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点-蓟燕春秋]从虚拟到广场
● 叶鹏飞
即将在10月庆祝建政60周年的中共,已经把"维稳"视为今年重大的政治任务。近日爆发的两起规模较大的地方骚乱,却凸显了"维稳"政治目标遭遇的复杂挑战。
15日江西省南康市数百名家具业主因抗税而引发骚乱,民众不但掀翻警务车和冲击政府机关,更一度阻断了大广高速公路江西南康段进出口处。两天后的17日,湖北省石首市酒店厨师非正常死亡案,政府和家属为了抢夺尸首,最后演变为连续三天、卷入数万人的警民冲突。
这两起"群体性事件"最特别的地方,在于除了现场参与的民众外,还有千里外各个角落数量更为庞大的群体,在第一时间围观和议论――他们是中国日益壮大的网络族群。
通过新开发的各种中外网络社交媒体,骚乱现场的情况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的方式几乎在互联网同步直播,在总人数估计已经突破3亿网民的中国,任何一刻在线关注的人可能都有数十万。他们交换信息,议论事件,形成了最直接和有力的公共舆论。
官方显然也注意到这个新现象,《�望》新闻周刊6月1日警告,一呼百万应的"网上群体性事件",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损害百万群众心中的党政机关形象";更值得注意的是,网民互动已经从以往的"说说就罢"蜕变为"从说到做"――从虚拟世界的参与投入到行动的广场。
当局在天安门事件20周年前夕刻意大量停闭各类网站,尤其是那些具备互动功能的社交媒体,正是面对互联网界这股新趋势的具体反应。
以保护青少年免受色情内容污染为由的"绿坝"软件,因为拥有在个人电脑终端过滤甚至监控信息的能力,成为只具备被动屏蔽信息功能的"长城防火墙"之外,能直接针对广大互联网用户传播信息和意见的新利器。
虽然中国政府在庞大内外舆论压力下暂停强制推行"绿坝",官方在极富政治象征符号的央视《新闻联播》,以及《焦点访谈》、《新闻1+1》节目,对谷歌中国"传播淫秽色情信息"重炮轰击,意味着监控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战斗还未结束。
"网上群体性事件"的说法反映了政府对虚拟世界的负面态度,然而吊诡的是有能力和兴趣上网的中国民众,却又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他们很多是从事高增值行业 的中产阶级,也是支撑政府财政的重要群体――6月17日财政部公布资料说,2008年工薪阶层已经占了全国个人所得税总收入的一半。
这或许说明为何官方在网络控制上举棋不定,在6月4日前夕被停闭的各类网站服务,纷纷在周年祭日后恢复。除了不能让中国自外于全球化互联网信息太久的压力外,不轻易得罪支撑既有体制财政的中国网民,恐怕也是顾虑之一。
国际经验说明,局限在以中产阶级为主的互联网舆论,由于和下层民众的生活关切不同,很难形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可是中国的情况似乎又较为特殊,对社会公义的普遍要求,正逐渐成为凝聚各阶层联合的共同动力,因而与当局一味"维稳"的目标可能产生对立。
网上消息称,进驻石首市的军警很多操湖南口音,因为湖北省内的武警机动部队多在巴东,应付各地自费到巴东声援邓玉娇的网民后援队。设想"网上群体性事件"的一呼百万应现象,如果碰上地方骚乱的此起彼伏,势必让当局疲于奔命。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官方并非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是网民从虚拟到广场,也势必增加维稳的难度;如何走出这个治理困局,需要决策者摆脱既有的思维框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