字号反而湮没了。所以,中华民国的国父原来是个伪劣日本人加伪劣美国人)天资非 凡,当年在香港医学院求医时,考试成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那作者说,他学习了这些伟人事迹,只觉得自己天生就是个废物胚子,盖他儿时连“ 国家”“民族”是什么东西都不大了了,遑论立下救国救民大志了。与小伙伴大打出手间或有之,不过那与志向宏大的军事演习并无什么相干。最糟糕的是,他每天 去上学,见到路旁小溪里的游动的蝌蚪,时常要忍不住脱了鞋子跳下去抓。为此常常迟到,成绩自然也就不怎么样。看看伟人,再对照自己,他只能慨叹伟人乃是天 生的。

后来他长大了,忽一日发现,原来孙文上医学院时班上也就只有两个学生。既然如此,那除非孙文不参加考试,否则必然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即使凡人也能毫不费事地作到这点,似乎算不得什么伟大事迹。

后 来我在某个派对上遇到了一位港大毕业的博士后。在闲聊中谈起孙中山来,他提到孙时必称“先生”,毕恭毕敬,还非常自豪地告诉我:“孙中山先生就是我们港大 毕业的”,仿佛沾了仙气,与有荣焉。我觉得很奇怪,因问道:“我怎么听说孙中山是香港西医书院毕业的呢?”他说:“是啊!那就是我们港大医学院前身。”

我 于是就给他讲了这个故事。其他人都大笑,只有他颇为难堪,觉得我出言不逊,损害了国父的光辉形象,因抗辩道:谁说班上只有两个学生?我问:那到底有几人? 他沉吟了一阵,答:有三四人吧。我说,就算有三四人,考第一第二似乎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啊,是不是?你我也能做到,对伐?他无语,仍然很不高兴。为避免 不必要地伤害他人感情,我也就不再说下去了。

其实现在连香港办的“孙中山纪念馆”都承认了:

“1892年7月23日,香 港西医书院举行了首届的毕业典礼,孙中山先生与江英华二人获校方颁授「香港西医书院医药及外科证 书」(L.M.S.H.: Licentciate in Medicine and Surgery of the College of Medicine for Chinese, Hongkong)的专业资格。”(http://sc.lcsd.gov.hk/gb/hk.drsunyatsen.museum/b5 /articles_guan.php)

那就是说,毕业生只有两个,因此,孙文当然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

然而若你在谷歌搜索里打入“孙中山香港西医书院第一名优异成绩”字样,则可得约1200条结果,第一页是:

-------------------------------------------
#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的学业成绩相当优异,大小考试都常拿满分。二十七岁他由西医书院 毕业时,他的成绩不但是第一名,而且在所考的十二门科目中,每一科都是一百分。 ...

#不可不知的30所中国名校之三:香港大学

1892年7月23日,孙中山作为香港西医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在走向社会后,他最初曾在广州、澳门等地以行医为业。1894年6月,年仅27岁的孙中山到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

2008年10月6日 ... 1892年7月,孙中山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之后,应澳门镜湖医院之邀,到该院挂牌行医。同年12月,在澳门大街仁慈堂附近开设中西药 ...

#孙中山的学医行医历程

2007年10月12日 ... 当时,博济医院内附设医校,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所西医学校,博济医院也是在中国开办的第一所 ... 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勤奋攻读五年,成绩名列前茅。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山市委员会

孙中山学习成绩优异,人品端正,自然受到老师的赞誉。据康德黎回忆此时的孙中山 ... (18)因此,孙中山的成绩名列第一。 1892年7月23日,香港西医书院举行首届毕业生 ...

#孙中山先生读书时期

孙中山在此大会堂参加1892年7月23日西医书院举行之第一届毕业礼。孙中山十科考卷均获荣誉成绩,以“特殊优等”资格毕业,被推选为毕业生代表在典礼中致词。 ...

#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的学业成绩相当优异,大小考试都常拿满分。二十七岁他由西医书院 毕业时,他的成绩不但是第一名,而且在所考的十二门科目中,每一科都是一百分。 ...

#国父孙中山先生

1892年7月,孙中山以最优异的成绩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曾先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 .... 这是有关孙中山先生的第一部纪录片, 也是第一部在香港公映的孙中山先生的 ...

#名人养生之道--孙中山的“四物汤”

孙中山先生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医学家。孙中山先生曾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1892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 ...

#1892年7月23日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 七月- 历史上的今日- 被骗网 ...

孙中山于1878年12岁时随母去檀香山就学,中法战争前夕返国,先后入香港中央书院、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学堂、香港西医书院(大学)学习。7月23日,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
-------------------------------------

还 不止此。1992年11月,台湾《传记文学》(第61卷第5期)载文指出,过去国民党宣传说孙逸仙以极佳的成绩毕业,甚至说不但他的成绩在当时是第一名, 而且此后百年来港大医学院从来没人打破过。其实所谓香港西医书院只是个未获立案的野鸡学校,并非港大医学院前身。其毕业证书不为香港当局承认,因此孙文毕 业后无法获得行医执照,毕业等于失业。

为解决这问题,孙文到处奔走,拉关系求达官贵人为他说情走后门,甚至运动到英国驻华公使和李鸿章头 上。李鸿章为此写信给港督,要香港西医书院的两名首届毕业生进京候补,并赏每人临时月薪50 元。西医书院教务长康德黎带着他俩到广州,向两广总督李翰章领牌晋京(也就是申请去北京的通行证)。但总督衙门要他俩填写三代履历,这触怒了孙文,他于是 离开广州,改去澳门行医。澳门行医也要执照,他求葡萄牙人Francisoh Fernandes代他向澳门当局申请,遭到拒绝。于是孙文便无照行医,被澳门当局禁止。孙只好跑回国内,在广州开办“中西药局”。没多久他就干脆下海, 挣革命快钱大钱去了。此所谓“不能为良医,则退而为良相。不能为良相,则退而为国父”。

这就是党神话里的那个天才学医行医的真实经过。孙 文在那个野鸡学校里的学习成绩,我不得而知,知道的就是他的英文不怎么样。他被我大清驻英使馆囚禁后,曾给他恩师康德黎写信求救,这信的照片就放在网上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6/6e/Sun_Yar_Sen%27s_two_short_letters_to_his_teacher_James_Cantile.png ),诸位不妨去看看他的英文造诣如何。

请注意,孙文12岁就去檀香山教会学校就学,1883年回国,先后入香港拔萃书院、中央书院、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学堂、香港西医书院,从12岁起就一直在英语学校中求学。然而就连我这30岁才开始学英文的老同志,也不至于写出那种英文来。

不 仅如此,孙中山的一生,就是招摇撞骗的一生。他连自己的出生地都可以捏造为夏威夷,藉此去骗取美国护照(唐德刚《晚清七十年》)。他在澳门非法无照行医,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自吹:“自中国有医局以来,其主事官绅,对于西医从未有正式之提倡,有之,自澳门始。予既任事于医局,求治者颇众,而尤以外科为 繁……”。他连个正式学士学位都没有,居然冒充博士,变成了国际知名的“Dr Sun Yat-sen”。国父既是骗子,宜乎中国变成骗子之邦。

那 位说了,对伟大的革命家,只能看大节,不能计较这些小节。这就是说,所谓道德操守,只适用于我辈凡夫俗子,不适用于大人物。小人物无照行医是犯法,国父无 照行医则是悬壶济世;小人物捏造出生地骗取外国国籍是犯法,国父这么干则是救国;小人物虚构学历是无耻,国父冒充博士则是革命需要;小人物非法集资开公司 要进大牢,国父发行“革命公司股票”敛财、收买国内黑社会匪徒发动武装叛乱乃是“恢复中华”;寇者只能是失败者,王者必然是成功者;被杀头的只会是窃钩 者,封王封侯的一定是窃国者……这套“革命道德相对论”,老祖宗早就在两千多年前发明了,实在没有什么稀罕的,用不着革命理论家们再来给咱们开课。干脆痛 痛快快地说一句 “革命就是实行双重标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革命成功的必要条件”不就完了?

可悲的是这公开的双重标准深符中国国情,因 而获得许多国人真诚拥护。我遇到的那位满怀深情的港大校友似乎并非个例。前段港大医学院改名李嘉诚医学院。有人反对,提出应该改名为“孙中山医学院”,以 纪念这位伟大校友。他人却又质疑道:香港西医书院成立于1887年,而港大成立于1911年,西医书院1913年并入该校医科,1915年宣布结束。所以 严格说来,孙文不能算是港大校友,正如和他一道毕业的江英华并未被港大当成校友来纪念一般。

可惜拉名人大旗作虎皮历来是咱们的传统。正因 为有此传统,所以看来那党神话还得永久流传下去,起码许多港大校友不会同意,西医书院不过是港大草创时收编的一个野鸡学校,而孙文在该校的成绩也没有什么 非凡之处,那所谓“第一名优异成绩”乃是笑话,因为接受事实就意味着让港大历史少了光辉的一页。

当然这说来也是人之常情,连鬼子亦不能免 俗。我在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曾见到为伊藤博文等所谓“长州五杰”设立的纪念碑亭,以为伊藤曾在那儿认真求学,不料后来看了点介绍伊藤生平的文字,才发现此公只 在该校混了不到一年就回国了*。据李提摩太说:“他讲的英语不很流利,每说一句话都要考虑半天,好像要衡量每个字的分量。”确实也不像是个留学生样子。可 连英国鬼子都以有过这种校友为荣(当然也不能排除那碑亭是日本人建的,我当时没有细看文字说明,现在一点都记不住细节了),连中国人也要把那个他硬派为严 复的同学,当然港大将孙中山当成校友也就不足为怪了。只是至今还没听说剑桥大学为旁听生徐志摩树碑立传,可见从文确实不如从政,窃钩端的不如窃国。

所 以,孙中山的真实面目永远不会被国人识破。这原因我早就说过了:中国人民绝对无法接受自辛亥以来的中国史乃是一部蠢动史,唯一的客观效应就是为中国引来接 二连三的灾难,使得中国社会持续倒退。承认这点,就等于否定了中国整个近现代史。而若承认全民拥戴的“国父”不过是个毫无起码道德操守、政治信仰与政治智 慧、祸国本事却又天下无双的骗子、匪徒与流氓,更要极大超出国人的自尊底线。因此,大约在本世纪内,孙文神话大约都会流传下去

旧金山纪事报:小心北京的“礼貌差距”

旧金山纪事报:小心北京的“礼貌差距”
DWNEWS.COM-- 2008年12月7日21:30:5(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网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旧金山纪事报》12月7日文章,原题:小心北京的“礼貌差距”

北京不是个适合于“人群恐惧症者”的地方。在这个拥有1500万人口的城市里,无论白天黑夜,街上总是挤满了人。而且,“礼貌差距”有些令人难以忍受。

我曾试图去比较东西方大城市之间礼貌行为的不同。后来,我意识到,这就像是在拿荔枝与桔子作比较。中国的经历和历史与我们完全不同。对北京人来说,我的“礼貌观”可能是外来的,而他的“礼貌观”对我来说也是如此。

在北京一条繁忙的街道上,我看到一位妇女试图将自行车停靠在角落里。后来,她不小心从车上掉了下来,我赶忙跑过去帮她扶起自行车并看她有没有受伤。后来,我才意识到我是唯一这么做的人,周围有数十人经过,但他们甚至都没瞧她一眼。

在 北京排队能更明显地感到礼貌差距。排队的概念在中国发生了改变,成了一大群人挤向一个点。当我在北京站乘火车去西安时,这种感觉让我很痛苦。进入安全入口 时几乎被挤碎。总有人会插到前面去且不打招呼,只是因为他们动作更快、身手更敏捷。我们把这称为是粗鲁,而他们则把这叫做机会最大化。

这里行人必须屈服于汽车和自行车。别指望几条人行横道或小小的绿灯就意味着什么。随心所欲地按喇叭不算粗鲁,而是保证生活质量的必需。

所 有这一切让我感到,北京的生活并不是有礼貌的。但我知道这并不正确,人们很容易落入基于一个游客的有限观察就做出错误文化对比的陷阱。可是,在拥挤的公交 车上,为什么除了我,没一个人帮助推婴儿车的妇女?地铁里,为什么我的鼻子要贴到其他乘车人的腋窝处?为什么中年男子在夏天可以光膀子走在大街上?我知道 天气很热,但真热到这个程度吗?随它去吧!下次挤地铁,我也用胳膊肘去挤。

冷战时期有关中国 是个顺从、有序的国家的陈旧观念也许从来就不是真的,起码现在肯定不是。与其他美国城市相比,北京是有组织的混乱。在未来10年中,北京可能会变得更加现 代、更加混乱。我们这些寻求建立更紧密关系的人应试着去理解北京的生存技巧。但我希望,那些光膀子的人在访问旧金山时能穿上衬衫。(作者乔什·格林,王晓雄译)

《百家讲坛》的倒下与国学热的虚幻

《百家讲坛》的倒下与国学热的虚幻
DWNEWS.COM-- 2008年12月6日17:2:6(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网

来源:南方都市报

人文精神

◎长平资深媒体人

阎崇年被掴掌,于丹受威胁,易中天再次上阵,这些利于炒作的题材,并没有给央视的《百家讲坛》带来生机。据媒体报道,这个曾经火爆异常的栏目颓势难挽,收视率大跌,已经进入死亡倒计时。

我不是央视领导,不大关心一个电视栏目的盛衰,但是在它弥留之际,禁不住要回想它在盛极之时都干了些什么。这是因为,《百家讲坛》的自我定位,是“一座让专家通向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这 个美妙的定位并非画饼充饥。在讨论《百家讲坛》为什么盛极而衰时,和它关系密切的出版家顾青说:“作为一个栏目,《百家讲坛》讲了很多年,到了阎崇年、易 中天、于丹,在国学热的背景下大火。但国学热也是有起有落,如果很长时间的书在畅销前列,本身都不正常了。大众图书市场总是一波波的,大众的阅读趋向会有 变化,观众的口味也会发生变化。”

我不相信顾先生言语中所暗示的国学热就要告一段落了,但是 认同《百家讲坛》受惠于国学热的看法,甚至认为它本身就是国学热的一个成果。于是我就有了以下疑惑:国学热到底干了些什么?在一阵轰轰烈烈之后,它将留下 些什么?如果在学术层面,留下的就是阎崇年、易中天、于丹等人的著作,在社会生活层面,留下的就是祭祖大典、古迹再造和抵制圣诞,在精神层面,留下的就是 虚幻的民族主义情绪,那实在是令人悲哀的事情。

《百家讲坛》是国学热中投机取巧的一个典型。 它在早期也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我听过的叶嘉莹讲王国维、戴锦华讲当代电影都很不错,既有学术底蕴,又通俗易懂。但是,更多的时候,它跟这股国学热的许多 勾当一样,借学术之名行名利之实。说得严重一点,是打着学术的幌子糟蹋学术。也可以说,是打着学术通俗化的幌子歪曲学术的通俗化。《百家讲坛》摆出一副推 介大家的姿态,而实际上又有文化垄断的霸权,因此像刘心武、于丹那样歪解经典的做法,就被包装成别无选择的正道,怎能不让有识之士痛心疾首?我并不认为刘 心武和于丹有多大的问题。毕竟,从学术自由上说,谁都可以来讲,什么观点都可以讲出来。那么问题在哪里呢?在《百家讲坛》心术不正。

传 统国学最讲究心术端正,所谓“做学问”之前先“做人”,唯有修身养性才能学有所成。孔子从世界观上要求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从方法论上强调 说,“君子不器”。而《百家讲坛》不仅主讲权谋,而且进行过度化的市场包装,显然是重“利”轻“义”、重“器”轻“道”的典型。

自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学热产生的原因,很多学者从各个方面作了分析,大家的共识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让国人找回了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造成道德滑 坡,因此人们既有信心也有动力去重温传统文化。这些说法都很有道理,但是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当时有个说法是“思想淡出,学术凸显”,后来又变成了“真 学术淡出,假思想回归”。无论是新儒学者对专制主义的颂扬,还是电视屏幕对皇帝奴才戏的偏好,都是这种心术不正的根子上生出的枝叶。

在 这轮国学热中,我的确不知道有多少机构和专家诚心诚意地传播了传统文化,又有多少学子兢兢业业地读了几部古代经典。当然,我知道也总是有一些人在努力。北 京出版社出过一套《大家小书》丛书,翻印了不少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国学大家为普通读者写的通俗读物,就非常值得推广。我们从中可以知道,传统文化本来应该 如何去普及;也可以看出,《百家讲坛》等强调的雅俗之争,其实是多么虚假的问题。

广州日报:国学常识频出错是文化断裂的预警

广州日报:国学常识频出错是文化断裂的预警
DWNEWS.COM-- 2008年12月7日16:31:23(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网

来源:广州日报

近年来,国学热方兴未艾。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国学热的同时,无论是推动者还是批评者,自身都频频出现常识性的文史错误。最近有一套《文化纠错丛书》出版,立意于对传统文史常识、典故及其他传统知识的“追本溯源”,倡导普及国学从常识开始(12月7日《人民日报》)。

称“家父”为“令尊”,用“罄竹难书”来赞赏好人好事,把国外文献中的孟子翻译成中文后变成了“孟休斯”……如今,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是学术殿堂之上,种种“误读”国学常识的例子不胜枚举,俯拾皆是,倒是真的可以用“罄竹难书”来形容了。

本 来,偶尔“误读”一下也并非什么大事。面对博大精深的国学,哪个专家学者也不敢保证自己不出错,何况我等泛泛之辈?问题是,诸如此类的“误读”行为在社会 上已经成了一种现象,而且还在不断地以讹传讹,甚至是信以为真。所以,这不应该仅当作一种茶余饭后的“笑料”,而应该被视为是一种文化断裂的预警。这不是 危言耸听,仅其中两项就不能不让我们警醒。

一种是电视广告语对一些成语的刻意“误读”现象,使附载着国学常识的成语,其含义与常识本身“谬以千里”,影响了一代的中小学生;另一种是每年高考作文中暴露出的“关公战秦琼”类的国学常识错误一年胜似一年,让大众有的不是“笑”,更多的是“尴尬”和“悲哀”。

“ 尴尬”和“悲哀”的背后,其实就是对文化传承断裂的担忧——如果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在国学常识“误读”中接受国学“教育”,就会越来越远离我们应有的文化共 识,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就有“断流”的危险。笔者希望立意于对传统文化知识“追本溯源”的《文化纠错丛书》,能对这个“公共危机”进行“积极应对”,发挥 有效作用。

但是,仅仅止于一套丛书还不够,还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普及国学常识。比如,不要因广告语的“创新”而有损于国学常识的正确传播,出版更多的纸质和音像资料,在全社会倡导阅读“原著”……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 力,才能“疏浚”拓宽中国历史文化河流,将历史文化长河的“断流危机”化险为夷。(邓学志)

出口也下跌:危机对中国的打击重过预期

出口也下跌:危机对中国的打击重过预期

虽然正式数字还没有公布,中国官方已经透露,中国外贸出现了七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德新社记者写道: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打击比几周前人们的估计要 快,要重得多。糟糕时期的前期信号也出现在广交会上,外国公司在那里获得的明年订单减少了10%。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承认,“经济减缓趋势比预期的 更严重。”德国之声记者报导如下。

专家们现在认为,除了已经宣布的4万亿景气促进计划外,还须推出补充措施来推动经济。然而,产量的三分之二进入出口渠道的中国处于两难之 境。当美国人和欧洲人减少他们的消费时,中国坐在了它的大量产品上发愁。负债消费的美国人怎样地超前消费,中国就怎样超前地生产着,于是本身就出现了许多 的超前生产能力剩余。现在要不就得看着生产急剧下降,要不就得是中国人自己把产品买下来。

然而,十几亿中国人也进入了不安的心态之中,在危机的信号中自己也开始节衣缩食限制消费。许多人已经不敢再购买汽车或者其它昂贵的商品。汽车销售额 11月比上年同期跌了10.3%。进口也大大下降了。台湾对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出口额11月甚至比上年同期跌了38.5%。台湾走在了大陆中国的前面,他们 11月的出口总额比去年11月降了23.3%。

虽然中国的官方数字要到周三才公布,但《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已经提前透露,中国的出口额在11月降了约1000亿美元。一位了解统计数据的业内人 说:"负增长超出了我们的估计。"这意味着,在过去5年里连续创造奇迹,平均出口增长达28.5%的中国经历了一个突然的转向。"中国日报"评论道:"全 球衰退的寒风开始刮到了中国出口商的脸上。"如果说,全球金融危机刚开始的时候人们还在设想,也许中国能够拯救世界,那么现在如果中国能够自救,专家们就 很高兴了。

今年年初,鉴于10.6%的经济增长率,人们还在担心经济过热。而今天过热的只剩下煞车件了。许多机器和流水线已经停了下来,不再动弹。第4季度中国可能还刚刚能达到7%,这样中国全年还能刚刚达到9%的增长率。

7%的增长率对一个象中国这样的崛起的门槛国家来说,相当于一个工业国的衰退:它不足以给中国1亿多的农民工和数以百万计的年轻新进劳动力创造足够的工作岗位,而他们在不断地涌入市场。它没法阻挡出口工业今天已经开始的大量解雇在中国南部带来的工人骚乱。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

德国之声中文部据德新社

2008年12月9日星期二

谢亚龙入选十大恶心人物 祸在搞坏足球环境

谢亚龙入选十大恶心人物 祸在搞坏足球环境

(中国)大洋网 (2008-12-09)

每到年底,各种排行榜纷纷出炉。在继“中国十大丑男”评选结果揭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之后,昨日,由网友选出的“中国十大恶心人物”也粉墨登场,《梅兰芳》导演陈凯歌、中国足协前掌门人谢亚龙、歌手李宇春、争议作家张一一等十人隆重上榜,坊间一片唏嘘。

  “十大恶心人物”娱乐圈六席

  在各个行业当中,娱乐圈的曝光率无疑是最高的,但是“树大招风”,娱乐圈所遭遇的非议无疑也是最多的,在网友一致选出的“中国十大恶心 人物”当中,除去张一一、谢亚龙、郭敬明和易建联之外,娱乐圈有陈凯歌、李咏、李宇春、周迅、纪连海、陆毅等六人上榜,可谓盛况空前,而网友找出的“恶心 理由”也非常地搞笑,譬如陈凯歌的“恶心理由”就是“难道拍一部《梅兰芳》,就可以证明他很懂艺术很有文化吗?”,在发人深思的同时,不由也让人忍俊不 禁。

  李湘、宋祖德落选遭质疑

  因“丑陋”系列得罪了不下10亿人的张一一荣登“十大恶心人物”榜首,以及陈凯歌、谢亚龙、郭敬明、易建联等人的当选,都被网友认为是 “实至名归”。而另一位“公众形象”垫底的著名女主播李湘以及娱乐“大嘴”宋祖德的落选,这一度让很多人难以理解。但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李湘其实一直很努 力,只不过她有时候行为比较高调难以被人接受而已;而宋祖德虽颇多恶搞,却是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别样的欢乐,有网友甚至郑重地表示,“宋大嘴不但不恶心,相 反还很可爱,建议给他评一个‘十大可爱人物’”。

  附:“十大恶心人物”恶心理由:

  张一一:恶心理由 他“丑陋”了差不多10亿人,也必将被10亿人所“丑陋”。

  陈凯歌:恶心理由难道拍一部《梅兰芳》,就可以证明他很懂艺术很有文化吗?

  谢亚龙:恶心理由如果没有谢亚龙,中国的足球环境是不是不会如此四面楚歌?

  李 咏:恶心理由 从《幸运52》到《咏乐汇》,李咏给人的印象是越来越做作。

  李宇春:恶心理由 2008年度的“中国十大偶像”,莫非真不过是“十大呕像”啊?

  周 迅:恶心理由 真有“声音像男人,身材不性感,模样很一般”的狐狸精吗?

  纪连海:恶心理由 从《百家讲坛》到《湖湘讲堂》,观众最受不了他的唾沫星子。

  郭敬明:恶心理由死不认错的一“抄袭犯”,擅长涂脂抹粉就可以进军娱乐圈么?

  易建联:恶心理由什么时候,CBA的“最有价值球员”不再在NBA是“软蛋”呢?

  陆 毅:恶心理由 陆毅版诸葛亮的“孔雀开屏”造型,不但雷人,还很让人呕吐。

微趣每日图片精选:2008-12-05

微趣每日图片精选:2008-12-05

1. 山寨派出所

山寨派出所是水泊梁山风景区(梁山寨)的辖区派出所,因为水泊梁山一直被老百姓称为梁山寨,所以该所就取名为山寨派出所了。该所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有工作人员30多人。值班人员称早已知道“山寨派出所”图片在网上疯狂流传,并对网友的关注表示感谢。

2. 松鼠也冲浪

在美国一个名叫贝斯特的53岁女子以驯养松鼠闻名,据悉20年前,一只松鼠被一阵狂风从树上吹得掉下来,此后,贝斯特就一直照料着它,并训练它做各种动作。这只已经是贝斯特训练的第6只松鼠了。

3. 奇石宴

第八届中国赏石展即将在合肥开幕,用各种奇石打造的“奇石宴”让人垂涎欲滴。

4. 150头巨头鲸搁浅死亡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澳大利亚野生动物官员悲伤地说,截至11月30日早晨,150头小鲸迷迷糊糊地冲向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岩石上,导致死亡。他们估计未来几周里可能还有其它大量的鲸类也会搁浅死亡。

5. 风暴云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北极摄影师布赖恩和谢利·亚历山大近日在格陵兰西北拍下天空中惊人美丽的风暴云。这些照片看起来像是世界终结的景象而不是冬天里的日出场面。

麦加迎来大批朝圣者

麦加迎来大批朝圣者

2008年12月4日,在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由于麦加朝圣季节及年底临近,众多穆斯林前来麦加参加朝圣,未来几周内预计人数将达到200万人。

  “麦加朝圣”是每年伊斯兰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动。为了保障朝觐活动顺利进行,沙特对朝觐的人数作出了限制,规定每年每100万穆斯林人口中,1000人可到沙特朝觐。尽管如此,每年,特别是大朝觐期来临的时候,上百万的信徒从世界各地纷纷涌向沙特阿拉伯。

300多万穆斯林云集沙特参加朝圣(组图)

  2008年12月6日,众多穆斯林到伊斯兰教圣城麦加朝圣。每年宰牲节时均有约200万朝觐者到麦加朝圣。

300多万穆斯林云集沙特参加朝圣(组图)
300多万穆斯林云集沙特参加朝圣(组图)
组图:伊斯兰教圣城麦加迎来大批朝圣者

组图:伊斯兰教圣城麦加迎来大批朝圣者
组图:伊斯兰教圣城麦加迎来大批朝圣者

2008年12月7日星期日

谷歌不能正常访问

谷歌不能正常访问

matrix 发表于 2008年12月07日 15时25分 星期日 Printer-friendly Email story
来自连接超时部门
zissan 写道"从今天早晨开始发现谷歌中国的主页无法正常访问。从我的笔记本上用traceroute命令追踪到达的最后一个节点的IP地址是202.97.44.170,根据IP138等三个网站的查询结果,都指向了中国电信的骨干网。另,Google的国际主页的ip地址(209.67.219.231)虽然能顺利ping通,但也无法正常访问。"

杜平:重拳出击欧洲中国外交随“内需”转变

杜平:重拳出击欧洲中国外交随“内需”转变
DWNEWS.COM-- 2008年12月6日4:40:8(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网

联合早报/中国单方面取消原定于本周一举行的中国—欧盟年度峰会,这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外交行动。此举虽然是针对法国总统萨科齐而来,旨在对其坚持会见达赖喇嘛表达强烈不满,但其力度之大,态度之果决,连欧盟其他26国都感到惊讶。

  在中欧交往史上,笔者只记得1989年欧盟凭借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上的强势地位,居高临下地单方面决定断绝与北京的高层政治接触。现在轮到了中国,北京领导人在感到愤怒的时候,也可拿高层政治接触做文章。时移势易,由此可见一斑。

  过去,中国曾对个别欧盟国家采取过强硬措施,但总体上很克制,影响范围止于双边经贸和外交领域。例如,为了报复法国向台湾出售“幻影”战斗机,中国关 闭了法国驻广州领事馆,取消了法国参与广州地铁建设的计划;为了报复荷兰向台湾出售军舰,中国召回了驻荷兰大使,将双边关系降格为代办级。但除此之外,中 国基本上都留有余地,控制损害范围,避免伤及高层政治关系,尤其是要避免伤到自身利益。

  相比之下,北京此次在盛怒之下取消与欧盟的首脑峰会,显然已经打破了过去的反应模式,因为它不仅超越了双边关系范畴,而且更上升到多边高层政治。

为何对法国重拳出击?

  再看一下中国历来重视欧盟的程度,就更能发现中国此次的外交决策为何显得非比寻常。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时间里,中国一直把自己与欧盟的关系视为外 交战略的支撑点之一。在北京的战略视野里,欧盟不仅是其经济、贸易和投资的重要伙伴,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借鉴对象,而且更是世界格局中的一极,是制衡美国的 战略伙伴。简言之,中国对欧盟的身份定性,更多是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

  既然如此,中国为何一反常态,不留余地、不作妥协地报复法国?表面上看,这似乎是“盛怒之下”的举动,但实际上必定经过了一番审视和判断。笔者的感觉 是,中国似乎并不担心中欧关系的可能恶化,并且似乎做好了在中短期之内与法国政府持续交恶的准备。我们不妨看一下此次外交出击的背后,可能有哪些现实的考 量。

  其一,法国目前正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中国拒绝与会,显然是要羞辱萨科齐,警告法国将来继续带头对抗中国之前要三思而行。北京曾经以“枪打出头鸟”来 警告欧洲国家,提醒它们不要在人权、西藏和台湾问题上刁难中国,但过去一直是言语多于行动,包括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对萨科齐的言行予以容忍。现在,这一枪终 于打在了喜欢“出头”的法国身上,结果不只是中欧峰会受牵连,中国购买法国飞机的大笔订单大概也免不了会遇到波折。

  其二,对于某些外交事务,中国民间已经积累了很多不满情绪,以至于外交部被形容为“软骨头”,因为很多人认为中国政府在与西方国家交往中,显得过于迁 就和软弱,包括对萨科齐忍让太多。在奥运会之前,萨科齐在西方领导人中,第一个把拉萨骚乱事件与自己是否出席奥运会挂钩,中国民众的愤怒情绪至今并未平 息。现在奥运会已过,此时又出事端,如释重负的中国政府正好乘势把旧账新账一起算。

  其三,中国很清楚,法国和欧盟此时只关心自己在国际经济秩序重建中的角色,并且对中国有很多要求。至于中国最关心的问题,即欧盟何时取消对华军售禁 令,萨科齐和其他国家领导人都表现得漠不关心。因此,对北京而言,此时不出席中欧峰会毫无损失,只会打击法国在欧盟中的威信和领导地位。同时,在未来国际 经济秩序的重组中,中国依然掌握着主动权,欧盟还会主动要求中国支持。

以前从未有过的自信

  然而,以过去的一贯外交风格来看,中国尽管有上述多种考虑,但还是不大可能毫无顾忌地与整个欧盟翻脸,最多只会在双边关系上报复法国。那么,究竟是什 么原因使中国不再投鼠忌器,甚至豁出去也要让法国领教一下自己的愤怒?这一行动背后是否有更深层的考虑?是否反映了中国外交战略的思考方向有所变化?在世 界格局再次陷入动荡和重组之际,这一点也许更值得关注。

  过去三十年,中国的主要发展目标一直是与国际接轨或者“融入国际社会”,而其外交任务就是要为这一目标服务,为此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创造和谐的外部 环境。本这一目的,中国在外交上始终强调“维护大局”,主张合作,避免对抗,能忍就忍,能让则让,底线是“斗而不破”。中国民众一直批评中南海领导人“软 弱”,甚至“怒其不争”,其实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是特定发展阶段所难以避免的处境。

  但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这一切似乎都在悄悄地改变。首先必须指出,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中国不可能放弃开放政策,还会继续注重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但就趋势来看,中国将会从新的角度、以不同的心境,重新思考“融入国际社会”的方式和进程。

  具体地说,此次金融危机虽然使中国经济遭遇冲击,但同时也使中国决策者更清楚地认识了“国际社会”和中国自身的处境与利益需求,并且从中感受到了以前 从没有体会过的自信。过去,中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越大,它在国际事务中就越是受制于人,在外交决策中瞻前顾后的心理也越是明显;现在,既然外部市场的萎缩 已成为事实,中国不如索性放弃其他幻想,改而专注于经营内部市场。从过去低三下四地有求于人,并且急于得到西方人的认可,到现在不惧西方的施压和孤立,自 信和自主地自救、自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

外交更突出“以我为主”

  固然,中国离不开外部市场与外部合作,但在不能完全指望外部世界的情况下,其发展战略的重心正从“外向”转为“内需”。就如同过去任何一个时期一样,这个转变的过程,将必然导致外交决策者的思考角度和反应模式跟着转变。

  换言之,在国际事务中,其实也是“无欲则刚”。对外部市场依赖程度的减轻,加上已经积累了比较雄厚的实力,有助于中国外交决策者放下很多包袱,从而在必要的时候,能够作出不同寻常的行动。中国此次对法国采取极其强硬的措施,也许就是一个标志。

  中国当前的国力说强不强,对外开放的程度说全面也非全面,国际地位说高也不是很高,总之是处于尚未完成的大国上升阶段。在外部市场利益减少、外部环境 不够友善、外部局势不够稳定的形势下,处于这种历史阶段的中国,其战略视野的焦点很有可能由远而近地收缩,而自力更生、自主图强的信念,将重新回到战略决 策过程的显著位置。

  最近,北京领导人多次强调,在世界经济动荡混乱的形势下,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既意味着中国将专注 于内部发展,也意味着中国在外交上将更加突出“以我为主”的自我意识,其抗拒外部干扰的力度也会更加强烈。中国绝不可能回到闭关锁国的状态,但其开放的步 伐也许会变得更加沉稳和从容。中国大概不会照搬美国当年实行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但在经济危机横扫全球的特殊时期,也许有必要把它拿来进行一番研究。

举报越危险,腐败越安全

举报越危险,腐败越安全
DWNEWS.COM-- 2008年12月6日20:31:50(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网


赵光瑞/今年10月15日,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苏曹乡河东村老支书郭成志和李素英、杨凤仪、常香兰共4名村民乘火车赶到北京举报苏曹乡人大副主任、河东村现任村支书白虎林违法占用村里的土地、占用赔偿款数以亿计等经济犯罪问题。郭成志等被前去“截访”的地方官员,“移交”给和这些官员一同到京的被举报人白虎林,70岁的郭成志被打致死。(12月4日《中国青年报》)
  举报腐败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突显今天反腐之难,也证明了搞腐败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举报腐败被夺取生命,搞腐败者却能够在地方官员的配合下轻取举报者的性命,双方能量对比,足以揭示腐败现状。在这样的环境下,还奢谈什么加大反腐力度呢?

  是谁杀死了郭成志?是白虎林及其打手们吗?是,但也不完全是。

  郭成志一行到北京后,就到天安门广场观看降旗。值班民警检查时,发现他们的包里有举报材料,将他们送到北京大兴区马家楼派出所。随后,马家楼派出所通知邯郸市政府驻京办事处来接人。北京警方有权力这样做吗?举报腐败就该受到这样的待遇吗?我知道这符合所谓的“截访”程序,可是它却不符合正义程序。郭成志的死和有缺陷的“截访”制度有关。

  至少在两位国家公职人员的目送下,举报人郭成志等4人被塞进了被举报人派来的两辆面包车里。白虎林的打手还当着邯郸市丛台区信访局长江更友等国家公职人员的面,殴打郭成志等人,这些地方官员“都在朝老郭笑”。这些地方官员虽然没有动手打人,但是心里却在为打人者叫好。郭成志的死和这些官员的配合、纵容和冷漠有很大关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河东村村民也向记者表示,“我们举报(白虎林经济犯罪)已经好几年了,上面也不来查,怎么老郭一死,查得这么快,人都抓起来了?” 由此可以看出,当地对于举报白虎林经济犯罪从未重视,地方官员可以说是腐败的保护伞,或者分享了白虎林的腐败好处。郭成志是死在腐败势力及其保护伞的手里。举报腐败者仅是个体农民,而腐败者拥有强大的公私权力资源,郭成志的死“顺理成章”。假如郭成志举报腐败成功,那倒有些奇怪。

  举报越危险,腐败越安全。面对腐败,正义显得那么孤立无援,腐败却处处受到关照,是当前民间反腐的困境,也是腐败队伍不断壮大的根源。这种情况不改变,反腐败就不可能有希望。只有情况倒过来,举报很安全,腐败很危险,那时才可能减少腐败现象,才能够说社会正义占了上风。

  (光明网-光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