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3日星期五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Strukturwandel der Offentlichkeit)((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中译本,扫描版[PDF]

状态: 精华资源
摘要:
图书分类人文社科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发行时间1999年01月
语言简体中文
时间: 2小时前 发布 | 2小时前 更新
分类: 资料   电子图书  
统计:587次 浏览 | 5次 收藏
收藏: fav  分享给好友
相关: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校内  收藏到QQ书签  订阅本资源RSS更新  美味书签  subtitle
中文名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原名Strukturwandel der Offentlichkeit
图书分类人文社科
资源格式PDF
版本中译本,扫描版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书号9787806166000
发行时间1999年01月
地区大陆
语言简体中文
简介

IPB Image

◎类  别 人文社科-政治
◎出版机构 学林出版社
◎书  号 9787806166000
◎页  码 354页
◎作  者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
◎译  者 曹卫东 王晓珏 刘北城 宋伟杰

   本书的目的是分析“资产阶级公共领域”(burgerliche Offentlichkeit)。研究对象特别难以把握,这就对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战:首先,由于研究对象比较复杂,用单一某个学科的方法是难以奏效的。因 此,我们必须把公共领域范畴放到传统“政治学”曾经关注的那样一个比较开阔的视野里加以探讨户研究对象就其自身而言打破了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的界限。社会 学和经济学、宪法学和政治学以及社会思想史等各学科一体化所带来的难题是很清楚的:从目前社会科学学科分化和专业化水平来看,没有谁能“掌握”多门学科, 更不用说“掌握”所有学科了。
  其次,由于研究对象要求我们同时从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角度加以探讨,因而我们的研究方法也就具有另一种特殊性。我 们认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范畴,不能把它和源自欧洲中世纪的“市民社会”(burgerlicheGesellschaft) 的独特发展历史隔离开来,使之成为一种理想类型(Idealtyp),随意应用到具有相似形态的历史语境当中。正如我们所要阐明的,17世纪后期的英国和 18世纪的法国才真正有“公众舆论 ”(Offentliche Meinung)可言。因此,我们把“公共领域”当作一个历史范畴加以探讨。在这点上,我们的研究方法和以所谓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为代表的形式社会学之间 有着显著的不同。另一方面,带有历史倾向的社会学研究处在一般水平上,它只对偶然过程和具体事件做抽样分析,也就是说,把它们作为超出个例之外的社会发展 典型事例加以分析。这种社会学研究方法和严格的历史学训练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不对历史事实加以判断,因此,这种社会学研究本质上还遵循适用于整个社会 关系的严格的结构分析范畴。
  在交代清楚方法论上的两个条件之后,我们还想就课题本身加以说明。本书的研究范围是自由主义模式的资产阶级公共领 域的结构和功能,即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发生与发展,因此,本书关注的是这一历史形态的主要特征,而忽略了历史发展过程中似乎遭到压制的平民公共领域 (plebejische Offentlichkeit)这一变体。法国大革命和罗伯斯庇尔的名字是联系在一起的。当时,公共领域在功能上可以说暂时卸下了其文学外装——其主体不 仅包括“受过教育的阶层”,也包括没有受过教育的“民众”。尽管如此,这种平民公共领域无论是在宪章运动还是在欧洲大陆无政府主义传统的工人运动中作为一 股潜流还一直存在着,并且一直朝着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方向发展。在思想史上,这种公共领域是18世纪的遗产。所以,它和工业社会中靠赢得公民投票维持的高 度专制的公共领域有着根本的不同。这两种公共领域在形式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就文学对具有批判意识的私人所组成的公众的公共领域的决定方式来看,它 们各自又有所不同,可以说一个是缺乏文学的公共领域,另一个则是后文学公共领域。公民投票表决获得一致并没有掩盖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在讨论过程中所忽略 的这两种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上,也具有不同的政治功能。
  本书信中阐述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中的自由主义因素及其在社会福利国家层面上的转型。

IPB Image
IPB Image



目录

初版序言
1990年版序言
第一章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初步确定
§1 起源问题
§2 论代表型公共领域
附论:代表型公共领域的终结:以《威廉・麦斯特》为例
§3 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发生
第二章 公共领域的社会结构
§4 概论
§5 公共领域的诸种机制
§6 市民家庭和公众私人性的机制化
§7 文学公共领域与政治公共领域的关系
第三章 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
§8 英国发展的样板
§9 大陆的诸种变体
§10 作为私人自律领域的市民社会——私法和自由市场
§11 资产阶级法治国家中充满矛盾的公共领域机制
第四章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观念与意识形态
§12 论公众舆论范畴的史前史
§13 公共性作为政治和道德的调节原则(康德)
§14 论公共性的辩证法(黑格尔和马克思)
§15 自由主义理论关于公共性的矛盾观念(穆勒和托克维尔)
第五章 公共领域社会结构的转型
§16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融合趋势
§17 社会领域与内心领域的两极分化
§18 从文化批判的公众到文化消费的公众
§19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瓦解的线索
第六章 公共领域政治功能的转型
§20 从私人的新闻写作到大众传媒的公共服务:作为公共性功能的宣传(广告)
§21 公共性原则的功能转换
§22 人为的公共领域与非公众舆论:民众的选举活动
§23 自由主义法治国家向社会福利国家转变过程中的公共领域
第七章 论公众舆论概念
§24 国家法虚构的公众舆论以及对公众舆论慨念的社会心理学解释
§25 一种社会学解释的尝试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译者后记

没有评论: