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6日星期六

FreeRange story - 智效民研究员:中国教育学历过剩和能力太差并存

FreeRange user liu monokeroz wanted you to see this:

"智效民研究员:中国教育学历过剩和能力太差并存"

近年来,文凭造假事件屡屡发生,不仅在中国早已形成气候,而且还有不断向国外发展的趋势。比如2008年11月间,曾有50名中国学生因为涉嫌造假,被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开除;今年4月,又有数百名中国学生在法国涉嫌买卖文凭受到警方调查,极大地损害了中国学生的群体形象。这种现象,固然与涉案人员的品质有关,但是从整个社会的导向来看,也有值得反思之处。

改革开放伊始,我们刚刚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主张,就听说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学历社会"。记得当时有一位著名科学家说过:到本世纪末,县处级干部要有本科学历,厅局级干部要有硕士学历,省部级干部要有博士学历。再加上"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响彻云霄,致使大家都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是唯一出路。于是每年高考来临,都会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景象。

然而曾几何时,不要说本科生了,就连硕士和博士也成了"待业青年"。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又哀叹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说明,一方面是学历过剩,一方面是能力太差,此乃中国教育和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这让我想起五四先贤对类似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傅斯年在出国前是学文科的,但是进了伦敦大学以后,他却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兴趣。为此,他除了主修实验心理学之外,还选修物理学、化学、数学等课程。他在写给胡适的信中表示,当年在北大耽误了不少时间,现在应该补上。对于傅斯年的这种不大符合常规的做法,老同学罗家伦分析得很透彻。他说:这看上去好像是一件奇怪的事,但实际上他是想从自然科学中得到有效的方法和训练。

1923年,傅斯年转入柏林大学,选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新兴的比较语言学。在那里,他遇上陈寅恪、赵元任、徐志摩、俞大维、金岳霖、何思源、毛子水等人,与他们相互砥砺,切磋学问。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回忆说:"那时在德国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他们说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对学问颇有定力。

尽管如此,无论傅斯年还是陈寅恪,都没有获得任何学位。陈寅恪的侄儿陈封雄说:"寅恪叔被人们尊为'教授之教授',而他本人终其一生连个'学士'学位都没有。他在国内的学历是'吴淞复旦公学毕业',那时(1909年)复旦公学还不能算正式大学,也不授予学位。"他还说,抗日战争后期,他曾经问自己的叔叔陈寅恪:"您在国外留学十几年,为什么没有得个博士学位?"陈先生回答说:"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个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陈寅恪还说,他自己20岁到了德国后,就立志要尽量多学几种语言文字。为此,他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知识找资料方面。对于能不能获得学位,并没有放在心上。据说这种情况在德国大学里面非常普遍,大家认为,"只要能得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后来,陈封雄把这件事向自己的姑父俞大维提起,俞大维认为陈寅恪的想法是对的,所以他能成为一个大学问家。俞大维还说:"我在哈佛得了博士学位,但我的学问不如他。"

1926年冬,没有学位的傅斯年回国担任了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并兼任文学院院长和国文系、历史系主任。上任后,他除了聘请一大批具有新思想和学有所长的教授之外,还对自己的学生说: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必须有系统的专门知识和能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而大学就是为此而设立的。与此同时,他还批评把上大学当作敲门砖的思想,认为上大学混文凭是没有出息的表现。

纵观傅斯年的一生,始终没有把学位太当回事。这种观念在那个时代比较流行。例如中华民国成立后,尚在美国留学的顾维钧被聘为总统秘书。当时他还没有拿到学位,如果立刻回国,就会受到影响。他向导师请教,导师说:你都可以当总统秘书了,还要什么学位?又如胡适在美国留学时,也是还没有毕业,就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于是他的博士学位迟拿了10年左右。

前不久,我去台湾参加"中央研究院"召开的纪念五四学术研讨会。在一个小型聚会上,几位台湾同行为胡适的学位问题争论起来。争论的焦点是:为什么胡适的博士学位会迟拿10年左右。为此,我以傅斯年、顾维钧、陈寅恪为例,说明那个时代的人看重的是学问和能力,而不是学位与学历。我知道,台湾同行大多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博士,而我自己连中国三流大学的门也没进过,因此很难说服他们。于是我想,倘若"中央研究院"的老前辈傅斯年在世,也许会扭转这种不利局面。(作者为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

更多阅读

五十名中国留学生涉嫌造假被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开除

数百中国学生涉嫌买文凭 法司法部门展开调查

学历≠能力 博士医生缘何拿不起手术刀

评论:考研女下跪跪出教育的干巴和短视

science news

FreeRange WebReader - bringing the Internet to your mobile phone like never before!

Reading this on your Windows Smartphone, Palm or Blackberry? Try it now by clicking http://mwap.at

2009年6月4日星期四

在这里读懂中国

http://www.news315.com.cn/2007/0402/88499.html

喜来健现象的背后是人性的悲哀。一切只是心理暗示、欺骗加上简单的理疗,基础是恐惧、空虚、孤独和迷信――骗子最喜欢的东西。

中国的神奇土地盛产骗子,这不会是没有原因的。

从这些骗局里,你才能读懂中国。

2009年6月3日星期三

FreeRange story - Internet Explorer 6僵而不死

FreeRange user liu monokeroz wanted you to see this:

"Internet Explorer 6僵而不死"

2001年推出的Internet Explorer 6因对标准的支持度不够等问题而备受诟病,一个又一个的新浏览器也在不断吞食它的市场份额。但是一度占领95%市场份额的IE6仍然足够坚挺,过去的5月份,Firefox 3x才勉强超过它:18.58%对18.23%。从2008年12月到2009年5月,IE6仅仅下降了1%多,虽然Web开发者迫切希望这个旧浏览器能尽快消失,但从目前的趋势看,IE6还会活很长时间。

Solidot

FreeRange WebReader - bringing the Internet to your mobile phone like never before!

Reading this on your Windows Smartphone, Palm or Blackberry? Try it now by clicking http://mwap.at

2009年6月2日星期二

FreeRange story - 陕西洋县对狗进行无差别灭绝

FreeRange user liu monokeroz wanted you to see this:

"陕西洋县对狗进行无差别灭绝"

埃及的穆斯林政府因为害怕"猪流感"而下令对全国内的猪实施"无差别大屠杀",但受到了猪农的阻挠;而陕西洋县借着预防狂犬病的名义对全县范围内的狗实施无差别灭绝(无论是领取了准养证、是否注射了疫苗、是否栓、圈养),从目前的情况看,没有受到什么阻挠,洋县顺利成为中国第一个无犬县,以上是CCTV的报道。

Solidot

FreeRange WebReader - bringing the Internet to your mobile phone like never before!

Reading this on your Windows Smartphone, Palm or Blackberry? Try it now by clicking http://mwap.at

中共推动“新爱国主义”教育

什么叫化腐朽为神奇,或者指鹿为马?现在你知道了吧。

中共推动"新爱国主义"教育

(2009-06-02)


香港中通电)随着"六四"敏感时间的临近,中共近期开始着力推动新一波爱国主义教育,时间将从5月下旬持续至10月中国国庆纪念日。

  20年前,六四事件平息后,中共曾开展了长时间的、全国范围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消息人士指,目前这次大规模的"新爱国主义"教育不同以往,其中传达出一些耐人寻味的信息。

  据中国媒体披露,目前进行的全民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包括评选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新中国成立(1949年)以来百位感动中国人物、开放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等。

  消息人士透露,除上述形式外,今年6至9月,中共爱国主义教育的各类活动将更加频密,除宣讲、展览、文艺演出等传统形式外,网络及新兴媒体也将成为宣传载体。

   此前的一波爱国主义宣传高潮是在上个月初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时。当时官方以"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五四"定调。有外界解读认为,相 关重要讲话及文件相对较少言及当年这场运动所包含的民主诉求,而偏重爱国主义的表述,是希望避免在敏感时期引起相关"激进"的联想。

  据悉,接下来时间跨度长、活动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中共为庆祝建国60周年开展大型活动重要内容之一。

   消息人士分析说,"新爱国主义"教育除承袭传统基调外,还有所引申和创新,更加注重活动效果和宣传方式,强调要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更"贴近 群众"的形式和方法进行,加强爱国教育活动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值得注意的是,中共对"爱国主义"内涵的表述中也将引入新的关键词,如"开放"、"理性"、 "包容"等。

  观察人士指出,这些"新爱国主义"的提法,蕴含了中共对中国国民新时期爱国思想和行动的期待与引导: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 把爱国主义和世界情怀结合起来。这被认为是出于对中国国情及外部环境的实际考量。另外,汶川地震遗址被纳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其中对人道主义的彰扬 意味,也被视为中共丰富、补充"爱国主义"内涵的重要标志。

  据悉,新一波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群体。针对这一群体的国家观,官方媒体近日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普遍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近88%的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有信心,逾75%的人表示自己"为作为中国公民感到自豪"。

  这一代生长于太平之世的年轻群体对个人价值的理解与他们的前辈已有所不同,近半数的人认为个人价值在于"健康快乐地生活",而"对社会的贡献"已等而下之。

2009年6月1日星期一

60年,童年折射世变

60年,童年折射世变 2009-06-01 10:05

字号:    
                  

                                                      【网易评论专稿  刊出时有增删(网易专题点此进入)】


我们必须赞美童年,它让艰难尘世变成短暂天堂,哪怕在混乱、残酷或空虚的年代,它仍是最后的桃花源。我们必须记住童年,它是人一生中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我们“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 

 

洛克认为,儿童是潜在的公民及职业人,因此必须被调教;卢梭则坚持儿童自身的重要性,儿童不是达成某种目的的对象。他们都只对了一半。所有人的童年,既属于自己,是一张白板,又属于社会,不可避免地被涂抹,同时也以纯洁的镜面折射世运事变。

 

60年,共和国的儿童已经迎接过59个儿童节。这59个儿童节,穿过不同的年代,经历短缺、质朴,直到今日的繁荣、新鲜,如果为共和国的儿童节勾勒一条曲线,那么必定是向上的、美妙的弧线。

 

面对60年来共和国儿童的生活,任何一种叙述都是简陋的,任何一种议论都是单薄的。我们能做的,只是讲出自己看到的60年童年曲线轮廓,一种可能发生过的图景。

 

50年代的童年:在运动中成长】

 

生活在五十年代的孩子,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第一代,他们中的很多人,被称为“共和国的同龄人”。1955年的著名儿童题材影片《祖国的花朵》,赋予了红色中国的儿童们“花朵”的专称。

 

这是一个简朴的时代,也是一个运动迭起的时代。起初,城镇的孩子走出拥挤的瓦房,行在“麻石路”上,去观看镇压反革命的现场。乡村的孩子则跟随父母,去领取土豪劣绅的马、骡子或雕花大床。等到1957年,知识分子的孩子仍旧欢喜地看着《水浒》、《三国》的连环画。这些连环画都出自名家之手。作为孩子,他们不会觉察到,自己的父母常在家窃窃私语,甚至愁眉对坐。。等到1958年,农村的孩子高兴地跟着父母走到公社食堂,吃起大锅饭。猪一头一头地杀掉,孩子们可以吃个饱。但是很快,他们将发现,可以吃的东西太少、太少。

 

在这个年代的末期,到处矗立起炼铁炉,孩子们去捡煤渣,顺便看叔伯们从炉子里运出一坨又一坨的废铁破铜。而这些疙瘩,原料可能是孩子们家里的大铁锅、铜门环,或者爷爷洗脚用的铜盆。

 

为了饲养炼铁炉,大批树木被伐倒,孩子们走在日益稀疏的山林里,觉得惆怅。麻雀的叫声也再不热闹,因为“除四害”。孩子是很好的小帮手,用弹弓,用笼子,用网,用敲击脸盆制造的噪音。据说鸟儿除了被打死外,吓死或累死的也不少。

 

在这个新旧交替的年代,涌现了一批传唱至今的儿童歌曲。比如,“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人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1957年)。又如,“月亮在白莲花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1958年)。当然,也有更加简单直接的童谣,“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专吃杜鲁门”。

 

 

60年代的童年:身体饥饿与精神填饱】

 

有一天,孩子在食堂吃到玉米面做的稀粥,开始 觉得好吃,一顿吃三碗。以后老吃,就烦了,而且还不顶饱。这其实是“三年自然灾害”的开始。此后两三年内,饥饿感成为孩子无法摆脱的密友。即使如此,他们 在放学路上也不会去偷地里的蔬菜。共产主义的儿童教育在道德情操培养上相当过硬,祖国的花朵们宁肯选择凋谢,也不会冒着被鄙视、处罚的危险去偷窃。

 

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都跟老师一起在学校里种菜。去野地里挖野菜的孩子也络绎不绝,他们有的挖着挖着就一头栽下去,再起不来。是饿死的。这种境况到1962年后有了改善,基本得益于政府1960年提出并在随后数年贯彻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被破坏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得到改善,孩子的瘦肚皮有了初步保障。

 

1963年,孩子们开始接受一位新的偶像——雷锋。这位偶像在孩子们心中也一直住到至少上世纪90年 代。孩子们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雷锋做啥我做啥”——一看到列车,就想为辛苦的列车员倒水;一看到老奶奶,就希望她摔倒然后上去扶;一看到比 自己年纪小的孩子,就恨不得他马上迷路,好送他回家;一看到农民伯伯的拖拉机开过,就盼着它陷入泥坑,可以上去跟同学们一道把它推出来。当这些受助者问孩 子们名字时,他们会扑闪着大眼睛,回答:“不要问我的名字,我叫红领巾”。而最后这句话,也成为80年代小学作文的必备句式之一。

 

上缴苍蝇尸体也是“学雷锋活动”的内容之一。 活动最后演变成硬性指标,每天都要交几十只苍蝇,表示自己为祖国卫生做贡献……一位当年的孩子回忆说,“我在上学路上也时刻紧攥着一只自制的苍蝇拍,不走 大道,专挑污水横流的小巷,哪里臭就往哪里奔,并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我母亲因为我在吃饭时突然放下碗,状若疯狂地去追杀苍蝇,吓得摔碎碗,把我狠狠 地揍了一顿。”

 

60年代的孩子,在身体饥饿与精神填饱中成长。而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让作为红小鬼的他们,得到又一次“精神丰富”的机会。遗憾的是,这种“精神丰富”,却是扭曲的,被愚弄的,反天性的。

 

70年代的童年:阳光灿烂的日子】

 

70年代度过童年生活的孩子,阳光特别灿烂,因为红太阳高悬。样板戏是他们的流行音乐,《红灯记》就是他们的S.H.E.、《沙家浜》就是他们的周杰伦,《智取威虎山》就是他们的林肯公园乐队。

 

当时的物质依旧贫乏,但孩子们的心情是快乐的。女孩跳橡皮筋、跳格格、踢毽子,男孩打弹子、拍画片、扔子弹壳……与人交往的游戏,与大自然玩耍的游戏,是70年代末与80年代中期以前,孩子们的娱乐主流。在街道上,随处可以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嬉戏的场景,他们背着军绿书包——这在当时可是最时髦的饰品,好比今日的LV;骑着28加重的自行车,或者徒步滚着铁环,呼啸而去。若在乡镇间,还可以看到儿童笑嘻嘻地追赶拖拉机,跳上车斗,或者就吊在车尾,蹭搭便车。

 

部分早熟的小孩子,不满足于玩这些幼稚的“过家家”游戏,他们跟在各种战斗团身后,观看甚至参加武斗。在武斗重灾区的重庆,就出现过10来岁的小孩为武斗者运输武器,活像巴黎公社那位著名的“公社小男孩”。

 

孩子尚武的习气,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有充分表现。板砖、刀子和武装带上,刻着生活在70年代的孩子们的童年与青春。这一切得到了领袖的默许与倡导,毛泽东在接见红卫兵负责人时说:“我才不怕打,一听打仗我就高兴,北京算什么打?无非冷兵器,开了几枪。四川才算打,双方都有几万人,有枪有炮,听说还有无线电”。

 

1978年是关键的一年,革命的童年至此终结,改革的童年即将全面铺开。一元将走向多元,专制将走向威权。孩子们对此不了解,也不感兴趣,但他们的生活,仍将迎来相应的、沛不可御的变化。

 

80年代-90年代中期的童年:质朴游戏】

 

生活在80-90年 代中期的孩子,拥有可能是建国以来最幸福的童年。在这个年代,旧的毒素虽未肃清,旧的美德也还残存。孝顺、义气、忠诚、舍己为人……,是真实且主流的价值 观。与此同时,商业海潮渐次弥漫,但尚未席卷所有角落。要言之,政治对孩子的关照,在这个年代明显减弱;商业对孩子的诱奸,在这个年代也未为主流;孩子的 群体习性浓厚,不像稍后时代的独生子女那样经常沦为小孤岛。于此年代成长的孩子,有相对自在的空间,相对密切的人际交往,更可能健康成长。

 

质朴游戏是这个年代长大的孩子的集体记忆。滚 铁环、拍烟片、打子弹壳、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斗鸡、抽陀螺、抓子儿……印象深刻的还有吹纸人,就是剪下连环画中的骑马战将,互相吹着厮杀。 技术好的能吹出各种角度的旋转,还能把纸人吹起来从半空中落下刺对方脑袋,最后这招其实不实用,但是很有型,可以从心理上打击对手。

 

在质朴游戏之上,电子游戏冉冉升起,大约始自80年代后期。从最早的魂斗罗、超级玛丽、沙罗曼蛇等插卡式游戏,到后来的街霸、侍魂、三国志等街机游戏,深入童心,风靡一时。

 

与此同时,港台乃至日本、欧美流行音乐、影视、卡通等娱乐产品也大规模登陆中国内地。由此衍生了不干胶明星贴纸、海报、磁带、录像带、报刊等等产品。

 

当《霍元甲》播放的时候,可说是万人空巷。在孩子心中有同样重量的电视剧还有《射雕英雄传》。《射》片中翁美玲、黄日华、苗侨伟等人的不干胶,更是遍布大小书包、文具盒、笔记本。

 

就动画片而言,男生最爱《变形金刚》,他们常 在空地上跑来跑去,一边模拟变形的声音,一边大叫“汽车人,变形出发!”;女生则爱《花仙子》,每个女孩心里都藏着一片七色花。就漫画而言,日系的《圣斗 士》、《七龙珠》,港系的《中华英雄》、《龙虎门》等,都是那个时代孩子的永久回忆。

 

港产片也是童年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雄本色》一出来,叼火柴棍的小男生到处可见;《赌圣》系列,则推广了大背头和巧克力……那是港片的黄金时代,也是我们的花样年华。

 

精神娱乐之外,更有口腹享受。这个时代的主流零食,民俗味道浓郁,萝卜片、烤红薯、冰粉、糖人、棉花糖、炮筒、棒棒糖、拌肠儿……此外,还有现在已少人吃的东西:果丹皮、酸梅粉、麦乳精等。零食中如雷贯耳的品牌,则至少有:大大口香糖、太阳牌锅巴、娃娃头雪糕……

 

太罗嗦了,人一回忆童年,就是这种鬼样子,但心里一定泛滥着伤感与愉快。

 

 

90年代中期以后的童年:升级与差距】

 

生活在这个年代的孩子,毫无疑问将成长为这个国家有史以来最具独立精神的公民。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下,孤独地成长。

 

生活在这个年代的孩子,大多已不屑于或没机会玩诸如吹纸人、打子弹壳的质朴游戏。他们被卷入电脑时代,稍后更被卷入网络时代。

 

娱乐升级,从电子游戏升成电脑游戏,乃至网络游戏。可是,尽管游戏的花样比之前任何一个年代都多,孩子的孤独感却空前强烈。独生子女是一个因素,新媒体制造的拟态环境是又一个因素。在80年代以前,孩子面临的主要是印刷媒介,这种媒介很难制造拟态环境,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与自然交流,与人沟通;到了90年代,孩子面临的主要是电视媒介,可能接触到大量的成人信息或准成人信息,从而早熟。而电视媒介制造的拟态环境,又使孩子部分失去现实感;这一切在2000年以后变本加厉,因为网络媒介的崛起。我曾见过7岁的孩子在QQ上谈情说爱,也逮住过13岁的初一学生从网络获取色情资讯。在网络世界,真实的社会身份被隐匿,孩子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而巨量信息又如天风海雨般卷袭而至,孩子很容易就在网络世界中提前成熟,童年的特征及乐趣也随之消失。(不过,也有人提出,网络时代的童年,是“转型”,不是“消失”。

 

娱乐升级的同时,孩子的负担也在升级。各种技艺培训:钢琴、舞蹈、国际象棋、书法、绘画……就像十座大山一样罩在孩子身上。此外,还有奥数培训等众多课外辅导。儿童培训课程是一个完整而邪恶的利益链条,而从中最不能获益的,就是儿童本人。

 

上述只是经济条件较好家庭的孩子,还有相当数量的相对不富裕家庭的孩子,没有娱乐升级的愉悦,也没有负担升级的困扰,却如余华所说的,活在巨大的差距里。90年代后期,中央电视台在儿童节期间采访各地的孩子,问他们最想得到的“六一”礼物是什么。一个北京的小男孩想要一架真正的波音飞机;一个西北的小女孩却羞怯地说,她想要一双白球鞋。

 

【小结】

 

普鲁斯特说:“回忆童年,可从世俗秩序中获得短暂解脱,带来对生活的全新领悟”。我们在此回顾共和国孩子这60年的童年生活,希望也能增加对现实世界的一丝理解。波德莱尔说:“天才就是呼之即来的童年”。那么,且让我们在回忆童年、理解童年、珍爱童年中得到这份天才,并以之对待我们的孩子。

 

60年来,如同我们国家生活的其他方面,儿童生活也从种种束缚中渐渐解放。但是,要让他们的童年成为真正的童年,不受意识形态烧烤,不为世俗私欲侵扰,不因新技术而迷失,也不再有天堑般的差距,要走的路还有很远。而这样的童年,既庇护孩子们健全地活在当下,也使未来充满希望。

FreeRange story - 数学Geek想要改革华尔街的定量分析

FreeRange user liu monokeroz wanted you to see this:

"数学Geek想要改革华尔街的定量分析"

想象一下,一位航空工程师设计一架超级先进的客机,为了能在天上飞行,工程师需要让飞机满足基于牛顿第二动力学(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的空气动力学方程式。问题是工程师无法让飞机和方程式和谐统一起来,飞机超重,而且也没有足够的推力。然后令人意外的是工程师没有去修改他的设计,而是去改造方程式去满足飞机设计。从纸上看,飞机能飞,但当它被造出来并运载乘客时,开始的旅途一切正常,但最终它却坠机了。这就是过去几个月里定量金融学发生的事情。 现在,业内最有影响力的定量分析师,毕业于牛津大学的数学家,49岁的Paul Wilmott表示他知道从何处开始改造定量分析。曾预言过华尔街崩溃的定量分析师和《黑天鹅》作者Nassim Taleb说,Wilmott是唯一一位真正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的人。Wilmott正通过CDF(Certificate in Quantitative Finance)拯救定量数学家,让人们远离未来的灾难。Wilmott说,"我们必须回去再测试模型,而不是敬畏它们。"他指出工作是艰苦卓绝的,认为一些重要的控制金融业方向的原则可能是错误的。

Solidot

FreeRange WebReader - bringing the Internet to your mobile phone like never before!

Reading this on your Windows Smartphone, Palm or Blackberry? Try it now by clicking http://mwap.at

FreeRange story - 猜猜“常凯申”是何人

FreeRange user liu monokeroz wanted you to see this:

"猜猜"常凯申"是何人"

中央编译出版社去年出版了《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编者是清华大学历史系的王奇副教授,该书的主要内容是系统梳理中国(包括台湾),俄罗斯及西方学者对中俄国界问题的研究成果。仅仅从出现的问题来看,这本书应该属于应景和应付之作。书中有太多的误拼和误译,其中最离谱的当属把蒋介石的英文名Chiang Kai-shek翻译成常凯申(百度快照,豆瓣原文已删)。高山杉列出多处名字错译: 乔治(George N. Curzon)→寇松勋爵;林海青(Hsia Ching-lin)→夏晋麟(作者还不如把Hsia Ching-lin还原成"林青霞"呢);罗金帮(Lo Jung-pang)→罗荣邦;常凯申(Chiang Kai-shek)→蒋介石; 胡良辰(Hu Liang-chen)→胡良珍(这位台湾学者的论文 《中俄尼布楚界约的检讨》在第25页著录过,可一换成威氏拼音Hu Liang-chen,作者就认不出来了);程天方(Ch'eng T'ien-fang)→程天放;费尔班德(J.K.Fairband)→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作者多处把Fairbank误拼成Fairband);苏春月(Hsu Chung-yueh)→徐中约(Hsfffffc3fffffbc Chung-yueh);楮东苏(Ch'? Tung-tsu)→瞿同祖;福罗舒(Fu Lo-shu)→傅乐淑;克里斯德或奎斯特(R.K.I.Quested)→郭玟曼;斯宾塞(Jonathan Spence)→史景迁;林堂(TangLin)→董霖(William L.Tung;作者不仅颠倒了董霖的姓氏,而且把Tung误拼成Tang);林T.C.(T.C. Lin)→林同济;陈方志(Agnes Fang-chih Chen)→陈芳芝;赫萨(T.A.Hsia)→夏济安.....

Solidot

FreeRange WebReader - bringing the Internet to your mobile phone like never before!

Reading this on your Windows Smartphone, Palm or Blackberry? Try it now by clicking http://mwap.at

2009年5月31日星期日

CCTV-新闻调查十年精选回顾

《CCTV-新闻调查十年精选回顾》ISO[光盘镜像]

请登录
关闭
状态: 精华资源
摘要:
发行时间2009年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时间: 前天 发布 | 6小时前 更新
分类: 综艺   新闻综合  
统计:685次 浏览 | 16次 收藏
收藏: fav
相关: 分享到饭否  分享到嘀咕  分享到Twitter  订阅本资源RSS更新  美味书签  收藏到QQ书签  subtitle
中文名CCTV-新闻调查十年精选回顾
版本ISO[光盘镜像]
发行时间2009年
电视台CCTV
主持人柴静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简介

IPB Image

十年沉淀,千锤百炼,央视新闻中心精品栏目《新闻调查》以敏锐的捕捉,独特的视角,特别奉献。
《新 闻调查》创办于1996年5月17日, 是中央电视台深度调查类栏目。十年来,《新闻调查》以理性、平衡、深入的态度探寻事实真相,深刻记录了中国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和时代进步的足 音。历经十年沉淀,首次从近500期节目中精选了21期奉献给大家,这些节目在具有观看价值的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