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7日星期二

海上名人录之解密张爱玲

海上名人录之解密张爱玲(一)——华丽家族

 

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她的旷古才情与悲剧命运至今仍是一个文坛传奇。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她何以既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又享受极度的孤寂?她到底生长在怎样的家庭里?而这与她的人格与命运有着怎样的关系?海上名人录,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为您讲述文坛才女张爱玲的传奇身世。

 

张爱玲是一个现代作家,是一个民国女子,张爱玲是书,张爱玲是画,张爱玲是一个符号,是一个象征,我们称之为叫张爱玲现象。

关于张爱玲其实有三冷三热。从学术界来讲,海外比较热,相对来说,内地的学者比较冷。作家里面,喜欢张爱玲的人不模仿,贾平凹、阿诚;模仿的人否认,王安忆。

第二个呢,从社会上来讲呢,民间热,上层相对比较冷。什么叫民间热,就是很多张迷。知识分子当中有意思了,我告诉你,张迷不多,反而金迷(金庸迷)比较多。

第三个,我称之为男冷女热,这个当然我没有数据统计,但是据我一般上课,讲张爱玲的女学生多,开会也是女的多,我不知道买书的是怎么样?

开 宗明义说,本人是男性,在大学也算上层建筑,在海外教书,可是有内地学术背景。所以理论上我应该是冷比较多,热比较少。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差不多两个礼 拜,我们要一点一点要批判张爱玲,同时呢,要喜爱张爱玲。我想说的是,大胆地解读符号,过分地分析她的现象啊,但是还是最重要要从她的作品、从她的人开始 阅读。

张爱玲的晚年很凄凉,死了几天以后还没人知道,房间里没有任何家具。晚年又到处不断地搬家,最叫我不能思议的是,洛杉矶是一个汽车社会,可是最后20年,张爱玲在洛杉矶是没有车的。后来我碰到了最后有份撒她骨灰的南加大的张措教授,他说:“徐子东,你就算在街上见到了她,你也不会认识。”她戴一个假发,穿一个最便宜的拖鞋,说难听一点,就在街上摔跤了,你也不敢随便去扶的老太。

大家知道,她的口号是“出名要趁早”,她的一生华丽,为什么她要把自己放逐在洛杉矶,可以说是自绝于世。我不禁想起胡兰成讲过一句话,说站在张爱玲跟前,再豪华的人也会感受威胁,看出自己的寒伧。这个1995年苍凉去世的人,是在1920年阴历930日华丽出生,为什么说她华丽出生呢,她当时出生在上海,叫麦德赫司脱路,就是现在的泰兴路,跟麦根路(泰安路)交界,临苏州河一栋大别墅,20多个房间。这个大别墅是李鸿章给他女儿的陪嫁。

在张爱玲出生的5年前,她的父亲叫张志沂,她的母亲叫黄素琼。被认为是金童玉女结婚。张志沂的父亲是谁呢?张佩纶(1848-1903,清末大臣),清代非常有名的叫清流派。这里我们要理解张爱玲,我们必须花一点时间,讲讲她这位祖父叫张佩纶。其实真正现在作家里,谈得上贵族出生的,好像还只有张爱玲。台湾一个作家李昂说过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她说:张爱玲这个女人,替她跟很多女人都活了一遍。我把这句话改一改:她的祖父张佩纶啊,早就替我们今天很多读书为官的人活了一遍。他二十几岁中举进士,28岁就做侍讲学士,后来官做到侍讲署得御史。李鸿章一直很喜欢他,很早就一起在曾国藩手下合作过,所以李鸿章出来以后就把他留在身边做文书,然后就是把他的不到18岁的女儿啊,嫁给了当时已经40来岁的张佩纶。

1922年,张爱玲2岁。他们家从上海搬到天津,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她父亲花天酒地,养姨太太、嫖妓、赌、烟,烟不是这个抽烟,是鸦片。而她母亲呢,是一个正好相反的人物,她母亲看不惯她父亲。1924年,这时候正好28岁,小孩4岁,她母亲就离家出走到英国去留学。请记住这个28岁,后来白流苏(《倾城之恋》)离开上海到香港去,也是28岁。

1928年张家就重回到上海。她弟弟后来回忆,他说:“我们的童年跟青年是父亲母亲、迁居、复合、离婚贯穿。其中的波折伤痕,我姐姐最有体会的。”

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张爱玲怎么样继续长大呢?怎么样开始做她的天才梦呢?怎么样最后变成了一个今天影响我们这么多人的一个作家呢?我们将继续阅读张爱玲。

海上名人录之解密张爱玲(二)——天才梦

海上名人录之解密张爱玲(二)——天才梦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张爱玲《天才梦》

少年早慧的张爱玲率性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她并不知道自己天才的一生会被多少后人铭记追溯。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为你揭开少年张爱玲的神秘面纱,解读贵族少女天才梦。

 

当张爱玲的父亲再婚的时候,张爱玲已经读中学了。这个中学叫圣玛利亚女中,后来跟中西女中合并,变成市三女中。所以现在,市三女中讲起来就是张爱玲的母校,其实是有一点不完全相干。

中学里边张爱玲有一个理想——“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我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自己有房子,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的理想”。

在理性上,张爱玲这时候已经中学生。张爱玲一面看不起她父亲的家,一面她喜欢。她说“我喜欢鸦片的云雾,雾一样的阳光,屋里乱摊着小报,(直到现在,大叠的小报仍然给我一种回家的感觉)看着小报,和我父亲谈谈亲戚间的笑话——我知道他是寂寞的,在寂寞的时候他喜欢我。父亲的房间里永远是下午,在那里坐久了便觉得沉下去,沉下去”。

张 爱玲的作品里一样充满了那种鸦片的云雾。请大家注意,这个鸦片是一个比方,就是叫人迷醉的东西,罂粟一样的味道。“雾一样的阳光,沉下去沉下去”。大家想 想这个家庭多么的反差,她这个父亲那边是鸦片阳光,母亲呢,母亲是五四是留学,新思潮、新服饰,叫她进新的小学,绘画、音乐,后来还支助她到英国、香港读 书。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张爱玲在她记忆里,对母亲之爱怀疑多过歌颂?她的作品里,比方说《倾城之恋》,我们看到母亲对女儿是非常绝情的,她的《心经》里边女 儿是恋父的。这种心理是怎么回事?

另一方面,我有一位同学专门做论文的,从心理学上、从各种方面去分析,为什么她在作品里就老是这么鸦片云雾环绕,很少有哪一个现代作家的心理性格如此强烈地受到家庭矛盾的影响。

我 这里特别想讲讲张爱玲中学毕业的时候,做了一个调查,什么是最爱,什么是你最恨。最恨这一栏,张爱玲填的很有意思,填了一句话,叫“一个天才的女子,忽然 结了婚”。这里有三个关键词。第一“天才”;第二“结婚”,结婚居然是跟天才对立的,父母亲这种千疮百孔的婚姻是眼前深刻的反面教材,后来我们发现,张爱 玲实际上认为女人应该结婚的,可是天才跟结婚是天然矛盾的;第三“女人”,就是结婚对女人的影响,要比男人要更大。

中 学毕业那一年,母亲回来了。她母亲就劝张爱玲到欧洲去读书,但是钱最好去问爸爸要。因为她妈妈钱不多。她就跑去跟她爸爸要了。她爸爸不理,钱就这些钱,要 抽鸦片,就不能给她做学费。她后母在这里还火上添油,说:你母亲,离了婚还来干涉你们家的事情,既然放不下这里,为什么不回来呢,可惜迟了一步啊,回来还 做姨太太。这个话很恶劣,刺激了张爱玲,所以接下来就发生了一个根本改变张爱玲的家庭暴力事件。

“沪 战发生,我的事暂且搁下了。因为我们家邻近苏州河,夜间听见炮声不能入睡,所以到我母亲处住了两个礼拜。回来那天,我后母问我:‘怎样你走了也不在我跟前 说一声?’我说我向父亲说过了。她说:‘噢,对父亲说了!你眼睛里哪儿还有我呢?’她刷地打了我一个嘴巴,我本能地要还手,被两个老妈子赶过来拉住了。我 后母一路锐叫着奔上楼去:‘她打我!她打我!’在这一刹那间,一切都变得非常明晰,下着百叶窗的暗沉沉的餐室,饭已经开上桌了,没有金鱼的金鱼缸,白瓷缸 上细细描出橙红的鱼藻。我父亲趿着拖鞋,拍达拍达冲下楼来。揪住我,拳足交加,吼道:‘你还打人!你打人我就打你!今天非打死你不可!’我觉得我的头偏到 这一边,又偏到那一边,无数次,耳朵也震聋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终于被人拉开。我心里一直很清楚,记起我母亲的话:‘万 一他打你,不要还手,不然,说出去总是你的错。’”

这 么一大段文字,不是让大家记住这个家庭暴力事件,这种事件很不好。我们只是在这里想证实,张爱玲让时间定格的这种电影手法的文艺,以及她对时间的理解力, 就是说在这个决定人生命运的一瞬间,她父亲冲下来打她的一瞬间,她可以清晰地看到家里的百叶窗、饭、金鱼缸、白瓷缸……这种瞬间的定格镜头,改变人的一 生。

在家里关了数月,后来张爱玲逃出去了。之前的1617年, 张爱玲从来不需要钱,而且她的实际能力等于零,她最发达的能力就是一个天才梦,所以她要先做人物再做人。在父亲家里孤独惯了,骤然想做人,而且是要在窘境 当中做淑女,感到非常困难。母亲支持张爱玲到伦敦大学读书,考取了,因为战争的缘故去不成,结果在香港大学。在香港三年,张爱玲一直用英文写东西。后来她 最早的作品都是英文的,只有一次用中文写,给上海的《西风》杂志投稿征文比赛,得了第13名, 安慰奖,到了晚年张爱玲为这件事情耿耿于怀。这篇文章是什么呢?我读几段最要害。因为这篇文章实在是太决定她一生。她说:“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 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以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怪僻缺点。”接下来她说了,我这个不会做,那个不会做,看上去好像是一个中学生对夸夸其谈的理想的 反省、调侃、揶揄。可是实际上字里行间透出了对梦的不可克制的执着。

我们想想,假如说这个要打破张爱玲天才梦的是这个五四的、留学的、现代的母亲,那么酝酿催生这个天才梦的又是谁呢?

这篇文章的结尾可以拿来张爱玲全部创作的总标题。叫什么?叫“生命是一席华丽的袍,爬满了虱子。”若干年前我努力地翻成英文,讲给美国的大作家听的时候,我记得他的反应就是:真的是现代主义,这个意象。

可是我们将来会知道,它不单是一个意象。

海上名人录之解密张爱玲(三)——香港传奇

海上名人录之解密张爱玲(三)——香港传奇

 

张爱玲的一生与香港有着不解之缘,从保守的内地来到华洋杂处的香港,她的内心将产生何种变化?她笔下的香港是什么样子的?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为您解密张爱玲的香港传奇。

 

读张爱玲笔下的香港传奇,你把家里的香炉找出来吧。点一支香,我跟你说一个香港的故事。香点完了,我的故事就完了。这是张爱玲成名作《第一炉香》的第一段话。这个小说后来收在一本书,叫《传奇》。张爱玲一生最重要的作品都收在这本书里了。她写完她最重要的作品,才25岁。

《第一炉香》是写香港,但张爱玲自己说明是为上海人写的。她说写它的时候,无时无刻不想到上海人,只有上海人能够懂得她文不达意的地方。张爱玲给我们展示的就是香港传奇的核心:冒险、堕落。

我 们下面就是要详细的看看小说。主人公叫葛薇龙,在香港读中学,父母要回上海,她就想叫姑妈出钱帮助她。她姑妈嫁给一个大豪门,但是那个老头死了,死的时候 她姑妈年纪已经满大了。但是对男人还是非常花,家里很颓废。姑妈跟她一面说话,一面手里拿一个芭蕉扇,透过这个扇子的缝看这个女孩的脸。她觉得这个女孩子 有用,因为她平常靠家里的丫头来吸引那些男人,所以她就帮助她留下来。这个女孩离开家的时候其实有一点犹豫的,但是她还是去了。

进 去了以后,给她一个好的房间,最重要的是一个衣柜,衣柜里打开全是衣服,各种各样的,而且全部是她的尺寸。这个时候女孩子发现,她在这里的事情不简单,不 单是读书。她心里在犹豫,听着下面的客厅里的音乐就睡着了。睡梦当中,她觉得这些衣服的衣料,像蓝色多瑙河一样,围绕着她的全身,阴阴凉凉。就是说,她脑 子很清醒,这是堕落,可是她梦境里想堕落,或者说向往这种生活。张爱玲曾经说过:你们男人,兄弟是手足,女人是衣服;我们女人呢,把你们男人看得还不如她 的衣服。

接 下来好景不长,在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她跟姑妈一起坐车,同车还有一个老头,山头搪瓷厂的一个土老板。那个姑妈给她看一个手镯,她说:“你看你看,这是司 徒乔送我的,金刚石的手镯啊。”这个时候,那个老板突然把另外一个手镯套在葛薇龙的手上。葛薇龙知道不行,回到房间反省,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啊,姑妈 要用她来吸引男人。

薇龙越想越害怕,就开始跟那个乔琪乔谈恋爱。乔琪乔其实家里并没有钱,他空有一个贵族,可是他长得很帅,是混血儿。他第一次跟薇龙kiss的 时候说:我告诉你,我不能答应跟你结婚,我也不能答应给你爱,我只能说我会答应给你快乐。薇龙看到乔琪乔戴着墨镜,想在墨镜里寻找自己的身影,只看到自己 缩小;想在里边寻找那个男的眼睛,可是只看到自己惨败的身影,缩小的身影——这是张爱玲写得最好的意象。寓意是什么?你看不到这个男人的心啊,你只看到自 己可怜啊。

小 说里写他们初夜写得非常漂亮,她说:“薇龙睡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可是身体仿佛坐在高速度的汽车上,夏天的风蓬蓬地在她脸颊上拍动。可是那不是风,那是乔琪 的吻。”含蓄。她知道这个男的不怎么爱她,可是她心里也快乐。但是叫她受不了的是,几个小时以后,这个男的已经跟她家里的丫头抱在一起了,这一下对她打击 太大了。

女 主角觉得这个情况不能呆,要回去。可是突然女主角生病了,后来她怀疑这个病是有意识的,因为她实在没法抉择。生病的时候她想到,上海好啊,想起父亲,桌上 的一块玻璃的镇石,就觉得是厚重、靠得住。现代文学里边,上海通常是浮华的,冒险堕落的地方,很少被人认为是靠得住的乡土的形象。病稍稍有一点好,走出 去,男人的汽车就追上来了,女的不回头。她想这个男的还会追上来,可是再回头一看,车子停在那里不动了。那个女的看车不动了,心软了,动摇了,结婚了。

结 婚是女的理想,可是男的没钱,要靠女的赚钱,就要很多老男人,她的姑妈做经纪人。从此以后薇龙这个人,等于卖了给梁太太跟乔琪乔,整天忙着,不是替乔琪弄 钱,就是替梁太太弄人。作家用一段很微妙的场面来表示薇龙的处境,就是他们到湾仔到街上去看烟花。有一些外国的水手看见薇龙,在调戏她。然后乔琪乔开着 车,就在旁边开玩笑:他们把你也当作街女了。薇龙就变下脸来说:我不是吗?乔琪乔:那当然有分别。薇龙说:我知道有分别,他们是不得已,我是自愿的。汽车 开进一条黑沉沉的街,乔琪没有向她看,但是他知道她一定哭了,他把自己那只自由的手,摸出香烟盒子、打火机来,烟卷衔在嘴里,点上火,火光一亮,在那凛冽 的寒夜里,她的嘴上仿佛开了一朵橙红色的花,花立刻谢了,又是寒冷与黑夜。这火光一闪代表什么?是不是乔琪乔瞬间的良心发现?就算是,张爱玲也非常冷静地 写,那只是一个片刻。

《第一炉香》不写她后面堕落的结果,她写的就是人性的基本弱点。小说里的每一步都是合理的,我们普通人都会做的,作家就让我们突然站在一个无可挽回的堕落的悬崖上。

开头我们说过,张爱玲的香港传奇是专门为上海人而写的。那么作家要回过头来写上海,又是会怎么样的风景呢?我们会发现,张爱玲笔下的上海跟上海人跟很多现代文学中出现的海派风景是很不一样。

海上名人录之解密张爱玲(四)——上海故事

海上名人录之解密张爱玲(四)——上海故事

 

“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练。新旧文化种种畸形产物的交流, 结果也许是不甚健康的,但是这里有一种奇异的智慧。”      

                                ——张爱玲《到底是上海人》

海上名人录,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继续解密张爱玲的上海故事。

 

上海人讲上海故事不容易啊。凡在上海生活写作的作家里边,张爱玲跟这个城市的血肉关系最为深厚。这话虽然有一点武断,但至少一部分人认为她的作品最能透出这个城市的气氛跟灵魂;还因为实际上,她一旦离开上海,创作基本上就谢了。

上海人归根到底是传统的中国人,她的上海故事的核心是礼教和温情。

一般现代文学中,上海是新的,是洋的,是饭店,是舞厅,是摩登,是放荡,是五颜六色。可是到了张爱玲的笔下,上海突然变成了一个拘谨的,陈腐的,礼教的,做作的,又不乏温情的这么一个老中国形象。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唯一一篇有美好结局的小说,在这里边上海是旧社会,香港是新天地。当然她知道这个新天地充满杀机,可是为什么还敢去呢?白流苏去了,张爱玲的母亲也去了,张爱玲自己也去了,而且都是一去不回头。《倾城之恋》里边有一段说,白流苏的家里,“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外面的胡琴继续拉下去,可是胡琴诉说的是一些辽远的忠孝节义的故事,不与她相关了”。上海变成了这么一个陈旧的忠孝节义的故事,这种陈腐的东西,压迫着她们没法回头。

《第一炉香》里边有一段描写,她说“墙上钉着的美女月份牌,在美女的臂上,母亲用铅笔浓浓的加上了裁缝,荐头行,豆腐浆,舅母,三阿姨的电话号码”。 神来之笔。月份牌上写的豆浆、三阿姨的电话号码,这个就是张爱玲上海故事的精髓,后来能够做到的就是王安忆。在穆时英、曹禺、丁玲笔下,最多就写到美女月 份牌,它上面不会有豆腐浆的电话号码,而在其他的城市、其他的地方,豆腐浆和三阿姨的电话号码,不会写在月份牌的美女的手臂上。

最最典型的上海故事是一篇小说叫《留情》。小说最后有这么一段话:“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然而敦凤与米先生在回家的路上还是相爱着。”我这里又困惑了,这是爱情吗?假如我们界定爱情一定包含着嫉妒、占有,同时也有关心,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千疮百孔的爱情。张爱玲那个时候只有24岁,她怎么就能够懂?我到现在才刚懂,世界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可是她24岁怎么就懂了呢?

张 爱玲也不单是写得那么悲观,张爱玲还写了另外一个小说叫《封锁》。《封锁》讲什么?讲战争期间拉警报,把一个电车的人关在中间,电车上各种各样的人,有一 个男的会计师,有一个女的教员,这两个人就在封锁很短的时间内,从交谈到调情,到哭泣,最后已经想到婚姻了。精彩,精彩在封锁一解散,这个男的也没有离 开,就走到对面的位置上,这个女的明白了,封锁期间的一切等于没有发生——“整个的上海打了一个盹,做了一个不近情理的梦”。

《封 锁》是张爱玲写得最好的短篇之一。但是她万万没想到,她写了这个不近情理的梦,她的生活当中也出现了一个不近情理的梦。《封锁》发表在苏青主编的《天地》 杂志上。这一期《天地》出了以后,苏青就把这个杂志照往常一样寄给当时的一个才子——汪伪宣传部的部长胡兰成。胡兰成后来说,他看了那个《封锁》,看了两 节身体就坐起来了,然后读了一遍又一遍,接下来就找苏青要找张爱玲。隔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从南京跑到上海,他去到了常德公寓,就是爱丁顿公寓,见张爱玲。 张爱玲门不开,只是让他留一张纸条,这其实很不礼貌。可是胡兰成塞了纸条以后,张爱玲第二天就给他打电话了,到胡兰成家里一坐就五个小时。24岁 的张爱玲生平第一遭这样跟男人来往。这个时候的张爱玲出名才几个月,个人生活很简单,跟姑妈住在一起,身边永远是她毕生的一个好的女友,叫炎樱,是一个混 血儿。她根本害怕跟人打交道。可是那以后,她天天跟胡兰成在一起谈书论学,胡兰成问她要照片,她在照片背后写了一行字:“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完了,这段文字出自于高傲冷静的张爱玲之笔,显然是falling in love(坠入爱河)了。

张 爱玲很早就说过了,天才的女子结婚,这是世界上最恨的事情。可是不到半年,她就跟胡兰成结婚了,而且差不多是秘密结婚,也没有新房,就是炎樱作证写了一行 字。胡兰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的人赞他非常有才,也有人说他吃软饭吃到了某种境界。多年后,胡兰成艳笔追忆说,夏天一个傍晚,两人去阳台眺望红尘霭霭的 上海,“西边天上余辉未尽,有一道云隙处清森遥远。爱玲与阳台外的全上海却是这样的相望相识”。上海故事居然在张爱玲生活当中出现了这么罕见的美丽风景, 可是这个风景能维持多久呢?


海上名人录之解密张爱玲(五)——张爱玲笔下的女人们

海上名人录之解密张爱玲(五)——张爱玲笔下的女人们

 

张 爱玲对女性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处境有着深切的感受和理解。她作品中所描写的女性,大多命运坎坷、悲观厌世,然而在封建意识的压抑下她们又是孤独迷惘,渴望温 暖的情感归宿。而当这些女主人公遇到一个坏男人或花花公子时,她们的命运和结局是怎样的?同样身为女人,张爱玲又是怎样理解男人的?海上名人录,解密张爱 玲,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为您解读张爱玲笔下的女人们。

 

这一集,我们集中讲张爱玲笔下的女人。张爱玲有一篇散文叫《有女同车》,她在车上听到有人在谈话,然后她就发出一个感慨,她说: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年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有人说,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张爱玲笔下的女人是与男人战斗,我不知道是其乐无穷,还是其苦无尽。

我大概归纳了一下,张爱玲笔下的女人有四种:A、碰到坏男人,仍然爱,并妥协;B、碰到坏男人,坚决抗拒,最后自己变态;C、碰到男人,不知好坏,或说不清好坏,妥协;D、碰到男人,不知好坏,或说不清好坏,战斗。我们一一来看。

第 一种最好的例子,是《第一炉香》的葛薇龙。我们有一集讲过她的故事,她喜欢了一个很帅的混血儿的,叫乔琪乔。可是第一夜以后,差不多几个小时,她就发现这 个乔琪乔跟丫头抱在一起。这个真是花花公子,叫她受不了,怎么办?可是这个小说描写她,女的还是爱,为什么爱呢?三个道理:第一个道理,太帅的;第二个道 理,有快乐,她说实实在在这个男的给她快乐;第三个道理,“他不爱我,我就爱他不爱我”,挑战性。以后我们在她跟胡兰成的故事里边能不能看到一些痕迹,我 们大家自己判断。

我 们要比较详细讲的是第二种,就是《金锁记》里边的曹七巧。曹七巧出生很卑微,麻油店主的女儿,家里做主,让她嫁给一个有钱豪门。这个故事的原形是李鸿章的 儿子。但是她的老公是半残废,后来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在痛苦的婚姻当中唯一值得她安慰的是,她跟小叔子季泽有一点调情。可是这男的是花花公子。

故 事的转折点,那个半残的老公死了,女主角分到钱了,还挺多。这个时候这位三叔季泽来找她了,就说:“原来我一直爱你。”她仔细一盘问就发现,这个男的骗 她。季泽被赶跑了,丫头老妈子也都被七巧骂跑了。这时候有一段很经典的文字,“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 年,一百年。真长,这寂寂的一刹那”。这是现代文学当中屈指可数的几个经典场面之一。为什么这个一瞬间?因为这一瞬间决定了她的一生,小说在这里接下来有 一个高潮。

 

在张爱玲笔下的第一类女性,遭遇坏男人以后是妥协、不管幸福与否,最终都沦为感情的奴隶,而当第二类女性遭遇坏男人时,她们的命运将如何发展?她们最后成为了受害者还是施害者?

 

七 巧下半生再也没有男人了。在没有男人又很有权利的情况下,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说,我年轻的时候没幸福,现在孩儿们,让他们得到幸福。第二种是,我没 有,我是压抑过来的,也让你们压抑。而小说写人性,深刻在什么地方?七巧,她实际上压抑她的下一代,可是她心里真心地觉得她是爱她的下一代。七巧是张爱玲 小说里唯一一个她认为是一个彻底的人,可是这么彻底坏的一个人,其实她也是一个可怜的人。

我 们现在来看看第三种选择,不会都这么糟糕吧,不会一下子都碰到不爱自己的男的吧。第三种就是碰到一个男的,真心喜欢,比方《留情》。米先生虽然家里有一个 老婆,可是快病死了,他真心对敦凤好,他们结婚证书也有。就是说,这个男的倒实心眼,倒肯花钱,也肯结婚,可是就是看看他的模样,走在他身边实在不光彩。 这个小说写的是千疮百孔的爱,虽然很挑剔,有各种各样的不满意,但是归根到底她觉得这个男的还是爱她,所以最后两个人还是牵着手,好像还是一种爱。那女 人,能不能有更好的情况呢?

 

张爱玲笔下的第三类女性,虽对伴侣心存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结果还是和他走到了一起。而当第四类女性遭遇异性时,是否会掀起一场更为激烈的战争?而女主人公最终能否收获战果?这是否又是张爱玲对爱情理想的心理写照?

 

那我们就要看第四种,就是《倾城之恋》。白流苏是一个28岁的,和老公离婚七、八年,老公现在也死掉了。可是她在娘家呆不下去,因为家里人把她的钱花掉,还怪她晦气,兄嫂对她很恶,她妈妈也不帮她。接下来全家张罗,有一个归国华侨,32岁, 叫范柳原。按今天的说法呢,他是很符合女人心目当中的条件,他不单是有车有房,他还有产有业,父母双亡,但是花花公子。那么这个家庭在帮白流苏的妹妹介绍 范柳原,结果去了以后,范柳原跟她一跳舞就看上她了。这个时候媒婆徐太太跑来跟她说,一起到香港去玩一次,在那里很容易找到男人。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个钱 一定是那个男的愿意出。白流苏当时就想,值得一博,去了。

接 下去呢,妙了,白流苏和范柳原打持久战了。后来两人刚好了以后一个礼拜,范柳原就说要去英国做生意了,就给她租了一个很大很空的房子,走掉了。这个时候有 一个天助,日本人打香港,飞机轰炸,这个女的想:现在我什么事情也不管,我只要不炸死,我能活着就好。就在这时,这个男人回来了,两个人抱住,互相都觉得 这天底下什么都不重要了,活着就好。然后这个男的英国也不去了,两个人就共同生活了。有一天,那个男的漫不经心说了一句:我们什么时候结婚啊?回头看流 苏,低头不语,眼泪刷刷的下来。终于打赢了,像一场球赛,前面一直退,到最后5分钟,全部翻盘。小说最后有一段很有名的话,大概意思就是说: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

这 篇小说,女人尤其喜欢。因为这是仅有一次女的成功地把一个花花公子改造成一个好的长期饭票。但是这个小说的意义不是那么庸俗,它在文学史上是一个转折点。 以前的爱情小说都是男女一见钟情一颗心,然后社会、家族跟他们有压力。《倾城之恋》不是,它是一场战争,发生在男女之间。男性女性在本性上就有冲突,双方 的动机都是不纯的,可是渐渐这场战争却达到了一个爱的结果。多少人企盼这一点,所以从此以后,纯文学的爱情小说都是这种男女战争。

简 单概括一下这一集的话题,就是女人跟男人打仗。张爱玲概括了四种:花花公子,还是爱;花花公子,拒绝;长期饭票,不可爱,但是留着;或者把花花公子改造成 长期饭票。我知道这个世界很大,女人还会碰到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况。大家要是找不到办法,打电话给海上名人录,我们转告张爱玲,请她出出主意。


海上名人录之解密张爱玲(六)——爱情之谜

海上名人录之解密张爱玲(六)——爱情之谜

 

在文字的世界里,张爱玲参透苍凉人世,冷峻深刻地解剖男女情感。

而在现实生活中,她却几次所遇非人,爱了不该爱的男人。

那么是谁让张爱玲的生活为之动荡?

张爱玲为何在情感之路上一条道走到黑?

香港岭南大学 许子东教授为你解开张爱玲的爱情之谜。

 

很多人现在去看胡兰成的东西,基本上是因为张爱玲。胡兰成是生于1906年,浙江人,乡下才子,当过教员,后来就帮汪精卫派的一个《中华日报》写写政论。据说他政论文字写得不错,汪精卫就提拔他,就是做了汉奸一个宣传部的次长,文笔很花,气节当然是全无。

看 了《封锁》以后,胡兰成就去拜访张爱玲。开始看到张爱玲,像个十七八岁的女学生,衣服也穿得拘谨,不漂亮。但是他一卖弄学问,觉得张非常厉害,讲不过她。 所以这个时候呢,他想扮演一个通常恋爱当中启蒙老师的角色,。所以后来很快,他的老婆就跟他离婚了,他那时候有老婆的,然后就结婚。

胡兰成后来写了一本书叫《今生今世》,他里边花好稻好赞张爱玲,里边说了这么一段话,耐人寻味。他说:“我已经有妻室了,她不在意,我还有很多女友,我甚至找妓女,她也不吃醋,她愿意世界上所有的女的都喜欢我,这真是感觉太良好了。”

这样的男人,我不知道他怎么会得出这么一个印象。

你乍一看胡兰成写张爱玲的文字,你觉得他真是崇拜张爱玲。我读几句现在大家反复引用的话:“张爱玲的顶天立地,世界都要起六种震动,是我的客厅今天变得不合适了。”你看多了不起啊。而且他很有名的结婚的那一段话——“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生,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前面是张爱玲写的,后面“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是胡兰成写的。

总 之我们有一个印象,胡兰成把张爱玲捧得非常高。可是我给大家拆穿一下。婚后几个月,胡兰成跑到武汉去办报了,就碰到了一个十七岁的护士小周,很快就迷上 了。你知道他怎么写她,他怎么跟她说话——“声音的华丽只觉得一片艳阳,她的人就像江边新湿的沙滩踏一脚就能踏出水来”。说那个小周要做他的学生,要做他 的女儿,又做他的妹妹,最后就爱上他了。

拜 托,原来胡兰成是碰到一个女的都是那么惊艳的,短短几个月他又说跟小周要结婚了。等一下要分析他这个情况。但是他告诉她有一个张爱玲,然后说,“我跟张爱 玲仪式都没办,然后你这个迟一点”。然后过了几个月,他就回到上海。胡兰成这个人也妙,跑到张爱玲,就把这个事情告诉她了,张爱玲呢,悚然动容,但是没说 话。

接下来的故事更妙了,没有到此结束。

抗 战结束,胡兰成就是汉奸,逃啊。他临走的时候,妙得很,跟小周说:“我不能带你走,带你走我害你,你留着吧,但是我们的名分已定。”他就这样来把那个小周 应付。然后他就逃到杭州,一个亲戚收留他。然后有一个年纪也满大的一个寡妇,叫范秀美,就一路陪他逃到温州。没想到,胡兰成又看上这个寡妇了。

过 了一段时间,张爱玲到温州去找她丈夫了,请记住他们是夫妻关系。胡兰成完全没有料到,还发火。他没有告诉张爱玲这个范秀美的事情。张爱玲那时候给他寄钱, 知道他在逃难,张爱玲关心的是他讲的那个护士小周,就是说,你到底是要小周还是我。胡兰成怎么回答呢?“我待你啊,天上地下没得比啊,若选择呢,对你是委 屈,也对不起小周。”

人说话说到这个地步,张爱玲无语,最后就失望。张爱玲接下来就说了一句话了,她就说:“你到底是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二十五岁的张爱玲这两句话,以后几十年我们才知,千真万确。

为什么那个时候张爱玲还没有跟他彻底断绝呢? 张爱玲自己说过,人在恋爱的时候,最能表现天性中崇高的秉质。因为张爱玲政治上是糊涂的,但是胡兰成那个时候在难中,所以她不在这个时候跟你分手。到了47年, 她知道你没事了,不会被抓进去了,张爱玲写了一封正式的断交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你是早已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你不 要来找我,或者写信。我就算写信我也是不看的。”请大家记住,在这个时候,张爱玲这封断交信,还给他寄了三十万,就是张爱玲最早的两个电影剧本《不了情》 跟《太太万岁》的稿费。

说实在话,我又把《今生今世》重新看了一下。我基本发现胡兰成为什么在女人面前这么屡战屡胜。他基本上是四招。

第 一招,花言巧语,女人吃这一套。第二,一上来任何一个女的就说结婚,他不管,他没有一夫一妻制概念。他一来就说,我们这是结夫妇之好,然后我们是一条命。 第三,马上花女人钱。我有朋友说,他吃软饭,吃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还有第四,他马上把他前面的跟女人的事情都坦白。

这样的人在世界活无所谓,可是为什么偏偏我们张爱玲碰到!而张爱玲碰到这一下,就一辈子没喘过气来。我不想在这里做任何的价值判断,我只是再一次地感到惋惜。张爱玲小说里这么深刻地解剖男人,可是她在生活却碰到了一个她难以解剖的男人。


海上名人录之解密张爱玲(七)——小市民张爱玲

海上名人录之解密张爱玲(七)——小市民张爱玲

 

   在一般人看来,“小市民”是个贬义的称呼。而张爱玲却热衷记录真实琐碎的生活点滴,并自称为小市民。她为什么会有“小市民”情结?而她的小市民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岭南大学许子东教授为你揭秘张爱玲的真实的小市民生活。

   

这一集我们会集中讨论她的散文,关键词是小市民。

有一个作家贾平凸说过,张爱玲的散文,一本《流言》,一本《张看》,书名就劈面惊艳,天下的文章谁敢这样起名啊,又能起出这样的名,恐怕只有张爱玲。张爱玲的散文里贯穿的线索就是帮小市民说话。

1943年, 张爱玲二十三岁刚出名的时候,她那个时候很得意了一阵。她自己说,我以前常想,我书出了以后啊,我怎么办呢?我要到报摊上去看看,我要看我的封面是怎么 样?我要在旁边假装不相干地问,卖得怎么样啊,贵不贵啊,还真有人买吗?然后她就说一句有名的话,现在很多人都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 那么痛快了。

她 的《第一炉香》出来以后,柯灵马上注意到,这个张爱玲是谁啊。好,那个时候沦陷区,所以很多文化人都是隐名埋姓,都不做事情。所以郑振铎他们就跟柯灵说, 劝劝她,说这个作家少写一点,因为你现在写东西,就被所谓的日本人文化繁荣所利用了。可是张爱玲不听,因为张爱玲觉得出名要趁早嘛,我怎么能等呢。

 

一代才女张爱玲自称小市民,热衷记录市井百态。在大作家的耀眼光环背后,小市民张爱玲是什么样的?她真实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另外还有一篇文章叫《童言无忌》,意思说,我小孩说话,你们别计较。

我 其实不记得她原文,我讲我记得的大概意思,就是——我朝思暮想想买一个东西,想了很久了,临到了柜台前面呢,我还在那里犹豫,她说这种痛苦当中有的喜悦, 钱太多的人就不会这么考虑,没钱的人也不会这样,她说这是一种拘拘束束的苦乐,属于小资产阶级,每一次看到小市民,我就觉得有一块红布贴在我的胸前。

我 告诉你们,五四以来,甚至更早,没有一个作家会说自己是小市民的。今天社会上的读书人、知识分子,甚至是就是小市民,他也不会说他是小市民的,因为小市民 是一个贬义词。谁会说自己是小市民呢,只有张爱玲。她是不是小市民呢?当然我们今天说,不是,她是一个大作家,可是她恰恰是弄得跟小市民一样。

关于她的名字,她说了这么一段话——世界上有用的往往是俗人,我愿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对我自己是一个警告,设法除去一般读书人的毛病,从柴米油盐肥皂水与太阳当中去寻找实际的人生。原来她还有这么一番讲法。

张 爱玲讲自己小市民有多具体的例子,比方说她喜欢听城市的声音,她说有的人呢,喜欢听松涛,听海啸,我很简单,我就听电车响就可以了。写公寓,人很挤啊,开 电梯工人啊后面小炉子烧东西吃啊,隔壁有人,佣人啊,听电话,偷听,还有谁家的煮牛肉汤的味道啊。她说所有这些细节就是张爱玲,世俗的张爱玲。

她 集子最后一篇散文,叫《中国的日夜》。讲什么呢?猜不到,你看过才知道,《中国的日夜》讲什么,讲小菜场,讲菜场里边的人,拥挤,打补丁,买东西,热腾腾 的群众的激情,大家很琐碎,又很实在。然后她就说,可爱,阳光下,这都是中国的,就算沉下去也都是中国的泥沙。好像有一点爱国主义,但是又是非常日常生 活。

 

在张爱玲的笔下,生活被还原成了一幕幕真实琐碎的世俗风景。那么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她对战争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她记录的时代又是怎样的呢?

 

我 读她的文章,我也有一个困惑,这么巨大的时代,抗战、革命、解放,难道你就一直小市民日常生活下去吗?你对战争是一个什么态度呢?张爱玲在香港的时候,被 飞机炸弹炸得趴在地上,想赶快就要死了。你知道她是怎么来概括的呢?她有真实的体验,比方她说过,她说她在香港,打仗刚完,街上都在卖油煎的饼。她说,我 在摊头上,吃滚肉煎的萝卜饼,尺来远的地方,就躺着穷人亲子的尸首。没有多加评论,仅仅这两句话,就已经写出了这个社会的无奈,战争的残酷,人生的无厘 头,没道理。

她 对战争有一个比方,她说我们对战争抱的态度就像一个人坐在硬板凳上打瞌睡,虽然不舒服而且没完没了抱怨,但是到底最后睡着了。她的意思就是说,战争来了, 开始很害怕,渐渐你也会麻木。还有她有一段概括,我觉得非常有象征性的。她说,时代的车轰轰的往前开,我们现在都坐在车上,我们在旁边一瞬既过的店铺的橱 窗找寻自己的脸,橱窗里我们的脸是苍白的渺小的,我们的自私,我们的空虚,我们恬不知耻的愚蠢,谁都跟我们一样,我们每个人是孤独的。

张爱玲怕不怕孤独?有时候她是很孤独。她是一个帮小市民说话的人,但是我们再往后看她后面几十年的生活,她离开上海到海外,她的孤独实在又不是小市民的。她的孤独就是跟常人很不一样很不一样,叫我们感慨万千。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