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6日星期三

李克强“挤水分”中国股市跌穿1900点

李克强"挤水分"中国股市跌穿1900点

【多维财经】中国股市基准指数在6月24日大跌5.3%之后25日继续下跌,截至25日中午收盘,沪指报1,888.68点,跌3.8%。中国目前经济基本面不佳,增长放缓、银行不良率上升、IPO重启预期等,种种负面因素共振,导致股市出现近几年少有的暴跌行情。这也被认为是新任总理李克强为中国经济"挤水分"的一种必然结果。

A股历史上,沪指单日跌幅逾5%的交易日有103次,跌幅逾10%的有11次,单日最大跌幅为1995年5月23日的16.39%。业内将单日跌幅超过5%的日子,命为"股灾日"。历次股市大跌,中国政府不日便会"放水"救市以挽回市场信心,但这次,中国央行显然不打算这么做。在周一(24日)发布的公告中暗示,银行业可以自己解决问题。央行称:"当前国内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并要求各行密切关注信贷扩张和流动性管理问题。"
央行的言下之意就是:自己闯祸自己负责。中国央行的态度似乎表明,李克强正决心化解国内银行体系近年来蓄积的金融风险,即使导致经济急剧放缓也在所不惜。
很多学者认为,管理层"不作为"是想通过此次事件进行一次"改革闯关",将之前4万亿激发的金融泡沫挤出去,理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思路,将以前逢危机就印钞票的发展思路,转变为放开市场、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不再走老路。李克强今年3月就任总理以来,一直承诺要用一种更具市场导向性的方式来管理经济。李克强的经济顾问们正在努力重组中国经济,使之能够对市场力量作出更好的反应。
今年5月13日,李克强表示,目前的中国经济,"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 随后,李克强在6月8日表示,"要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6月19日在上海30日同业拆借利率飙升至7.6%的当天,中央银行给各商业银行开闸放钱一直按兵不动,李克强第三次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在金融领域的"新政"是李克强上任来诸多领域改革中的一项。一些分析人士猜测,这或许反映了李克强带领的新一届政府应对金融风险隐患的强硬姿态。
随着对中国信贷增长不可持续的担忧逐渐加剧,李克强对金融市场的严厉正是实体经济所需要的。2012年,中国信贷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已从2008年的123%升至180%左右。与此同时,GDP增速却一直在放缓,而且有进一步减慢之势。这说明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已经破裂,暗示越来越多的资金被用于债务再融资和投机。
可见,继续通过信贷扩张来刺激经济增长已不是办法,而且这也与中国政府鼓励以高效投资和扩大内需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宏大目标相违背。为此,李克强一再强调要盘活存量资金,让信贷实实在在服务实体经济。分析人士认为,李克强上任百天以来,对经济的调控也重在"筑底",包括结构底(重新梳理经济结构)、金融底(摸清并梳理资金流向)、产业底(治理三高产能,提升产业利润率)。此次股市大跌正是李克强构筑"金融底"过程中的一次阵痛。
不可回避的是,对银行业进行市场约束对中国新一届政府来说是痛苦的。信贷增速下降意味着业已低迷的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但如果这是消除未来一场更大的危机、使中国经济走上可持续增长之路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么它就是值得的。"目前变得明朗的是,中国新一届经济领导班子愿意承受某些短期痛苦,以换取长期收获,"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经济学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表示。
中国政府现在不急于"救市"正是为了更长远的"救市",管理层可能一早就有布局了。有分析认为,经历此轮调整后,中国股市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起步。不过,这轮调整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大幅并且快速的翻身短期内难以实现,企业、小散户、央行都需要忍耐一段时间。
截至收盘沪指报1,959.51点,跌3.73点,跌幅0.19%,盘中最低下探至1,887.77点。深成指报7,495.10点,跌93.42点,跌幅1.23%。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