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6日星期四

理性看待孙东东事件 / 萧瀚

来自 追�堂 - 雅典学园法律博客 追�堂发表 收录于12时14分前

梵高:精神病院的走廊

理性看待孙东东事件

萧瀚

1. 孙东东教授说:"对那些老上访专业户,我负责任地说,不说100%吧,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都是偏执型精神障碍。"结果,群情激愤,甚至访民到 他住地游行,随后,孙老师"4月6日通过中新网发表致歉声明,就其最近在接受采访时一些内容因表述不当引起争议和误解表示遗憾。他表示,如果因这些内容伤 害了一些人的感情,诚恳地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歉意。"

2. 如果孙老师说的这个数据缺乏统计基础,他确实应该为此道歉,但无论从我的朋友们的实际生活接触经验来看,还是我自己的经验来看,仅就科学意义上说,他的错是错在数据上。

3. 孙老师这句话之所以引发如此轩然大波,除了访民舆论、社会舆论受压已久之外,跟孙老师的说话本身语气上存在着一定的冷漠也有很大关系,所以他不仅仅是为他科学上的失误道歉,还为他在情感上缺乏弱势同情道歉。

4. 除了上述这些问题之外,真正需要讨论的其他问题也不少,下面就做一些简单梳理。

5. 上访者是中国的司法难民,他们所要追求的公正在现实司法中往往难以得到解决,这是绝大部分情况,不过,也不能排除还有一些上访者是对公正的司法终审存有误解所致。

6. 关于前一种情况,是中国的司法制度的产物,中国司法不独立,司法权受制于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公权力、社会势力、法官职业道德等多重因素,这导致了大量冤假错案,这是上访的主力。

7. 後一种情况则源于中国自古以来推崇"一定得有个符合自己标准的说法"有关,这跟几千年的政治中心主义和道德中心主义都相关,在愚民教育之下,中国人普遍缺 乏法律意识,缺乏公民精神,缺乏基本的法律程序意识。有利于自己的证据灭失而应当承担败诉结果,这样的基本司法观念,中国普通公民还无法接受,这也是造成 上访的原因之一。

8. 在我与上访者十几年的接触中,上述两种情况都遇到过,但我一个书生真是完全没有帮助他们的能力,所以一般除了同情,最多也只是为他们写点材料、介绍学者、记者,别的啥也做不了。面对上访者的那种彻底无力感,是我多年来在这个社会中感受最深的无奈。

9. 上访者中间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精神病问题,这不奇怪,一点都不奇怪,在这样的司法制度下,无权无势、无依无靠的当事人被逼出抑郁症、偏执狂、精神病,难道有什么奇怪的?

10. 将上访者按精神病强制送治,这里也应当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上访者被这个制度逼成了精神病,确实应该送治,但病因本就是这个制度;还有一种是公权力籍精神病为由,限制上访者的人身自由。不过,无论上述哪种情况,对于公权力而言,精神病院都是他们用来消弭上访的黑监狱。

11. 总体而言,中国的信访制度就是驴脖子上挂的萝卜,主人赶着驴说,你走得快就能吃到萝卜,而实际上驴子永远都吃不到萝卜。但是,个别的信访也获得成功,这就 给了访民更大期望,于是也就使得信访制度获得更大的欺骗性。可以预见,在司法获得真正的制度性独立之前,中国的信访制度不可能取消。

12. 信访制度在本质上是个骗局,在推动司法独立的过程中,在司法独立之前,还将有大量的冤假错案层出不穷,但是信访无法解决问题。

13. 信访制度除了在社会正义的角度来讲是个骗局,同时它也是堵塞言路的有效途径,所以我给个口号:上访不如上网。尽可能地将司法不公的证据材料公之于网上远比上访有效得多。

14. 作为社会,对于上访者当有充分的关怀,无论在哪些方面。例如媒体应当尽可能地披露他们的生存境遇和司法期待,公权力部门应当尽可能地解决他们的问题,同时 尽可能快速地解决司法独立问题,教育领域尽可能地让公民教育进入各级学校,公民个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可以资助上访者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15. 对于上访者,我作为一个对此制度稍有了解的人,衷心地劝告,站起来吧,不要向这个骗局祈求什么,停止信访。如果事情不是很大,尚能忍受,那就算了,自行抚 平委屈,重新去过真正应该属于自己的生活;如果事情很大,无法忍受――"不正义,毋宁死",那就在走完司法程序之后,以自己理性地符合自然正义的原则自行 处理。

16. 上访者如果有了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得了精神病,应该得到更多的帮助,而不是得到嘲笑和冷漠,抗议孙东东教授的朋友们也不妨从另外的角度看待他的言论:如果真的有那么大面积的上访者精神病人,更说明了他们亟需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也更说明了这个制度亟需改革。

17. 我相信孙东东教授和所有有良心的人们都会期待:尽早尽快地在制度上解决信访者――中国的司法难民问题,惨遭迫害、颠沛流离、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这样的非人生活,应该永远结束,让人过上该属于人的基本生活。

2009年4月13日於追�堂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