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1日星期五

中产阶级  扩大又怎样?

中产阶级  扩大又怎样?

(2009-08-21)



● �昭鹏

中国学者陆学艺日前指出,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变大,其中包括有中产条件的私营企业主、知识分子及社会白领。中产阶级比例大致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去 年大约在22%至23%之间。这个比例相当显著,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和速度发展下去,再过20或30年,中国中产阶级很有机会成为主导中国社会,甚至政治发 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事实上,中产阶级的扩大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国家发展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之后,市场化经济促使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进入新的阶段。随着收入和生活品质提高,中产阶级在一些发达地区逐渐形成且人数不断增加的现象不足为奇。

   过去服从政治正确的年代已经远去,"阶级"在中国已不再是一个充满政治含义的字眼,如今的中国中产阶级抛弃了意识形态的包袱,务实地过着他们想过的生 活。他们的生活方式、工作形态和消费取向反映了一个新的时代景观,他们象征的是商家必须征服的庞大市场,他们是现代化中国的新面孔。

  有 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作为背景,在这次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期间反思中国中产阶级扩大有其深刻的意义。在经济层面上,培养中产阶级对中国政府来说确实有其必要 性。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在这轮经济危机中遭遇重创,经济放缓凸显了中国的内需消费尽管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市场,仍无法有效分担由外需拉动的出口所扮演的 角色,接棒驱动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一旦滞后,社会问题也相应增多,不利于国家稳定。现实中的危机往往带来改革的契机,配合经济转型和地 区产业结构调整,一个消费能力强且不断茁壮的中产阶级,将能带动中国经济发展更加多元化,进而维持稳定的增长势头。中产阶级从这个角度看,是一个经济转型 的着力点。

  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在国情复杂的中国落实任何改革,过程必将经历一些曲折,也必须承受一些风险。中国要转型成为一个真正以中产阶级为骨干的社会,自然回避不了阻碍和挑战。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制度能否跟得上中产阶级的发展和变化,将考验中国政府的的政策适应能力。

   中国中产阶级是一股维护稳定还是诉求改变的力量,取决于政府在制度设计和社会管理方面的能力。除了创造经济增长,它也必须能在社会分配问题上有所建树, 并在一些公共政策层面,如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教育、环保等方面,为中产阶级解决制约他们提升生活水平的困难。避免中产阶级贫困化,才能释放其中的 社会稳定力量。公共政策如果不到位,中产阶级也可能对政府产生不满,形成另一种政治压力。



当中产阶级构成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何在利益结构向来牢固的体制内争取权益,其利益又如何在政治权力排比中获得充分反映,是一个未来值得关注的面 向。而享受经济开放成果的中产阶级,是否必然会进一步诉求政治变革和松绑,是一个长期被讨论,但至今没有定论的课题。毋庸置疑的是,中国政府必将顺应社会 变化,调整自身的治理方式,加强其执政能力,只是没有人可以准确地预料它的实际行为。

  而在这个关键点上,关心中国的人还在关心,观察的人也还在观察,中产阶级在中国可不可能成为一股进步的、积极的社会力量。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