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3日星期三

Liu Mono shared an article with you from Pocket

 
 
 
Liu Mono shared with you:
 
 
 
 
  龙应台:对30万平民大屠杀的长春围城  
 
  m.dwnews.com  
     
 
  1948年5月23日,解放军对防守长春之国军完成包围,并切断国军空中运输开始,直至10月19日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倒戈、新七军投降,解放军进驻长春结束,共计150余天的军事围困和经济封锁。围困战初期守军严禁居民出城,后期守城方因粮食不足需优先供给军队将长春居民疏散驱离至城外,由于大量难民出城之前早已粮食断绝,得到救助为时过晚,最终导致十余万至数十万难民饿毙。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中针对这场国共内战期间,辽沈战役的重要一战指出,在这场战役"伟大胜利"的叙述中,长春围城的惨烈死难,完全不被提及。"胜利"走进新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代代传授,被称为"兵不血刃"的"光荣解放"。 1948年9月12日,《东北日报》关于国民党军大量官兵投诚的报道 决定去一趟长春,因为长春藏着一个我不太明白的秘密。 最晚的班机,到达长春已经是五月十三日凌晨一时。即使是深夜,即使昏暗的街灯照在空旷无人的广场上,看起来有点辽阔、冷落,你还是看得出长春与众不同。宽阔的大道从市中心四面八方辐射出去,广场特别多,公园特别大;如果你曾经走过莫斯科,走过柏林,走过布达佩斯,长春给你的第一印象就会是,嗯,这个城市有首都的架势、京城的气派。 长春的五月,风还带着点凉意,抱着孩子的母亲,把围巾绕在孩子脖子上,孩子迎风露出来的小脸,像北方的苹果。我站在人民广场的边上,仰头看着广场中心那个高耸的碑。 一九四五年八月,在接受日本人统治十四年之后,当苏联红军以"解放者"的姿态进城,并且在长春和渖阳中心建起那些高大的战机、坦克纪念碑时,长春和渖阳的人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在那纪念碑上落款,说"长春各界人士"共同纪念?事实上,在纪念碑落成,"长春各界人士"在向红军致敬的同时,红军正在城里头烧杀掳掠。 那一年冬天,二十一岁的台北人许长卿到渖阳火车站送别朋友,一转身就看到了这一幕: 渖阳车站前一个很大的广场,和我们现在的(台北)总统府前面的广场差不多。我要回去时,看见广场上有一个妇女,手牵两个孩子,背上再背一个,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拿一件草蓆,共五个人。有七、八个苏联兵把他们围起来,不顾众目睽睽之下,先将母亲强暴,然后再对小孩施暴。那妇女背上的小孩被解下来,正在嚎啕大哭。 苏联兵把他们欺负完后,叫他们躺整列,用机关枪扫射打死他们。许长卿所碰见的,很可能是当时在东北的日本妇孺的遭遇,但是中国人自己,同样生活在恐惧中。 一九四五年的冬天,于衡也在长春,他看见的是,"
 
     
 
 
 
Don't have time to view this now?
Sign up for Pocket and view this page later.
     
  Get Pocket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