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直通中南海 数万留言给胡温
【多维新闻】人民网子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9月8日发布消息称其推出了“直通中南海”给中央领导留言栏目,旨在让广 大网友对中央领导人倾诉心声,给中央机构提出意见建议。充满神秘感、代表着中国政治权力心脏的“中南海”,使得这一消息极具吸引力,迅即引发强烈关注。有 报道称,短短数天,登入该栏目,给中共领导者胡锦涛、温家宝留言的人便近5万。
多维记者进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后,在其首页右栏中共9常委照片下方,点击“中央领导人中央机构留言板”,跳转的网页威严肃穆。一片鲜亮的中国红背 景,一道推开的中南海新华门,呈现毛泽东手书的“为人民服务”五字,画面正中央赫然上书“直通中南海”。随后的网页,便是可给中共28位领导人和27家中 央机构留言的栏目。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直通中南海”栏目网页截图
网络问政,时尚的公关
人民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直通中南海、给中央领导人留言的功能,早已存在,此次只是在其基础上的重新整合包装而已。这要追溯至2008年。当年胡锦 涛造访人民网,同网友交流,开启中国“网络问政”元年,同年,人民网开设了这一功能,此次的整合便是网络问政的新包装,是中共的又一次公关。
长期给中共党政干部应对媒体做培训工作,担任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的李希光接受多维新闻采访时指出,此举与白宫开电子邮箱,普京开博客意义一样,都是一种执政者树立公众形象,争取民心的手段。
截至9月13日下午5点,记者查询给胡温的留言数总计约为47,000余条,内容集中于反腐败、房价和教育等焦点问题,其中尤以反腐为重。在9位政治局常委中,给主持中纪委的贺国强留言的数目,仅次于胡温。在给中央机构的建言中,最受关注的也是中纪委。
“直通中南海”参与人数众多,反映问题尖锐等特点,让北京学者们乐观以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莫纪宏对媒体表示,“直通中南海”已成为 中国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同时也为执政者打开了一个了解社情民意的崭新“窗口”——百姓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这些问题 都能在留言板上直接看到。更有学者指出,此举提高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也体现了中共领导与中央机构渴望了解民意的迫切心情。
然而在一些西方媒体看来,网络问政背后寓意的是中共的危机。最新的官方互联网报告显示,中国已有4亿网民,这代表着有更多的民意集中于互联网,英国 《金融时报》就称,由于网络的存在淡化了官方媒体传统的信息垄断地位,中共的这种努力已变得更为迫切。而腐败、滥用职权等种种一党执政的弊端,如今在网络 上每天都能看到。有基于此,中共建立一个民意宣泄的渠道,也算顺势而为。
另也有观察人士向多维新闻指出,拿“直通中南海”做政府公关是一大败笔,“直通中南海”的直观印象是“直通紫禁城”,是中国古代的“直达天听”,这 相当于代表了中国平民与最高执政者之间存在着鸿沟,意味着他们之间的沟通渠道存在弯路。相对于现代传播理念下白宫的邮箱与普京的博客的名字,“直通中南 海”代表着一股腐朽的中国皇权专制之气。
等待回复,渺茫的希望
在媒体狂欢于对“今日落一笔,或能影响国家大计方针”的期许下,网友们普遍对数万留言能否获胡温回复开始关注,但结果近乎渺茫。显而易见的是,数万 留言,中共领导人不可能一一查看或回复。人民网工作人员就向媒体透露,阅读、筛选留言和呈报民意的工作将由中央办公厅的舆情监测部门完成。
而在《华盛顿邮报》曾经工作、熟悉西方传播理念的李希光直接指出,回复的任务关键在于直通中南海的开设者——人民网。他说,白宫和奥巴马的邮箱,采 用的是一套迅捷的个性化邮件回复技术,因此,人民网也应该要有一个能干的团队回复每一封来信,让每一个人都感觉到胡温在回复千百万网民的来信。
没有回复,实效渺茫,质疑为形式主义的声音纷至沓来。在留言内容中,大赞中共的声音充斥其间。而留言板栏目首页显著位置摘取的网友留言,叫好之声居多,有说“我为直通中南海叫好!”也有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因此,难怪有网友指责该栏目在自弹自唱,只是形象工程。
加之,留言板设有26条的发言规定,每发一言,须等待30分钟要审核。更有网友反应,试图指责中国共产党缺乏民主的留言无法发出,进行过此类尝试的计算机用户,可能无法再向胡锦涛的留言板发信。
在质疑声中,留言板的悄然调整加剧了猜测。从14日起,在各领导人的照片下,不再有“查看留言”的标签,仅仅只剩下“点击留言”的标签,这意味 着,13日还可以查看给胡锦涛留言的内容及数目,已经不能;对于留言给胡温的上访者们而言,他们自己的留言,将不知所综,更不用提及回复。记者就此致电人 民网工作人员,得到的回复是,栏目正在调整,而是否还会有此功能,也不得而知。
同时,在同属网络问政的“地方领导留言板”取得44位省委书记、省长,近160位地市级“一把手”回复留言的成绩下,是平均回复率的低下,如最高回 复量为662的河南某市,留言量却有1,929个,回复率不到4成。还有,近期被广为诟病的地方政府网站成为摆设,也均使中共推行的网络问政饱受指责。对 于直通中南海而言,一旦问题未能得到及时的反馈,民众反而会怀疑这种沟通的效果,民意沟通中南海,如李希光所言,政府树立公众形象,拉拢民心的目的,很可 能会适得其反。
(秦风 编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