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名人录之解密张爱玲(一)——华丽家族
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她的旷古才情与悲剧命运至今仍是一个文坛传奇。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她何以既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又享受极度的孤寂?她到底生长在怎样的家庭里?而这与她的人格与命运有着怎样的关系?海上名人录,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为您讲述文坛才女张爱玲的传奇身世。
张爱玲是一个现代作家,是一个民国女子,张爱玲是书,张爱玲是画,张爱玲是一个符号,是一个象征,我们称之为叫张爱玲现象。
关于张爱玲其实有三冷三热。从学术界来讲,海外比较热,相对来说,内地的学者比较冷。作家里面,喜欢张爱玲的人不模仿,贾平凹、阿诚;模仿的人否认,王安忆。
第二个呢,从社会上来讲呢,民间热,上层相对比较冷。什么叫民间热,就是很多张迷。知识分子当中有意思了,我告诉你,张迷不多,反而金迷(金庸迷)比较多。
第三个,我称之为男冷女热,这个当然我没有数据统计,但是据我一般上课,讲张爱玲的女学生多,开会也是女的多,我不知道买书的是怎么样?
开 宗明义说,本人是男性,在大学也算上层建筑,在海外教书,可是有内地学术背景。所以理论上我应该是冷比较多,热比较少。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差不多两个礼 拜,我们要一点一点要批判张爱玲,同时呢,要喜爱张爱玲。我想说的是,大胆地解读符号,过分地分析她的现象啊,但是还是最重要要从她的作品、从她的人开始 阅读。
张爱玲的晚年很凄凉,死了几天以后还没人知道,房间里没有任何家具。晚年又到处不断地搬家,最叫我不能思议的是,洛杉矶是一个汽车社会,可是最后20年,张爱玲在洛杉矶是没有车的。后来我碰到了最后有份撒她骨灰的南加大的张措教授,他说:“徐子东,你就算在街上见到了她,你也不会认识。”她戴一个假发,穿一个最便宜的拖鞋,说难听一点,就在街上摔跤了,你也不敢随便去扶的老太。
大家知道,她的口号是“出名要趁早”,她的一生华丽,为什么她要把自己放逐在洛杉矶,可以说是自绝于世。我不禁想起胡兰成讲过一句话,说站在张爱玲跟前,再豪华的人也会感受威胁,看出自己的寒伧。这个1995年苍凉去世的人,是在1920年阴历9月30日华丽出生,为什么说她华丽出生呢,她当时出生在上海,叫麦德赫司脱路,就是现在的泰兴路,跟麦根路(泰安路)交界,临苏州河一栋大别墅,20多个房间。这个大别墅是李鸿章给他女儿的陪嫁。
在张爱玲出生的5年前,她的父亲叫张志沂,她的母亲叫黄素琼。被认为是金童玉女结婚。张志沂的父亲是谁呢?张佩纶(1848-1903,清末大臣),清代非常有名的叫清流派。这里我们要理解张爱玲,我们必须花一点时间,讲讲她这位祖父叫张佩纶。其实真正现在作家里,谈得上贵族出生的,好像还只有张爱玲。台湾一个作家李昂说过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她说:张爱玲这个女人,替她跟很多女人都活了一遍。我把这句话改一改:她的祖父张佩纶啊,早就替我们今天很多读书为官的人活了一遍。他二十几岁中举进士,28岁就做侍讲学士,后来官做到侍讲署得御史。李鸿章一直很喜欢他,很早就一起在曾国藩手下合作过,所以李鸿章出来以后就把他留在身边做文书,然后就是把他的不到18岁的女儿啊,嫁给了当时已经40来岁的张佩纶。
1922年,张爱玲2岁。他们家从上海搬到天津,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她父亲花天酒地,养姨太太、嫖妓、赌、烟,烟不是这个抽烟,是鸦片。而她母亲呢,是一个正好相反的人物,她母亲看不惯她父亲。1924年,这时候正好28岁,小孩4岁,她母亲就离家出走到英国去留学。请记住这个28岁,后来白流苏(《倾城之恋》)离开上海到香港去,也是28岁。
1928年张家就重回到上海。她弟弟后来回忆,他说:“我们的童年跟青年是父亲母亲、迁居、复合、离婚贯穿。其中的波折伤痕,我姐姐最有体会的。”
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张爱玲怎么样继续长大呢?怎么样开始做她的天才梦呢?怎么样最后变成了一个今天影响我们这么多人的一个作家呢?我们将继续阅读张爱玲。
海上名人录之解密张爱玲(二)——天才梦
海上名人录之解密张爱玲(二)——天才梦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张爱玲《天才梦》 少年早慧的张爱玲率性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她并不知道自己天才的一生会被多少后人铭记追溯。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为你揭开少年张爱玲的神秘面纱,解读贵族少女天才梦。
当张爱玲的父亲再婚的时候,张爱玲已经读中学了。这个中学叫圣玛利亚女中,后来跟中西女中合并,变成市三女中。所以现在,市三女中讲起来就是张爱玲的母校,其实是有一点不完全相干。 中学里边张爱玲有一个理想——“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我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自己有房子,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的理想”。 在理性上,张爱玲这时候已经中学生。张爱玲一面看不起她父亲的家,一面她喜欢。她说“我喜欢鸦片的云雾,雾一样的阳光,屋里乱摊着小报,(直到现在,大叠的小报仍然给我一种回家的感觉)看着小报,和我父亲谈谈亲戚间的笑话——我知道他是寂寞的,在寂寞的时候他喜欢我。父亲的房间里永远是下午,在那里坐久了便觉得沉下去,沉下去”。 张 爱玲的作品里一样充满了那种鸦片的云雾。请大家注意,这个鸦片是一个比方,就是叫人迷醉的东西,罂粟一样的味道。“雾一样的阳光,沉下去沉下去”。大家想 想这个家庭多么的反差,她这个父亲那边是鸦片阳光,母亲呢,母亲是五四是留学,新思潮、新服饰,叫她进新的小学,绘画、音乐,后来还支助她到英国、香港读 书。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张爱玲在她记忆里,对母亲之爱怀疑多过歌颂?她的作品里,比方说《倾城之恋》,我们看到母亲对女儿是非常绝情的,她的《心经》里边女 儿是恋父的。这种心理是怎么回事? 另一方面,我有一位同学专门做论文的,从心理学上、从各种方面去分析,为什么她在作品里就老是这么鸦片云雾环绕,很少有哪一个现代作家的心理性格如此强烈地受到家庭矛盾的影响。 我 这里特别想讲讲张爱玲中学毕业的时候,做了一个调查,什么是最爱,什么是你最恨。最恨这一栏,张爱玲填的很有意思,填了一句话,叫“一个天才的女子,忽然 结了婚”。这里有三个关键词。第一“天才”;第二“结婚”,结婚居然是跟天才对立的,父母亲这种千疮百孔的婚姻是眼前深刻的反面教材,后来我们发现,张爱 玲实际上认为女人应该结婚的,可是天才跟结婚是天然矛盾的;第三“女人”,就是结婚对女人的影响,要比男人要更大。 中 学毕业那一年,母亲回来了。她母亲就劝张爱玲到欧洲去读书,但是钱最好去问爸爸要。因为她妈妈钱不多。她就跑去跟她爸爸要了。她爸爸不理,钱就这些钱,要 抽鸦片,就不能给她做学费。她后母在这里还火上添油,说:你母亲,离了婚还来干涉你们家的事情,既然放不下这里,为什么不回来呢,可惜迟了一步啊,回来还 做姨太太。这个话很恶劣,刺激了张爱玲,所以接下来就发生了一个根本改变张爱玲的家庭暴力事件。 “沪 战发生,我的事暂且搁下了。因为我们家邻近苏州河,夜间听见炮声不能入睡,所以到我母亲处住了两个礼拜。回来那天,我后母问我:‘怎样你走了也不在我跟前 说一声?’我说我向父亲说过了。她说:‘噢,对父亲说了!你眼睛里哪儿还有我呢?’她刷地打了我一个嘴巴,我本能地要还手,被两个老妈子赶过来拉住了。我 后母一路锐叫着奔上楼去:‘她打我!她打我!’在这一刹那间,一切都变得非常明晰,下着百叶窗的暗沉沉的餐室,饭已经开上桌了,没有金鱼的金鱼缸,白瓷缸 上细细描出橙红的鱼藻。我父亲趿着拖鞋,拍达拍达冲下楼来。揪住我,拳足交加,吼道:‘你还打人!你打人我就打你!今天非打死你不可!’我觉得我的头偏到 这一边,又偏到那一边,无数次,耳朵也震聋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终于被人拉开。我心里一直很清楚,记起我母亲的话:‘万 一他打你,不要还手,不然,说出去总是你的错。’” 这 么一大段文字,不是让大家记住这个家庭暴力事件,这种事件很不好。我们只是在这里想证实,张爱玲让时间定格的这种电影手法的文艺,以及她对时间的理解力, 就是说在这个决定人生命运的一瞬间,她父亲冲下来打她的一瞬间,她可以清晰地看到家里的百叶窗、饭、金鱼缸、白瓷缸……这种瞬间的定格镜头,改变人的一 生。 在家里关了数月,后来张爱玲逃出去了。之前的16、17年, 张爱玲从来不需要钱,而且她的实际能力等于零,她最发达的能力就是一个天才梦,所以她要先做人物再做人。在父亲家里孤独惯了,骤然想做人,而且是要在窘境 当中做淑女,感到非常困难。母亲支持张爱玲到伦敦大学读书,考取了,因为战争的缘故去不成,结果在香港大学。在香港三年,张爱玲一直用英文写东西。后来她 最早的作品都是英文的,只有一次用中文写,给上海的《西风》杂志投稿征文比赛,得了第13名, 安慰奖,到了晚年张爱玲为这件事情耿耿于怀。这篇文章是什么呢?我读几段最要害。因为这篇文章实在是太决定她一生。她说:“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 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以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怪僻缺点。”接下来她说了,我这个不会做,那个不会做,看上去好像是一个中学生对夸夸其谈的理想的 反省、调侃、揶揄。可是实际上字里行间透出了对梦的不可克制的执着。 我们想想,假如说这个要打破张爱玲天才梦的是这个五四的、留学的、现代的母亲,那么酝酿催生这个天才梦的又是谁呢? 这篇文章的结尾可以拿来张爱玲全部创作的总标题。叫什么?叫“生命是一席华丽的袍,爬满了虱子。”若干年前我努力地翻成英文,讲给美国的大作家听的时候,我记得他的反应就是:真的是现代主义,这个意象。 可是我们将来会知道,它不单是一个意象。 海上名人录之解密张爱玲(三)——香港传奇
海上名人录之解密张爱玲(四)——上海故事
海上名人录之解密张爱玲(五)——张爱玲笔下的女人们
海上名人录之解密张爱玲(六)——爱情之谜
海上名人录之解密张爱玲(七)——小市民张爱玲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